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 二 )


威海卫

文章插图
英治威海卫旗在争取日、德支持的同时,英国积极与清政府进行交涉 。清政府不敢拒绝,只是软弱无力地表示,租借一事须待日军撤出威海卫后才能商议 。但英国政府迫不及待,竟扬言要派海军去烟台 。在英国的军事恫吓下,总理衙门照会窦纳乐,同意将威海卫租借给英国,但租期必须与俄国租借旅大的期限相同;中国仍可使用威海卫港停泊兵轮;英国以后不得再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 。窦纳乐对前两点表示同意,对第三点却断然拒绝 。他蛮横地宣称,英国租借威海卫是专为在北方抵制沙俄的势力,如果法国在南方占有口岸,英国还将“另索一处抵之” 。这为日后的勒索埋下了伏笔 。清政府虽然几次提出异议,但最后还是在英国的讹诈与威胁下屈从 。1898年7月1日,由庆亲王奕劻和总理衙门大臣、刑部尚书廖寿恆代表清政府,与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了《订租威海卫专条》 。《订租威海卫专条》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内岛屿及海湾沿岸10英里地方)租与英国,租期与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 。2.所租之地均归英国管辖,但中国兵轮可在威海湾停泊 。3.英国可在租地範围内沿海一带修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 。专条的这些规定,使英国轻而易举地获取了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 。威海卫和旅顺曾是北洋海军根据地,它们分踞渤海湾的南北入口,隔海相望,是保卫北京和华北的门户 。分别落到了俄、英手中,成为两国的海军基地 。专条的签订,使华北门户渤海湾的控制权完全落到了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这对北京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条约原文一八九八年七月一日,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北京 。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以为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并为多能保护英商在北洋之贸易;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 。所租之地系刘公岛,并在威海湾之群岛,及威海全湾沿岸以内之十英里地方 。以上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 。以外,在格林尼址东经一百二十一度四十分之东沿海暨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平价值择用地段,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以期适用 。以上界内,所有中国管辖治理此地,英国并不干预,惟除中、英两国兵丁之外,不準他国兵丁擅入 。又议定,威海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租地之武备有所妨碍 。又议定,所租与英国之水面,中国兵船无论在局内局外,仍可享用 。又议定,在以上所提地方内,不可将居民迫令迁移、产业入官,若应修建衙署、筑造炮台等,官工须用地段,皆应从公给价 。此约应由画押之日起开办施行 。其批准文据,应在英国京城速行互换 。为此,两国大臣将此专条画押盖印,以昭信守 。大清国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硕庆亲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刑部尚书廖大英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窦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西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七月初一日相关介绍诗词威海卫陷落,被日军占领 。七子之歌--威海卫
威海卫

文章插图
光绪二十七年大英威海卫租界钱粮执照一件【闻一多】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儘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英租期间在英租威海卫期间,英方先后派出了7任行政长官,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是骆克哈特,他于1902年出任威海卫首任文职行政长官,正是在他的主持下,殖民政府逐步实现了一套高度集权的殖民统治体制 。英租威海卫初期对农村採取的是不干预政策,这样就不利于殖民政府对农村的管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06年推行了总董制,实现了殖民政府对农村的全面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