江左周郎国士无双:竟被一本书冤枉了他2000年

一本《三国演义》让一代名将周瑜几乎成为了嫉贤妒能、器量狭隘的“代名词” , 蒙受了近两千年来难以洗刷的“不白之冤” 。那么真相真如罗贯中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吗?
根据研究三国首选史书 , 被列入正史“二十四史”的《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编写)记载 , 得到如下两点结果:一、周瑜人品“两小无良”的具体情节 , 包括心眼小 , 容不下孔明;气量小 , “三气周瑜” , 他被活活气*;还有无良心 , 恩将仇报 , 孔明帮他草船借箭、七星坛借东风 , 他却派人孔明等等 , 这些在《三国志》中 , 全都没有记载 。二、周瑜的*因 , 《周瑜传》中明确记载是在出差途中“*卒” 。《鲁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所记周瑜临终前给孙权的报告 , 也说是“道遇暴疾” , 即途中突发急* 。所以他的*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 。
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所有现存其他史书 , 如范晔的《后汉书》、袁宏的《后汉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代许嵩的《建康实录》等等 , 依然是同样的结果 。
经过百番查阅 , 结果很清楚:《三国演义》中与周瑜人品心眼小、气量小、无良心等相关的情节描写 , 在传世的正规史书中 , 全都没有记载 , 纯属虚构 , 不可当真 。所以说周瑜是真的冤比窦娥 , 平白五谷被冤枉了近2000年 。既然纯属虚构 , 那么周瑜的人品的真实情况 , 到底如何呢?
1)器量
史书上对周瑜人品的评价很高 。陈寿《三国志》笔下的周瑜的人品 , 归纳起来是三个“大”:大方 , 大义 , 大度 , 可以称为“三大天王” , 性度恢廓 , 大率为得人 。也就是说周瑜心胸豁达 , 很受人敬重和爱戴 。据《三国志》记载 , 曹操曾派遣能言善辩的谋士蒋干游说周瑜 , 蒋干回来后 , 称周瑜是:“雅量高致 , 非言辞所间!”刘备也夸周瑜是:“公瑾文武筹略 , 万人之英 , 器量广大 。”赞扬周瑜的 , 既有自己同事 , 又有对手和敌人 , 这说明 , 周公瑾的气度在三国时代是众所公认的 。
《三国志》还记载了“瑜与程普不睦”的故事 。在化解与程普的矛盾中 , 周瑜充分展示出了气度和雅量 。程普是东吴的开国元勋、三朝元老 , 将士们都尊称他为“程公” 。起初 , 他见周瑜年纪轻轻 , 职位却比自己高 , 心里看不上 , 且又有几分不服 , 于是 , 他经常对周瑜冷嘲热讽 , 屡加欺辱 , “普颇以年长 , 数凌侮瑜 。”对此 , 周瑜非但没有记恨 , 反而以宽厚博大的胸襟一一忍受下来 , “折节容下 , 终不与较” 。遇到重大*情 , 周瑜还亲自到程府虚心请教 。周瑜谦逊礼让、以德服人的风度 , 让程普备受感动 , 程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 “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 。后来程普逢人便说:“与周公瑾交 , 若饮醇醪 , 不觉自醉 。”老将程普的话是对周瑜人格魅力最形象生动的概括 。而从其他正史典籍中 , 也都不曾看见过关于周瑜“气量狭小”的记载 。
2)功绩
曹操亲率80万大*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南下 , 击败刘备占领荆州后 , 目标直指江东 。东吴“将士闻之皆恐” , 以张昭为首的谋臣认为应该降曹 , 就在孙权犹疑难断之刻 , 是大都督周瑜力排众议 , 力主联刘抗曹 , 并正确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曹*远征的种种弊端 , 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 。接下来 , 周瑜指挥若定 , 运筹帷幄 , 使用黄盖诈降和火攻之计大破曹* , “盖放诸船 , 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 , 悉延烧岸上营落” 。一时“飞埃绝烂 , 烧尽北船 , 北*大坏 , 曹公退走” 。“赤壁之战”以孙刘大获全胜而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