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是2011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谢荃 。
基本介绍书名: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ISBN:7106033049, 9787106033040
页数:226页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1日
开本:16开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平装: 226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7106033049, 9787106033040条形码: 9787106033040尺寸: 23.8 x 16.8 x 1.2 cm重量: 422 g作者简介谢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毕业于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1987年至今,在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从事教学工作,主要讲授影视财务管理课程 。编写出版了教材《影视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及套用》 。多年来担任多部影视剧製作的财务工作,如电影《摇滚青年》(1988)、电视剧《挚爱》(1997)等 。2007年担任市教委研究课题((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研究1905~1949))项目负责人 。沈莹,200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製片管理方向),同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影市场行销管理 。2007年获得电影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处从事相关管理工作并任教 。2005年翻译着作PRODUCING,FINANC—ING AND DISTRIBUTING FILM; 2006年参与《2005—2006中国电影产业年报》撰写工作;2006年开始进行系统的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研究,2008年6月发表的论文《20世纪30年代电影业产业经济学分析》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研究的课题有《产业化背景下商业电影概念辨析》和《艺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2003年至今,主持和参与过《那年秋天》等多部影视剧和电视栏目的策划和推广工作 。内容简介《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展历程1905-1949》,对于后发达工业国家,研究已开发国家的成功经验非常必要,这对于我们更好的把脉中国电影产业意义重大 。同时,对于锦如繁花的本土早期电影产业研究也应是重要课题之一 。借昔鑒今,方能明他日途径 。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却并不充分 。纵然有更多的理论触角也局限在对电影本体理论的探讨上,鲜有文字对早期中国电影业进行产业描述 。目录序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依据与阐述一、史论依据二、现实依据三、理论依据四、本书研究背景五、本书内容阐述第二节 电影产业的基本概念一、电影产业的涵义与特点(一)电影产业的涵义(二)电影产业的特点第三节 电影产业链研究内容及範围的确定一、产业链概念确立二、电影产业链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 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出现(1905—1922)第一节 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出现及特点一、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出现的背景(一)政治背景(二)经济背景(三)社会文化背景二、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出现及特点(一)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出现(二)中国电影发行业的出现(三)中国电影製片业的出现(四)上海成为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重要基地第二节 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成因一、运用产业形成理论分析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成因(一)产业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二)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二、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放、制的出现遵循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三、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出现是影响产业布局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地理位置是影响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分布的重要因素(二)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推动着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出现(三)经济因素在促进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布局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四、市场结构的类型影响着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出现第三章 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发展(1922—1929)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发展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发展环境及背景(一)政治环境(二)经济环境(三)文化背景(四)技术环境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製片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发行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三)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四)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五)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产业与相关产业发展的互补第二节 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发展概况一、运用产业结构关联理论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发展的原因(一)产业结构概述(二)运用产业结构理论分析这一时期电影产业发展的原因二、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20世纪20年代电影产业的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概述(二)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这一时期电影产业的发展三、政府规制和行业管理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发展(一)政府规制概述(二)行业管理概述(三)政府规制和行业管理在电影产业的套用——电影审查制度的出现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走向繁荣(1929—1937)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中国早期电影产业规模化形成一、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环境及背景(一)政治环境(二)经济环境(三)文化环境(四)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观众(消费者研究) 二、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一)20世纪30年代电影製片业概况(二)20世纪30年代电影发行业概况(三)20世纪30年代电影放映业概况(四)20世纪30年代其他相关产业开始进入电影产业第二节 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一、运用产业结构理论讨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繁荣的原因(一)“供给一需求”因素影响中国20世纪30年代电影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二)20世纪30年代电影产业繁荣的原因二、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20世纪30年代电影企业的发展(一)运用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早期中国电影企业的地位及作用(二)产品差别化为电影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三)从“竞争的人为为人观”看电影企业的竞争与双赢三、通过产业管理理论看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保障体系的建立(一)产业政策体现政府当局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态度(二)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明确了20世纪30年代电影产业保障体系为政治服务(三)从行业管理理论看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行业自律第五章 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迈入转型期(1937—1949)第一节 战争背景下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一、20世纪通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的环境与背景分析(一)政治环境(二)经济环境(三)文化环境二、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的状况及特点(一)製片业的状况及特点(二)发行业的状况及特点(三)放映业的状况及特点(四)电影相关产品——电影期刊的出现第二节 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一、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衰退的原因(一)电影产业竞争的“人为为人观”(二)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对20世纪40年代电影产业的影响二、运用产业结构理论分析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的衰退(一)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影片粗製滥造、产量降低(二)“产业结构最佳化”机制与“产业链”的构建(三)战乱抑制电影消费(四)战乱引起“产业布局”的变化三、产业政策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衰退的影响(一)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政策的作用(二)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规制的作用第六章 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和中国当今电影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一、中国早期电影产业与中国当今电影产业之比较(一)行业(产业)经济环境的比较(二)电影市场环境的比较(三)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比较(四)产业技术环境的比较(五)电影产品的比较(六)电影观众(消费者)比较二、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对中国当今电影产业发展的启示(一)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市场属性的平衡 (二)竞争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剂(三)精準的认识和把握观众(消费者)需求是产业化的必需工作(四)产品的多样性亟待重视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 中国维和警察
- 中国小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
- 中国政法大学智慧财产权研究中心
- 北京 2015中国国际智慧型建筑展览会
- 2017郑恺、热依扎主演电影 临时演员
-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报告2011
- 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 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化研究
- 中国茗茶
- 东方梦蝶出品、刘烈雄编剧的电影 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