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湖泊沉积物】湖泊沉积物是指湖泊中沉积的物质 。河流汇入湖泊将砂、砾石堆积在入湖河口,形成以沙内含重矿物、粗贝壳屑与细粒为主的三角洲沉积 。在湖滨,由于波浪沖刷湖滨岩石,堆积以砂砾为主的沙坝,沙堤和沙嘴 。湖湾静水处沉积淤泥 。湖中心沉积为黑色淤泥和粘土 。
基本介绍中文名:湖泊沉积物
外文名:Lake sediment
适用领域範围:地理变迁
属性:指湖泊中沉积的物质
属性:指湖泊中沉积的物质
所属位置:湖泊
分类可分为湖边沉积物和湖心沉积物;湖泊逐渐淤塞,则成沼泽,其沉积物为沼泽沉积物 。1 湖边沉积物:主要由湖面风浪沖蚀湖岸形成的碎屑物质组成 。近岸带多数是粗颗粒的卵石、圆砾和砂土;远岸带则是细颗粒的砂土和黏性土 。近岸带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承载力较高 。远岸带则承载力较小些 。2 湖心沉积物:由河流和湖流挟带的细小悬浮颗粒,在湖心沉澱形成的,主要是黏土和淤泥,常夹有细砂夹层 。压缩性高,强度低 。3 沼泽沉积物:主要由含有半腐烂的植物残余体——泥炭组成 。其含水量可达百分之百,因腐殖质是吸水能力极高的物质,其透水性极低,压缩性极高且不均匀,承载能力很低 。泥炭不宜作永久建筑物地基;对于含腐殖质比例较低的泥炭,当其含水量较低时,则有一定的承载力,但需特别注意地基沉降问题 。沉积物中矿物他生矿物他生矿物来源于湖泊以外的地区,一般是由河流、地表径流的搬运、湖岸侵蚀、大气降落物以及人文来源供给的,它们以到达湖水时的形式堆积于沉积物中 。他生矿物的组分,可提供有关湖泊周围陆地的特徵,包括人类改造活动的相对重要性的有用信息 。重要的他生矿物为硅酸盐、粘土和碳酸盐等o内生矿物内生矿物是由于湖水中的化学作用,导致沉澱物或絮凝物沉降至沉积物表面而形成的,是湖水化学和生物条件的重要指示物 。内生矿物颗粒的沉降作用往往只出现于一年中较短的时间内 。譬如:(1)在温带湖泊中,经常在硅藻繁盛期之后,二氧化硅和硅藻壳一起沉积;(2)在钙质湖泊中,碳酸钙的沉澱往往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引起pH值增高的结果;(3)铁(III)沉澱物的形成往往随着pH值和氧化还原条件的暂时改变而变化的 。自生矿物自生矿物是由于特殊化学和物理条件而形成于沉积物中的矿物 。他生矿物和内生矿物遭受结构上的变化或通过溶解物质而形成新矿物的过程,一般称为成岩作用 。鑒于这些反应影响了沉积物中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变了能够迁移至湖水的元素的浓度 。因此,它们是极为重要的 。地下水湖积物属静水沉积,沉积物常呈环带状分布,从边缘向中心岩性由砂土类逐渐变为粘土类物质,颗粒分选良好,层理细密,总厚度由几十米到几百米,分布面积从几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 。一般湖相沉积物含水不丰富,尤其是沉积中心地区由于地下水补给条件不好,水量不大,水中常有淤泥臭味 。当河流注入湖泊时,所携带的粗粒物质在河口沉积下来,可造成透水性良好的含水层,是湖泊沉积地区的相对富水地段 。富水性湖泊沉积物中,蓄水构造分布比较广泛,其中大多数赋存有水头较高的承压水,但通常是水量不大,特别在巨厚细粒沉积湖盆内的中心部位,地下水补给,径流困难,矿化度高,富水性更差,而在湖盆的边缘与河流入湖的三角洲沉积带,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较好,粗大的砂或砂砾堆积常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 。滨岸砂或砂砾带的富水性在湖岸,常有带状的砂或砂砾沉积,形成砂堤 。如兴凯湖滨砂堤,砂层厚1~10余米,宽1~3公里,下部有粘性土层隔水,砂层中含有潜水,地下水埋藏深度在砂堤顶部深,在边缘则较浅 。由于砂粒一般不粗,地下水量不大,井的涌水量为0~2升/秒,地下水矿化度不高,为<0.5~1克/升的重碳酸氯化钠型水 。湖心沉积带的富水性湖心沉积带一般以细粒淤泥质粘性土为主,其中夹有少数薄层细砂和中砂的透镜体 。由于淤泥类土的相对隔水作用,砂层又细又薄、分布又不连续,含有水量不大的承压水 。如兴凯湖的湖心沉积淤泥质土厚达60米左右,其中含有中、细砂透镜体的总厚度仅数米至十米左右,单层最薄的仅数十厘米,含承压水,水头高3~6米,水井最大涌水量0.104-0.356升/秒,矿化度0.3-0.6克/升,为重碳酸氯化钠型水 。此外,在时代更老的一些古湖积层中,部分已经半胶结,富水性.总之,这种沉积物中的地下水,由于水量小,常有淤泥臭味,有时含铁量高,使用价值不大;但是在盐湖地区,由于表层潜水盐化,下部这一层水一般矿化度低,而且盐湖地区的有机质和含铁量低,所以,还可以作为小型饮用水源 。滨湖三角洲地带的富水性在河流入湖的三角洲地滞,通常是砂或砂砾与粘性土的互层沉积 。其中砂或砂砾层中,常含有水量较丰富的承压水,如天山北麓河流入湖的三角洲湖积平原中,为砂层与含淤泥的亚粘土交错沉积砂层中含有承压水,在百齐尔河东岸距艾比湖~公里处,在深度5米左右揭露的承压水,水头高出地面6.28米,成为自流水,自流量为4升/秒 。另外在湖积层与沖积层交错的部位,延伸在湖相含淤泥粘性土中的砂层,同样是较理想的承压含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