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雨师


风伯雨师

文章插图
风伯雨师【风伯雨师】风伯雨师中国神话中的风神和雨神 。风伯又称风师、箕伯 。相貌奇特 , 长着鹿一样的身体 , 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 。头象孔雀的头 , 头上的角峥嵘古怪 , 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 。
基本介绍中文名:风伯雨师
其他名称:风神\雨神
性别:男
职务:管理风 , 雨
神话传说道教俗神 。又称风神、风师、箕伯 。传说中掌管风的神 , 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有多种说法 , 一说风伯为飞廉 , 即传说中的一种怪兽 , 鹿身 , 头如雀 , 有角 , 蛇尾豹纹 。一说风伯为箕星 , 即人马座的V、B、E、Y四星 , 又称箕斗、斗宿 。唐宋以后 , 风神逐渐人格化 , 有风母、风伯等说法 , 以风伯之说流行较广 。其形象为一白须老翁 , 左手持轮 , 右手执箑(即扇子) , 称风伯方天君 。中国民间常以狗祭风神 。
风伯雨师

文章插图
风伯雨师由来中国古代的风神崇拜起源较早 。《周礼》的《大宗伯》篇称 , “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郑玄注:“风师 , 箕也” , 意思是“月离于箕 , 风扬沙 , 故知风师其也” 。东汉蔡邕《独断》则称 , “风伯神 , 箕星也 。其象在天 , 能兴风” 。箕星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之一 , 此当以星宿为风神 。另外 , 楚地亦有称风伯为飞廉的 。屈原《离骚》有句称“前望舒使先驱兮 , 后飞廉使奔属” 。晋灼注飞廉曰“鹿身 , 头如雀 , 有角而蛇尾豹文” 。高诱注蜚廉曰“兽名 , 长毛有翼” 。此当以动物为风神 。唐宋以后 , 风伯曾作“风姨”、“封姨”和“风后” , 即曾作女神 。但以箕星作风伯之说 , 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 , 伐黄帝 , 请风伯雨师 , 纵大风雨 。职能风伯之职 , 就是“掌八风讯息 , 通五运之气候” 。风是气候的主要因素 , 事关济时育物 。《风俗通义》的《祀 典》称 , 风伯”鼓之以雷霆 , 润之以风雨 , 养成万物 , 有功于人 。王者祀以报功也” 。奉祀对风伯的奉祀 , 秦汉时就已经列入国家祀典 。《唐会要》称 , 奉祀风伯 , 升入中祀 , 并且要“诸郡各置一坛” ,  与王同祀 。道教宫观中也有设殿供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的 , 其风伯塑像常作一白髮老人 , 左手持轮 , 右手执扇 , 作扇轮子状 , 称风伯方天君 。风伯神诞之日为十月初五日 。普通道教徒在其生存和职业同风有密切关係者才单独奉祀风伯 , 一般道教徒只是在大型斋醮法会时才供奉风伯 。
风伯雨师

文章插图
风伯与雷公造像形象方天君《集说诠真》引《事物异名录》曰:风神名巽二 , 又名风姨 , 又名方天道彰 。今惜塑风伯像 , 白须老翁 , 左手持轮 , 右手执扇 , 若扇轮状 。称曰风伯方天君 。孟婆为南方风神 , 大约在北齐时信仰盛行 。明人口艺蘅《留青日札》卷九中称北齐李陶酴(音涂)问陆秀士 , 江南的孟婆是何神 。秀士答道 , 据《山海经》中记载 , 帝之女游于江中 , 出入必以风雨自随 。这帝女 , 就是孟婆 。杨慎《丹船总录》江南七月间 , 有大风甚于舶桌 , 野人相传为孟婆发怒 。历史传说最早的风神被称为箕星或箕伯 , 《风俗通义》中称“风师者箕星也 。箕主簸扬 , 能致风气 , 故称箕伯 。”但在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神秘怪兽飞廉为风伯 , 《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 , 周武王击败了纣王 , 飞廉殉国自杀 , 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 , 用石棺掩埋他 , 并使他成为风神 。