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国曹操说客蒋干为什么会中计

三国蒋干,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人物,九江(安徽寿县)人 。三国时期的蒋干本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蒋干成了非常有名的人 。那么,三国蒋干的故事有哪些?
蒋干剧照(网络图)
赤壁之战之前蒋干曾做过曹操的说客,试图劝说周瑜投降 。曹操带领的北方士兵并不擅长打水战,所以幸亏有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作为水军都督来领导 。这二人一直住在江东,所以比较熟练水战之法 。因而周瑜一直想除掉他们,将他们看作心腹之患,却总是难以下手 。正好这时自报奋勇说要降周瑜的蒋干过江,周瑜便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蒋干让他去偷取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这才致使曹操错杀了蔡、张二人 。
然而周瑜想打败曹操,并不是多么容易的事 。当时庞统还在江东避难,虽然他想出了连环计,但是周瑜还有很多疑虑,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再次来使,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听从了名士庞统提出的连环计,这才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赤壁之战的结束,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局面的结束,并且促成了后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一代枭雄曹操既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大败袁绍,接着又乘机夺取荆州,竟最终败在了周瑜这个黄口孺子的手中 。蒋干却自以为立了大功,成为千古笑柄 。
曹操遇蒋干
“曹操遇蒋干”是一句歇后语,它来自于三国时期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那场著名的赤壁大战 。由于蒋干前后两次主动请缨“帮助”曹操,给他的主公曹操造成了致命的麻烦,最终导致了曹操败走华容道 。从那以后便开始流传这一句歇后语“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
蒋干剧照(网络图)
与刘邦遇到汉初三杰,刘秀遇到云台二十八将不同,曹操遇蒋干绝对算不上是风云际会 。相反,蒋干这个人简直就是孙刘联军的救星,他在曹操身边除了误事还是误事 。曹操一生算得上有识人之明,善于用人,可是却在两个人的使用上出了大错 。一个是后来的司马懿,他野心勃勃却隐忍不发,心中韬略和抱负都不在曹操之下 。曹操虽然对此人有所察觉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司马懿实现自己的野心,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无穷后患 。
另一个错用的人就是这位“辩才无碍,张苏复生”的蒋干蒋子翼了,是他在极大程度上让曹操一统天下的抱负终生难以实现 。是他前后两次误导了他所效命的曹操,让他的主公止步北江,难以再向前逾越一步 。同是曹营谋士,蒋干的嘴上功夫比起善于韬光养晦的司马懿强出数倍,但是比起真才实干他却不及司马懿的十分之一 。在审时度势,多谋善断方面他比司马懿等人差得太远了 。甚至可以说遇到他是曹操的不幸,是曹操一生的悲哀 。
蒋干中计的原因
罗贯中笔下的蒋干志大才疏且爱出风头,他本想在急于求胜的曹操面前露一把脸,使北军过江容易一些 。没想到弄巧成拙,两次只身过江,两次中计,不但帮了倒忙,最终还使得他一心效力的北军灰飞烟灭 。那么蒋干中计的原因有哪些呢?他为何接连数次中了别人的圈套呢?
蒋干剧照(网络图)
其实蒋干中计的原因无非是他死读书本不知变通,虽然他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 。但是像苏秦和张仪那样的舌辩之士并不是谁都能做得来的,所要说服的对象也与他在书本中所读到的迥然不同 。尽管他在东吴营中滔滔不绝,但并不能打动雅量高致的周瑜,相反由于他的迂腐反而成为周瑜利用的工具 。
由蒋干中计的原因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才华是一回事,而会不会用好这满腹才华却又是另一件事 。一代天骄铁木真目不识丁却纵横天下,建立了蒙古帝国 。而满腹经纶的蒋干却做一件事坏一件事,贻笑后世 。震铄古今的赤壁大战虽然早已消失于滚滚东去的长江之中,但是蒋干的事迹并没有随着时间销声匿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