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背会中*水平怎么样,多少人会背伤寒论( 二 )


2 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 。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 。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全部免费 。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 。
3 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 。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 。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 。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 。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 。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 。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 。感觉目前比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 。另外,《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读 。
4 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 。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 。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 。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
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
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 。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
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我想这样来回答: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体系;一个是人文科学的体系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的箭 。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兴的科技必然取代原有的,成为学科的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论出现 。但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 。孔子无法替代老子的价值,孟子也无法顶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代大儒,却需要时时从孔孟的学说中汲取营养 。后世当然可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但是经典的价值是无论谁也无法否定的 。所以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的理论永远受人追捧,但在人文学科里,想要把握最先进的理论,就意味着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重温古人曾经走过的路,再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
“不幸”的是,医学更多的是一门“人学”,医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 。这就决定了医学的性质本身,更趋近于人文学科 。经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
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经典是最好的,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经典,达到古人的境界,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现代的中医教材,妄走些弯路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与古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至少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得知道古人在说什么 。作为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美国化的环境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部都是严重西化的 。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与古人之见产生了距离 。虽然写着同样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无法相互理解了 。中医教材的价值,就在于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试着表达古人的思想 。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医教材,就是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语言上的桥梁 。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与古人的思想发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