汉以后飞廉与箕伯逐渐融合 , 并由民间人格化 , 形成了“白须老翁 , 左手持轮 , 右手执箑 , 若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 。唐以后 , 因风伯的主要职能是配合雷神、雨神帮助万物生长 , 所以受到历代君主的虔诚祭祀 。然而风伯也常以飓风过境毁坏屋舍伤害人命 , 形成自然灾害 , 因此被视为凶神 。中国民间传说中常以女性形象出现的风神“封姨” , 就主要体现了风对植物生长的危害 。风伯 , 又称风师、箕伯 , 他的名字叫做飞廉 , 他原来是蚩尤的师弟 。他的相貌奇特 , 长着鹿一样的身体 , 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 。他的头好象孔雀的头 , 头上的角峥嵘古怪 , 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 。他曾与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为师傅 , 在祁山修炼 。修炼的时候 , 飞廉发现对面山上有块大石 , 每遇风雨来时便飞起如燕 , 等天放晴时 , 有安伏在原处 , 不由暗暗称奇 , 于是留心观察起来 。有一天半夜里 , 只见这块大石动了起来 , 转眼变成一个形同布囊的无足活物 , 往地上深吸两口气 , 仰天喷出 。顿时 , 狂风骤发 , 飞沙走石 , 把玩意儿又似飞翔的燕子一样 , 在大风中飞旋 。飞廉身手敏捷 , 一跃而上 , 将它逮住 , 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运气侯 , 掌八风讯息的"风母" 。于是他从"风母"这里学会了致风 , 收风的奇术 。蚩尤和黄帝部落展开的那场恶战 , 传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 , 突然间风雨大作 , 使黄帝部众迷失了方向 。黄帝布下出奇制胜的阵势 , 又利用了风后所製造的指南车 , 辨别了风向 , 才把蚩尤打败 。被黄帝降伏后就乖乖地做了掌管风的神灵 。风伯作为天帝出巡的先锋 , 负责打扫路上的一切障碍 。每当天帝出巡 , 总是雷神开路 , 雨师洒水 , 风伯扫地 。风伯的主要职责 , 就是掌管八面来风的讯息 , 运通四时的节日气候 。相关记载风神亦称风伯、风师 , 其信仰起源甚早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 , 伐黄帝 。请风伯、雨师 , 纵大风雨《周礼·大宗伯》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春秋战国以后 , 风神信仰逐渐统一 , 中原一带信仰的风神为星宿 , 南方一带信仰的风神则为鸟形或带有羽翼的飞廉 。应昭《风俗通义·祀典》谨按《周礼》云:以楠燎祀风师 。风师者 , 箕星也 , 箕主簸扬 , 能致风气 。《易·巽》为长女也 , 长者伯 , 故日风伯 。鼓之以雷霆 , 润之以风雨 , 养成万物 , 有功于人 , 王者祀以报功也 。戌之神为风伯 , 故以丙戌日祀于西北 , 火胜金为木相也 。又蔡邕《独断》曰:风伯神 , 箕星也 。其象在天 , 能兴风 。《汉书·武帝纪》有“还 , 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 , 晋灼注飞廉曰:“身似鹿 , 头如爵(雀) , 有角而蛇尾” 。《三辅黄图》:“飞廉 , 神禽 , 能致风气者 , 身似鹿 , 头如雀 , 有角而蛇尾 , 文如豹” 。飞廉有时也称作蜚廉 , 其形象非常古怪 。《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 后飞廉使奔属 。王逸注曰:飞廉 , 风伯也 。洪兴祖注日:应昭曰 , 飞廉神禽 , 能致风气 , 晋灼曰 , 飞廉鹿身 , 头如雀 , 有角而蛇尾豹文 。《淮南子·真》曰:真人骑蜚廉 , 驰于外方 , 休于宇内 , 烛十日而使风雨 。高诱注曰:蜚廉 , 兽名 , 长毛有翼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上林赋》有“推蜚廉 , 弄解豸 , 格瑕蛤 , 鋋猛氏 , 曹騕褭 , 射封豕”的句子 , 集解郭璞曰:“飞廉 , 龙雀也 , 鸟身鹿头者” 。