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形式 盆景( 三 )


传统艺术形式 盆景

文章插图
盆景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 , 受岭南画派的影响 , 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 , 创造了以“截乾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 , 形成“挺茂自然 , 飘逸豪放”特色 。创作题材 , 或师法自然 , 或取于画本 , 分别创作了秀茂雄奇大树型、扶疏挺拔高耸型、野趣横生天然型和矮乾密叶叠翠型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树木盆景;又利用华南地区所产的天然观赏石材 , 依据“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画理 , 创作出再现岭南自然风貌为特色的山水盆景 。岭南派盆景多用石湾陶盆和陶瓷配件 , 并讲究景盆与几架配置 , 题名托意 , 体现了“一树二石三几架”的一树效果 , 成为中国盆景艺术流派中的后起之秀和重要组成部分 , 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川派以成都盆景为代表 , 包括重庆等地盆景 。树种多为瓶兰(Diospyros sp.)贴梗海棠、罗汉松、银杏、竹、梅等 。树桩盆景以蟠扎技艺见长 , 并着重悬根露爪、盘根错节的造型 。又可分传统规则式和改良自然式两类 。前者用棕丝扎缚曲枝 , 后者以苍古雄奇取胜 。川派盆景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 。其树木盆景 , 以展示虬曲多姿、苍古雄奇特色 , 同时体现悬根露爪、状若大树的精神内涵 , 讲求造型和製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 , 以棕丝蟠扎为主 , 剪扎结合 , 其山水盆景以展示巴蜀山水的雄峻、高险 , 以“起、承、转、合、落、结、走”的造型组合为基本法则 , 在气势上构成了高、悬、陡、深的大山大水景观 。川派盆景中的川西和川东盆景 , 虽然在某些具体製作手法和景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差异 , 但基本的构成原理和製作方法是一致的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 , 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製作石材 。有3000年建城历史的成都 , 气候湿润 , 雨量充沛 , 适宜于植物的繁殖与生长 , 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 。苏派苏派盆景以树木盆景为主 , 古雅质朴 , 老而弥健 , 气韵生动 , 情景相融 , 耐人寻味 。苏派盆景摆脱传统的造型手法 , 採用“粗扎细剪”的技法 。对主要树种 , 如榆、雀梅、三角枫等 , 均採用棕丝把枝片修成中间略为垂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 , 然后用剪刀将枝片修成椭圆形 , 中间略隆起呈弧状 , 犹如天上的云朵 。对石榴、黄杨、松、柏类等慢生及常绿树种 , 在保持其自然形态的前提下 , 蟠扎其部分枝条 , 或弯曲、稀疏 , 使其枝叶分布均匀、高低有致 。其修剪也以保持形态美观、自然为原则 , 只剪除或摘除部分“冒尖”的嫩梢 , 成为苏派盆景的主要特色 。在蟠扎过程中 , 苏派盆景力求顺乎自然 , 避免矫揉造作 。另外 , 结“顶”自然 , 也是苏派盆景的独到之处 。苏派盆景造型特点:注重自然 , 型随桩变 , 成型求速 。摆脱了过去成型期长、手续繁琐、呆板的传统造型的束缚 。苏派盆景 , 同时讲究景(桩、石)、盆和几架的多样化与统一性 , 特别在厅堂陈列布置 , 景、盆、架要与厅堂结构协调 , 显示“景”、“境”相称而得体 。扬派以扬州为中心的扬派盆景 , 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南通、如皋、盐城等地 , 由于地处江苏北部 , 故又统称苏北派 。扬派盆景经历代盆景老艺人锤鍊 , 受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经历风涛“加工”形成苍劲英姿的启示 , 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画理 , 创造套用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 , 使不同部位寸长之枝能有三弯(简称一寸三弯或寸枝三弯) , 将枝叶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 , 叶叶俱平而仰 , 如同漂浮在蓝空中极薄的“云片” , 形成“层次分明 , 严整平稳” , 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 。这种源于自然 , 高于自然的地方特色 , 得到发展 , 并在以扬州、泰州为中心的地域广泛流传 , 形成流派 , 并被列为中国树木(桩)盆景五大流派之一 。扬派的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主 , 蕴涵着“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 。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梅、山茶等 。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 , 还使用外省的砂积石、芦管石等 。大师韩学年韩学年 , 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人 。筑《缘园》、《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园地 。受地方盆景氛围影响 , 自幼已对盆景产生兴趣 , 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动手参与种植 , 以自娱自乐、增加生活情趣为目的 , 盆景创作喜欢自己动手 , 想弄些有点个性的东西 。不拘题材 , 丛林、附石、树桩、"素仁格"等都玩弄下 , 但对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后做的两个附墙式榕树盆景《生存》、《适者》 , 表达了岭南地方多见的榕树"飞榕"的顽强生长状态 , 构思造型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 。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 , 选材不拘一格 , 形态多样 , 具较明显的个性 , 近两三年投稿《花木盆景》杂誌数编山松盆景内容的稿件 , 把自己对山松盆景的过程心得体会作了表述 。郑永泰郑永泰 , 1940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 , 自幼爱好颇多 , 特别喜欢花卉盆景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运输经营管理工作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 , 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盆景栽培、创作和研究工作 , 对境内外诸多不同风格的盆景作品进行过认真的考察和学习 。在坚持岭南盆景蓄枝截乾製作技艺的前提下 , 博取众长 , 认真实践 , 逐步形成了技法严谨细腻 , 讲求内结构线条美 , 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个人风格 。2000年创建欣园盆景园 。现担任广东清远盆景协会会长 。在创作理念上 , 不偏树种贵贱 , 不受流派局限 , 追求意境 , 精益求精 。无论松树类、杂木类、山水类盆景製作都有较深的体会和扎实的基本功 。特别对马尾松盆景的创作 , 经多年探索研究 , 总结出一套逼芽控针的製作方法 , 有独到之处 。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关理论文章 。应国平应国平 , 1946年出生 。1963年参加工作 , 从事竹木製品生产及竹木工艺雕刻等工作 , 历时40余年 。1980年起创办私营企业 , 现为宁波市应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应国平从60年代起由喜爱到收藏曆代名家书画、古董 , 逐渐提高艺术修养 , 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 。同时开始养护製作盆景 , 尤以柏树盆景见长 , 他善于把古代书画和雕刻技艺 , 有机地结合起来 , 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 , 他的作品具有中国画风特色 。70年代后期应国平开始建立盆景基地 , 以后又发展建立应氏盆景园艺场 , 收藏各种规格质量上乘的柏树桩素材 , 盆景园规模:占地20余亩 , 有柏树桩素材1000余棵 , 各种规格的柏树盆景200余盆 , 其他松树盆景80余盆 , 杂木盆景60余盆 。魏积泉魏积泉 , 男 , 1952年生;1976年毕业于集美航海专科学院;现为厦门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付会长;世界盆景石文化协会付会长;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长;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