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骑楼( 三 )


广州骑楼

文章插图
爱群大厦南洋式代表作:文明路186号这是一种在南洋地区非常独特且有创造性的形式,即在女儿墙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其它形状的洞口,其原本是为了预防南洋一带强烈的颱风袭击,减少对建筑物的风负荷的技术处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形态 。在文明路、海珠路上都可以找到 。古罗马券廊式代表作:长堤新华大酒店这种形式骑楼在其它城市较少出现,在广州却能找到不少实例 。位于长堤的新华大酒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底层骑楼为券柱式,券心处以漩涡装饰,风格雄伟,线角明朗而细部丰富 。一些部分还运用简化了的罗马柱式,使其罗马风格更为浓郁 。仿巴洛克式代表作:万福路114号这种形式在东南亚一带和我国南方城市的骑楼中被普遍採用 。这些巴洛克装饰既不同于古典式的严谨,也区别于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繁琐与追求曲线、动感,而是在构图稳定的基础上加上巴洛克装饰 。在广州的骑楼中,巴洛克装饰多运用在山花装饰及女儿墙的曲线中,在下九路、龙津西路、万福路等都可以找到 。现代式代表作:泰康路一带这种骑楼一般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尺度、结构、材料、造型风格等方面与传统骑楼区别明显 。一般来说,立面处理上捨弃了複杂的装饰,运用了简洁、明快、实用的功能主义的处理手法 。中国传统式代表作:德政南路139号该形式骑楼延续了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沿街布置,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两至三扇窗户,立面基本无装饰 。这种骑楼仅在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德政路、起义路等还有零星保存 。骑楼风貌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广州骑楼开始遭到拆迁的厄运 。1990年代初,广州沿中山路修建捷运一号线,引入开发商沿线发展物业,骑楼成为建设阻碍,开始被拆迁 。典型事件是六二三路、中山路、人民路、解放路等骑楼街的拆除和破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广州骑楼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受到关注,保护广州骑楼的呼声开始响起 。1998年6月12日通过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提出:“在名城内,文物古蹟比较集中的区域,或比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镇、村寨、风景名胜,应当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广州市城市规划审批技术标準与準则》中第7节对各种骑楼建筑的保护、更新、改造和新建作出了明确规定 。广州市区内现存的骑楼街总计有36条,长度达20多公里,集中分布在老街区约10平方公里的範围内,如荔湾区的人民路、上下九、第十甫路、长寿路、恩宁路、龙津路、长堤;越秀区文明路、德政路、豪贤路、文德路、东华东路和东华西路的北京路、大南路、一德路、起义路、海珠路等 。此外,海珠区的同福路、南华东、南华中、南华西也有一部分 。《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将广州市现存骑楼划分为三大片区,即广州市骑楼街保护和开发的总体格局:以人民南—长堤一带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的“骑楼风貌区”;以第十甫路—上下九一带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的“西片骑楼街区”;以北京路—中山路一带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的“东片骑楼街区” 。然后分为“核心保护段”、“重点改造段”、“风貌协调段”以及“建设开发段”4种类型,不同类型将採取不同的保护、改造方针和措施 。位于旺角上海街一列战前广州式骑楼建筑 。香港旺角广州式骑楼建筑见证了香港的历史和文化风貌,在市建局的行动区範围内及其周边地区,共有73幢战前广州式骑楼建筑,其中7幢位于重建项目範围内,已经获得保育;另10幢获古物谘询委员会列为一级历史建筑,亦已纳入保育策略内 。余下56幢广州式骑楼建筑,大部分均不属于获评级的历史建筑;市建局委託专家作的研究后,10幢广州式骑楼建筑属第1类别具有显着文物价值、16幢属第2类别具有高度文物价值、12幢属第3类别具有中度文物价值和18幢属第4类别文物价值不高 。香港湾仔市建局与嘉华国际合作的湾仔嘉荟轩,当中的商场“J Senses”位于庄士敦道60-66号,是由四幢历史悠久相连阳台长廊式的建筑组成,包括建于1888年的“和昌大押”,原属裕泰兴创办人罗肇唐,2003年由市建局以2,500多万港元购入,作为文物保护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