秦汉以后 , 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 , 列风神入神系 , 将二者信仰进行统一 。如《云笈七羲》称风神名咤 , 号长育 。咤是说明风的特徵 。长育是指风吹拂大地 , 化生生物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称风伯神为飞廉 , 正如应昭所说的能致风气 , 身似鹿 , 头似爵 , 有角 , 尾似蛇 , 大如豹 。《历代神仙通鉴》卷二亦云:蜚廉生得鹿形蛇尾 , 爵头羊角 , 与蚩尤同师一真道人 , 迸居南祁 , 见寸山之石 , 每遇风雨则飞起似燕 , 天晴安状如故 。怪而觇之 , 夜半见一物大如囊 , 豹文而无足 , 向地吸气二口喷出 , 狂风骤发 , 石燕纷飞 。廉步如飞禽 , 乃追而擒之 , 是为风母 , 能掌八风讯息 , 通五运之气候 。至今在永州祁阳还有座风伯山 , 相传即是当年之山 。在山东、江苏等地的汉画像中均可见到一种力士鼓唇吹气的形象,这一形象就是汉代人塑造的风神风伯 。风伯或出现于雷电云雨之神出行的伫列中,或张口弄舌地吹掀屋顶,或与箕星为伴驰骋于月夜星空 。通过对诸类图像的分析可以看出,汉代风伯神话是在先秦流行的箕星信仰与飞廉崇拜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风伯画像作为汉代丧葬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承载着佑助墓主灵魂升仙的宗教功能 。《古史箴记》中称:风伯飞廉鹿身雀首 , 头生尖角 , 通身豹纹 , 尾如黄蛇 , 帮助蚩尤一方参加华夏九黎之战 。曾联合雨师屏翳击败冰神应龙 。后被女魃击败 , 于涿鹿之战中被擒杀 。飞廉 , 死于涿鹿之战 。犬首戌古人探究:风起风静 , 由谁主宰?一说“箕星好风” , 想像二十八宿中的箕宿主风 , 如《风俗通义》所谓“箕主簸扬 , 能致风气” 。一说飞廉为风神 , 这是鹿身雀头、蛇尾豹纹的精灵 。较为后起的 , 有封十八姨 。“封”即“风” , “李”字可拆为“十八子” , 由于传统文化中“李”与“虎”的渊源关係 , 以《易》的“风从虎”为基点 , 古人创造了这样一位司风虎神 。至于另一名目的风神-巽二 , 则来自易学的巽主风 。此外 , 还有一位持扇方天君 , 白鬍老翁模样 。雷公电母 , 风伯雨师 , 古代的造神思维 , 有一说见于《龙鱼河图》:“太白之精 , 下为风伯之神 。”太白之精 , 就是《史记·天官书》所说的天狗星 。这样一来 , 神狗与风伯的关联 , 真有些说来话长了 。十二生肖戌为狗 。以狗为风神 , 颇具意趣的表现形式是:祭风伯而重“戌” 。这从一个侧面印证 , 生肖文化参与了风神的创造 。即便不言狗 , 已由“戌”透露了其中讯息 。如东汉《风俗通义》:“戌之神为风伯 , 故以丙戌日祀于西北 。”《后汉书·祭祀志下》更进一步讲:“以丙戌日祠风伯于戌地 。”礼奉风神 , 日期选戌 , 地点选戌 。时间与空间都择戌而成仪礼 , 当是大有深意的设计 。可以作为辅证的例子 , 是《后汉书》季冬出土牛的风俗:时在建丑之月 , 地点在“城外丑地” , 来做牛的文章 。将风与狗、风神与狗联繫起来 , 是一种相当古老的观念 。先有甲骨卜辞:“于帝史风 , 二犬 。”郭沫若释:“视风为天帝之使 , 而祀之以二犬 。”用两条狗 , 祭祀天帝的使者---风 。相关的卜辞还有:“宁风 , 北巫犬”;“宁风 , 巫九犬” 。都是讲商代杀狗止风的习俗 。汉字“飙” , 本作“猋” , 保留下犬与风特殊关係的信息 , 《说文解字》说:“猋 , 犬走貌 , 从三犬 。”狗奔快如风 , 与以狗为风神 , 当是有关联的 。又有人首犬身神兽 , 载于《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 , “有兽焉 , 其状如犬而人面” , “其行如风 , 见则天下大风” 。这段文字描述的神兽 , 有四点值得注意:一 , 人首犬身;二 , 行如风;三 , 此兽出现 , 天下起大风;四 , 此山取名狱法 , “狱”字双“犬”夹一“言”---狱法山真不愧神犬的大本营 。《山海经》这段内容 , 其实就是关于狗为风神的传说 。古人造神 , 想像风伯的模样是犬首 。明代王逵《蠡海集》说:“风雷在天 , 有声而无形 , 故假乾位 , 戌亥肖属以配之 , 是以风伯首像犬 , 雷公首像豕 。”风神雷神 , 被构想在乾位 。