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方丈、住持可以算作是源于佛教文化的词语吗?
文章插图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渗透到诸多领域,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汉语博大精深,词汇浩如烟海,外来词中的佛教词汇是词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如果彻底掘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
所谓佛教词汇,是指由佛教文化引入的词汇,据统计常用词汇近五百条 。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 。
我们可能不懂佛法,但教词汇的潜移默化却使我们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
一、佛教的传入扩大了汉语基本词和根词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某些佛教词语逐渐融入汉语基本词的大家族,为汉语增加了不少新的构词成分 。
(一)音译词
梵语词汇被借用时,往往是读音的借用,或译出其中一个音节 。
佛,梵文为Buddha,是这一批外来语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个,佛教甚至成了一种后起的传统文化的象征 。因此,与佛有关的词语大量出现 。最初被译为“浮屠”(《汉明帝永平八年诏书》),南北朝时又写成“佛图”(《世说新语?言论篇》),也作“佛陀”“佛驮”,后来简称“佛” 。佛又可作根词用,构成大批的新词 。据统计,《佛学大辞典》中由“佛”组成的词语有152个 。
这一类音译词还有“菩萨”“魔”“塔”“袈裟”“和尚”“菩提”“弥勒”等 。
(二)意译词
意译词是根据外来概念的意义,利用汉语的构词材料,并按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创造的新词 。这类词在吸收印度佛教语言形成的词中占了绝大多数 。
灌顶,梵文Abhiseka的意译,原意为印度古代国王继位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于国王头顶,表示祝贺 。佛教密宗仿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阇梨位时,设坛举行灌顶仪式,由国师用水或醍醐灌顶 。这类词还有“心”“空”“色”“过去”“现在”“未来”“如来”“法宝”等 。
(三)半音半意译词
这种词我们也称为梵汉合成词,它由两部分组成: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这种词反映了汉语在吸收外来语中“半音半意”的造词方法 。
例如:魔鬼,梵语为Mara,初时被译为“磨罗”,简称为“磨”,后来改从石为从鬼,即为“魔”,并与中国原有的词“鬼”连用,于是就有了“魔鬼”一词 。这类词还有“佛家”“念佛”“欢喜佛”“禅师”“昙花”“佛典”“寺院”等 。
二、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佛教词语在汉语的各个领域内几乎都有,常见于哲学、文学、民俗以及日常生活中 。
(一)哲学词汇
佛教是世界上最富有哲学思辨特点的宗教,许多佛家名相自然就是哲学名词 。现代哲学深受佛教的影响 。
佛教认为宇宙本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 。《涅槃经》卷三:“如来善修,如是平等 。”现代哲学用“平等”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
“悲观”“自觉”“因果”“唯心”“世界”等,都是哲学词汇中的重要成员,表示一些基本命题,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
- 佛教如何看待家人的各种关系,佛教如何看待早婚现象??
-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佛教怎么控制自己的心,如何学会控制自己
- 佛教六根清净,佛教六根清净哪六根
- 佛教去除妄想,佛教明示妄想和因缘
- 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文化对冲引发了文化大繁荣
- 菜市口
- 文化节
- 曲阜三孔门票
- 问答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