八卦分布周天 , 乾之位在西北方 , 对应戌狗亥猪 。所以 , “风伯首像犬”;至于雷公 , 既有猴脸之说 , 也存猪首之说 。狗为风伯、杀狗止风的古俗之中 , 包含着地支戌的因素 。戌的方位 , 西而偏北 。这基本上与我国大陆冬季寒流的方向相一致 。不言而喻 , 对于和煦的风 , 清凉的风 , 带来舒适惬意的风 , 古人是不会用血淋淋的磔狗的方式 , 去祈求风停风息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这样的风 , 人们不会想到要停止它;“暮春者 , 春服既成 , 冠者五六人 , 童子六七人 , 浴乎沂 , 风乎舞雩 , 咏而归” , 这暖暖春风 , 人们不会讨厌它;“农家少闲月 , 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 , 小麦伏壠黄” , 这样的风 , 人们没有必要驱除它 。然而 , 对于带来强降温的大风 , 对于为严冬增加冷酷的大风 , 人们的感觉就不同了 , 盼着风能停下来 , 风和日暖 。寒冬西北风 , 大体合于戌的方位 。以狗为风伯 , 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缘由 。史料记载《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 后飞廉使奔属 。” , 王逸注:“飞廉 , 风伯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上林赋》有“推蜚廉 , 弄解豸 , 格瑕蛤 , 鋋猛氏 , 曹騕褭 , 射封豕”的句子 , 集解郭璞曰:“飞廉 , 龙雀也 , 鸟身鹿头者”;《汉书·武帝纪》有“还 , 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 , 晋灼注飞廉曰:“身似鹿 , 头如爵(雀) , 有角而蛇尾”;《三辅黄图》:“飞廉 , 神禽 , 能致风气者 , 身似鹿 , 头如雀 , 有角而蛇尾 , 文如豹” 。广泛分布于亚欧草原的鹿石其造型也是鸟首鹿身 , 与中国古文献所记载的飞廉形象相同 。风神庙康熙皇帝的儿子雍正 , 信奉佛教 , 由于思想局限的关係 , 他并不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 而是觉得风灾是因神灵作祟 。雍正六年 , 皇帝颁旨 , 命钦天监大臣勘测吉地 , 在皇宫的东侧建设一座风神庙 , 正名叫宣仁庙 , 供奉风神 , 祈求神灵保佑 , 使国家和皇宫免遭风灾 。宣仁庙坐落在今北池子大街2号、4号 , 庙门坐东朝西 , 中轴线殿宇均坐北朝南 , 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后殿和东西配殿 , 庙内前殿祀风伯 , 后殿祀八风神 , 俗称风神庙 。其规制仿中南海时应宫 , 原庙内有雍正皇帝御书的“协和昭泰”匾额 。佛教界认为在天界的风神是主管风的 , 因此 , 遇有不测风云时 , 皇帝要亲自至此 , 焚香拜佛 , 有时派皇子皇孙们以及大臣们前来敬香 。这们风神名风伯 , 号箕伯 , 张衡《思玄赋》:“属箕伯以函风兮 , 惩典涩而为清 。”李善注引《风俗通》曰:“风师者 , 箕星也;主簸物 , 能致风气也 。”由于这座寺庙离皇宫较近 , 早年一些大臣为了上朝方便也常藉此留宿、吃斋 , 并给寺庙施捨 , 久面久之 , 一些大臣也深知风灾的厉害 , 在治理国事时 , 分外注意防御风灾 。因宣仁庙建在故宫附近 , 有人将其与凝和庙、普度寺、真武庙、昭显庙、万寿兴隆寺、静默寺和福佑寺统称为“故宫外八庙” 。雨师雨师 , 道教俗神 , 亦称萍翳、玄冥等 。传说掌管雨的神 , 源于中国古代神话 , 认为是毕星 , 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 , 共有8颗星 , 属金牛座 。后有雨师为商羊或赤松子二说 。由来中国古代的雨神起源甚早 。《周礼》的《大宗伯》篇称 , “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郑玄注:“雨师 , 毕也” , 意思是“月离于毕 , 俾滂沱矣 。是雨师毕也” 。东汉蔡邕《独断》则称 , “雨师神 , 毕星也 。其象在天 , 能兴雨” 。毕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 。此当是以星宿为雨神也 。另外 , 亦有以人物为雨神者 。屈原《天问》云“蓱号起雨” 。汉代王逸注称:“蓱 , 萍翳 , 雨师名也” 。《风俗通义》称“春秋左氏传说 , 共工之子 , 为玄冥师” , “郑大夫子产禳于玄冥” 。玄冥 , 雨师也 。晋《搜神记》称 , “赤松子者 , 神农时雨师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以神鸟为雨师 , 称“雨师者 , 商羊是也 。商羊 , 神鸟 , 一足 , 能大能小 , 吸则溟渤可枯 , 雨师之神也” 。唐宋以后 , 从佛教中脱胎出来的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 。职能师之名 , 以“师”名神 。据《风俗通义》的《祀典》称 , “师者 , 众也 。土中之众者莫若水 。雷震万里 , 风亦如之 。至于太山 , 不崇朝而遍雨天下 , 异于雷风 , 其德散大 , 故雨独称师也” 。正是由于风雨滋润 , “养成万物 , 有功于人 , 王者祀以报功也” 。奉祀雨师的奉祀 , 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 。《唐会要》称 , 奉祀雨师 , 升入中祀 , 并且要“诸郡各置一坛” , 与王同祀 。道教宫观也有设殿供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者 。其雨师之塑像常作一乌髯壮汉 , 左手执盂 , 内盛一龙 , 右手若洒水状 , 称雨师陈天君 。雨师之神诞日为十一月二十日 。由于近代雨师的崇拜逐渐为龙王崇拜所取代 , 因此现在专门奉祀雨师的祭典已不多见 。只是在道教大型斋醮仪礼上 , 设定雨师的神位 , 随众神受拜 。相关记载雨神亦称雨师 , 其信仰与风神一样 , 起源甚古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 , 伐黄帝 , 请风伯雨师 , 纵大风雨 。《同礼·大宗伯》:“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汉人在以箕星为风伯的同时 , 则以毕星为雨师 。蔡邕《独断》曰:“雨师神 , 毕星也 。其象在天 , 能兴雨 。”《诗》云:“月离于毕 , 俾滂沱矣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天太白星主兵 , 其精下为雨师之神 。”《易·师卦》曰:“师者众也 。”《风俗通义·祀典》称:土中之众者莫若水 , 雷震百里 , 风亦如之 。至于太山 , 不崇朝而遍雨天下 , 异于雷风 , 其德散大 , 故雨独称师也 。丑之神为雨师 , 故以乙丑日祀雨师于东北 , 土胜水为火相也 。可见当时雨神已被列入国家祀典 。后来雨师被道教纳入神系 , 或云为龙 , 或云为商羊 , 或云为赤松子 。《抱朴子·登涉》:“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 , 龙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雨师神 , 商羊是也 。商羊神鸟 , 一足 , 能大能小 , 吸则溟渤可枯 , 雨师之神也 。”《搜神记》卷一:“赤松子者 , 神农时雨师也 。服冰玉散 , 以教神农 。能入火不烧 。至崑仑山 , 常入西王母石室中 , 随风雨上下 。炎帝少女追之 , 亦得仙 , 俱去 。至高辛时 , 复为雨师 , 游人间 。今之雨师本是焉 。”又《列代神仙通鉴》卷一神农时 , 川竭山崩 , 皆成沙碛 , 连天亦几时不雨 , 禾黍各处枯槁 , 有一野人 , 形窖古怪 , 言语颠狂 , 上披草领 , 下系皮裙 , 蓬头跣足 , 指甲长如利爪 , 遍身黄毛覆盖 , 手执柳枝 , 狂歌跳舞 , 曰:“予号赤松子 , 留王屋修炼多岁 , 始随赤真人南游衡岳 。真人常化赤色神首飞龙 , 往来其问 , 予亦化一赤虬 , 追蹑于后 。朝谒元始众圣 , 因予能随风雨上下 , 即命为雨师 , 主行霖雨 。”形象民间对雨师亦有自己的看法 , 汉人以玄冥为雨师 。《风俗通义·祀典》《春秋·左氏传》说:共工之子 , 为玄冥师 。郑大夫子产禳于玄冥 。雨师也 。因玄冥是古代五行官中的水官 , 水与雨相通 , 故被称为雨师 。又有以萍翳为雨师的 。《楚辞·天问》蒋号起雨 。王逸注曰:“蒋 , 萍翳 , 雨师名也 。”《广雅·释天》雨师谓之蒋翳 。萍翳又称屏翳 。司马相如《大人赋》召屏翳 , 诛风伯 , 刑雨师 。曹植《洛神赋》屏翳收风 , 川后静波 。唐朝时还以李靖为雨师 。《山西通志》风雨神庙 , 在翌城县四望村 。其神唐卫公李靖 。这大概源于《唐逸史》中李靖行雨的故事 。相传李靖曾经远行于山中 , 夜晚寄宿于民夫家中 。半夜 , 一妇人将一个水瓶递给他说:天命行雨 , 烦汝代劳 。一佣人牵一青骢马至 , 对李靖说:汝以水自马鬃下 , 三滴乃止 , 慎勿多滴 。李靖上马后 , 正準备滴水 , 不料马惊 , 咆哮跃空 , 瓶中水一连数滴 , 次日当地一场大雨 , 解决了旱情 , 民感其恩 , 立庙祀之 。另外《事物异名录》还说雨师为冯修 , 号树德 , 又名陈华夫 。《集说诠真》中还描绘了他的形象:乌髯状汉 , 左手执盂 , 内盛一龙 , 右手若洒水状 , 称之日雨师陈天君 。历史传说在传说中常常和风伯一起出现 。曾是黄帝的属臣 , 《韩非子·十过》称:“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 , 风伯进扫 , 雨师洒道 。”但之后则随同蚩尤与黄帝作战 ,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 ,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蓄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 , 从大风雨 。”蚩尤败退之后 , 雨师是司雨之神 , 但不能确认其究竟为谁 。《楚辞》中称雨师名“玄冥”、“萍翳”、“屏翳” , 《抱朴子》则说“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 , 龙也 。”而《搜神记》说“赤松子者 , 神农时雨师也……至高辛时 , 复为雨师 , 游人间 。今之雨师本是焉 。”世间流传种种说法繁多 , 甚至有称卫公李靖为雨师者 , 虽然显得荒谬 , 但足以看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 中国民间对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地支之中“丑”之神为雨师 , 所以中国民间往往在己丑日祭祀雨.《风雨图》1983年4月 , 河南南阳市王庄出土一幅盖顶(汉墓)画像《风雨图》 , 50×170厘米 , 画上部刻三神人共拽引五星车 , 一神驭之 , 双手挽缰 , 驭者为风伯 。风伯鼓之以雷霆 , 润之以风雨 , 养成万物 , 有功于人;下部四神人 , 头髮皆披在一旁 , 各抱一口罐正倾向下方 , 罐中的水流似瀑布倾泻而下 , 象徵降雨 。右部一云神 , 赤身裸体 , 双腿跪地 , 张口作吹嘘状 , 口吐云气 , 云气瀰漫空间 。图画左上方有斜对四星 , 下沿中间一星应是老人星 , 空白处饰云气 。风雨雷本是自然现象 , 但由于与人类生命有着直接的关係 , 于是人们便赋予其各种神话意象 。这幅《风雨图》便是一幅成功的神话意象作品 。被人格化的风神雨神 , 以一种饱满的热情造福人间 , 他们尽心竭力 , 密切协作 , 造福人类 。关于雨师的神话传说 , 最早来自对雨水的自然崇拜 。《独断》云:“雨师者 , 毕星也 , 其象在天 , 能兴雨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天文图中常有毕星的星象 , 这与祈雨的风俗有关 。而南方的楚国则以“飞廉”这种奇怪的鸟兽为风伯 。汉画中的风伯雨师 , 既非星体 , 也非鸟兽 , 而完全是人的形象 , 说明二神在汉代已经人格化了 。而且 , 汉代对风伯、雨师的祭祀 , 已经纳入了国家的祭典 , 中国民间也都设有风伯、雨师庙 。龙施雨沛据说大禹治水前 , 有应龙以尾画地 , 为禹画出应开挖的浚水导水的水道线路 , 也有传说说禹治水时疏导河川、挖去山岩 , 有应龙在前曳尾 , 有玄龟在后挖泥 , 当疏导到巫山县时 , 一条应龙画错了水道 , 被禹处死 。巫县现在仍有错开峡和斩龙台两处地名 。传统中的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 , 颈细腹大 , 鳞身 。脊上有棘礼四肢强健 , 而且喜欢独处 。古人曾有诗咏应龙:“应龙未起时 , 乃在渊底藏 , 非云足不踏 , 举则沖天翔 。譬彼野兰草 , 幽居常独香 , 清见播四远 , 万里望芬芳 。隐居可颐志 , 自见焉得彰 。”这首诗实际上是借应龙而指人 , 借题发挥了 。从上述传说中可以看出 , 布雨还不是应龙所独有的功能 , 因为蚩尤也请来了正规的神抵--雨师 。但应龙有布雨的本事则是无疑的 。据说黄帝战胜蚩尤后 , 由于应龙不能再上天 , 所以先民们用上造出一条状如应龙的“土龙” , 同时施以巫术 , 才使得上天降下了甘霖 。于是以“土龙”呼风唤雨就成了祈雨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且 , 虽然上古时代的雨师有多种名目 , 但随着龙崇拜的普及 , 其它雨师的形象乃至名称都弱化、模糊了 , 只有龙的布雨形象日益强化 , 所以龙也就成了雨师 。应龙和雨师应龙是黄帝收的一个小弟 。据说 , “应”是雁鸣的声音 。当时大雁常在黄土高坡上低低的飞行 , 领队的老雁在空中鸣叫 , 后继的雁鸟一只接一只应和 , 以免有谁掉队 。这便是答应、应对、应唱、回响等词的来历 。应龙有雁的特徵 , 身体轻盈 , 轻易爬临山顶 , 在阳光闪闪中静止不动 , 大家向上仰望 , 看见的是一只有翼的雁形飞龙--所以叫应龙 , 即是雁龙 。据说应龙只能驾驭地面的流水 , 黄帝战蚩尤的时候 , 他截取灵山河水 , 秘密蓄积水位 , 妄图一举淹没蚩尤的营地 , 结果被雨师的大雨浇了一个乱七八糟 , 害人反害己 。也有版本说应龙会飞上天往下吐水 , 这似乎也不算会下雨 , 只是“飞”和“吐水”两项技能的简单叠加而已 。最逊的是他会放不会收 , 结果吐出来那幺多口水都被雨师收了去 , 造成反扑 , 害得黄军都被他的口水淹了 。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 , 他就只能帮着人家用尾巴扫扫地、划划线了 。唐祭祀史记天宝四载七月二十七日敕 。风伯雨师 。济时育物 。谓之小祀 。颇紊彝伦 。去载 。众星以为中祀 。永言此义 。固契约升 。自今以后 。并宜升入中祀 。仍令诸郡各置一坛 。因春秋祭祀之日 。同申享祠 。至九月十六日敕 。诸郡风伯坛 。请置在社坛之东 。雨师坛在社坛之西 。各稍北三十步 。其坛卑小于社坛 。其祀风伯 。请用立春后丑 。祀雨师立夏后申 。所祭各请用羊一 。笾豆各十 。簠簋俎一 。酒三斗 。应缘祭须一物已上 。并以当处群公廨社利充 。如无 。即以当处官物充 。其祭官準祭社例 。取太守以下充 。五载四月十七日诏曰 。发生振蛰 。雷为其始 。画卦陈象 。威物效灵 。气实本于阴阳 。功乃施于动植 。今雨师风伯 。久列于常祠 。唯此震雷 。未登于群望 。其以后每祭雨师 。宜以雷师同坛祭 。共牲别置祭器 。至贞元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诏 。问礼官 。其风师雷师祝版署讫 。合拜否 。太常博士陆淳奏曰 。以是小祠 。準礼又无至尊亲祭之文 。今虽请御署 。校详经据 。并无拜礼 。诏曰 。风师雨师为中祠 。有烈祖成命 。况在风雨 。至切苍生 。今礼虽无文 。朕当屈己再拜 。以申子育之意 。仍永为例程 。本是小祀 。开元礼无乐章 。及升为中祀 。乃用登歌一部 。天宝以来 。尝借天帝乐章用之 。本太常卿董晋奏请 。补其阙 。至贞元六年五月十四日 。诏秘书监包佶补之 。雨师亦準此 。风师坛旧在通地门外道北二里 。贞元三年闰五月二十一日 。以宫城喧呼 。亏于宿敬 。又近章敬寺 。恐神灵不安 。诏有司于浐水东择地移之 。其年七月二十一日 。遣太常少卿裴郁致祭告移之 。四年四月 。诏有司 。自开元以来 。升风师雨师为中祀 。假郊庙乐章 。未奏撰 。遂令于邵等分撰之 。六年五月 。以风师雨师武成王等乐章 。付有司施行之 。赤松子传说神话中的掌管雨的神仙 , 有做屏翳 , 也叫号屏 , 又叫玄冥 。他们其实就是赤松子 , 又写作"赤诵子" 。传说是炎帝神农氏时施雨的雨师 。这位赤松子先生有一种能随着风雨飘来飘下的本领 , 曾做过炎帝神农氏的雨师 , 后来从西天母那里得了什幺不死药之类的东西 , 能入火自焚 , 随风雨而上下 。成了仙 , 上了天 , 顺便还拐走了炎帝的小女儿 。直到高辛氏的时候 , 赤松子才想起自己的职责 , 又回到人间做雨师 。炎帝到高辛之间隔着黄帝、少昊和高阳三代 , 原来那几百年竟是滴雨未下的 。相传远古时代 , 人民以採集和渔猎为生 , 一日无获 , 就得挨饿 , 日子过得和艰难 。后来 , 神农氏用木製做耒、耜 , 教大家种植谷 , 秋收冬藏 , 生活才有所好转 。于是神农氏被众人举为首领 。年复一年 , 一场罕见的旱灾降临了 , 一连数月 , 天上没有一滴雨降落 , 田里的禾黍全都要枯萎了 。旱情最重的地方 , 川竭山崩 , 皆成沙碛 , 连人畜都要渴死了 , 喷甭说汲水浇地了 。神农氏头髮快愁白时 , 不知从哪儿跑老一位蓬头跣足、形容古怪的野人 , 上披草领 , 下系皮裙 , 手里还拿根柳枝 。野人自我介绍说:"我叫赤松子 , 曾随师傅道人在崑仑上西王母石室中修炼多年 。赤道人常化飞龙 , 南游衡岳 , 我亦化为赤虬 , 跟在他身后 , 还学会布雨的本领 。" 神农氏闻之心喜 , 让他马上显示一下 。但见赤松子取出一种叫:"冰玉散"的粉末吞下 , 化为一条赤龙 , 飞上天空 。霎时 , 天上乌云密布 , 一场倾盆大雨兜头浇下 , 眼看就要枯死的庄稼 , 有恢复了郁郁生机 。神农氏大喜 , 立封赤松子为雨师 , 专管布雨施霖的事 。神农氏成仙后 , 皇帝继任首领 , 九黎的头领蚩尤不服 , 兴兵作乱 。连赤松子也投奔了过去 。等黄帝率领众部落与蚩尤大战与涿鹿之野时 , 赤松子化为一条虬龙 , 飞廉变成一只小鹿 , 一道施起法术 。剎那间 , 天昏地暗 , 走石飞沙 , 暴雨狂风 , 飓风卷飈 。黄帝和他的部下在一片混沌中 , 连东南西北也辨认不出 , 还能作战?蚩尤趁机发动进攻 , 杀得对方丢兵弃甲 。就这样 。蚩尤依仗飞廉和赤松子能徵风召雨的优势 , 九连九胜黄帝 , 迫使黄帝连连后撤 , 一直退到泰山 。黄帝在泰山会集群臣 , 商讨了三天三夜后 , 终于设计出两个破敌法宝--司南车和牛皮鼓 。司南车有两层 , 共二十八个轮子 , 车上有一个手指前方的木刻人 。车轮滚动时 , 牛皮鼓一共八十面 , 一起鼓响 , 声音可以响彻三千八百里 。于是黄帝再与蚩尤决战 。蚩尤仍使飞廉和赤松子呼风唤雨 , 炊烟喷雾 。这一次 , 黄帝靠着司南车 , 始终不迷失方向 , 坚持战斗 , 紧接着 , 大臣容成等人 , 率人擂起牛皮鼓来 , 顿时惊天动地 , 裂石崩云 , 吓得飞廉和赤松子魂飞魄散 , 赶紧还原兇横本相 , 跟着蚩尤一块儿逃窜 。黄帝挥师追击 , 一只追到涿鹿 , 终获全胜 , 还活捉了赤松子和飞廉 。因为这两个人都是降伏 , 黄帝仍叫赤松子当雨师 , 又封飞廉为风伯 , 要他们改恶向善 , 从此为民造服 。五帝后 , 世间没人再管得住风伯雨师了 , 于是对她们的祭拜 , 被列入国家的是祀典 , 目的仍在于祝祷风调雨顺 , 五穀丰登 , 保佑平安 。这两位尊神的丑陋嘴脸 , 也变成了一位清秀童子伴随着一位长须官人 , 象徵雨随风至 , 风止雨歇 。神话中的中国神话中的风伯 , 其实就是风神 , 也称作风师、飞廉、箕伯等等 , 掌八风讯息 , 通五运之气候 。风伯的搭档雨师就是雨神 , 亦称萍翳、玄冥等 。中国古代的风神和雨神起源比较早 。《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道教认为风伯是一个白髮老人 , 左手持轮 , 右手执扇 , 作扇轮子状 , 称风伯方天君 。雨师是个老头 , 名叫陈天君 。雨师和龙王的职司都是布雨 , 是否重複呢?事实上 , 在中国古代 , 雨师是一个地位崇高的神 , 人们求雨往往要祭祀雨师 。对雨师的奉祀 , 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 。如前面“龙王”一节所述 , 但唐宋以后 , 从佛教中脱胎出来的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 。画作1983年4月 , 河南南阳市王庄出土一幅盖顶(汉墓)画像《风雨图》 , 50×170厘米 , 画上部刻三神人共拽引五星车 , 一神驭之 , 双手挽缰 , 驭者为风伯 。风伯鼓之以雷霆 , 润之以风雨 , 养成万物 , 有功于人;下部四神人 , 头髮皆披在一旁 , 各抱一口罐正倾向下方 , 罐中的水流似瀑布倾泻而下 , 象徵降雨 。右部一云神 , 赤身裸体 , 双腿跪地 , 张口作吹嘘状 , 口吐云气 , 云气瀰漫空间 。图画左上方有斜对四星 , 下沿中间一星应是老人星 , 空白处饰云气 。风雨雷本是自然现象 , 但由于与人类生命有着直接的关係 , 于是人们便赋予其各种神话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