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气旋


极地气旋

文章插图
极地气旋【极地气旋】南极大陆高压的周围,常年存在着许多极地气旋,这些极地气旋有规律地自西向东移动,是影响南极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 。罗斯海、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和普里兹湾等海区,均为气旋生成和消失的高频区 。
基本介绍中文名:极地气旋
出现地点:南极大陆
规律:自西向东移动
特点:螺旋结构和锋面云系
分类与源地分类按气旋移动和影响天气的特点,可将其路径分为正面影响南极半岛的北端路径、偏南路径和偏北路径三类 。源地正面影响南极半岛北端的极地气候其中心是在60-65°S之间穿过南极半岛地区 。这类气旋在自西向东移动过程中,中心正面侵袭中国南极长城站 。高频数气旋移动的主路径是沿着纬圈方向稍偏北东移,其移动範围为68°S至60°S 。次路径在过南极半岛前,气旋从东南太平洋100°W50°S附近向南移至南极半岛北端 。过南极半岛后,一种情况是继续向南,穿过威德尔海影响南极大陆沿岸地区;另一种是向北推移 。偏南路径的极地气旋其中心是在65°S以南穿过南极半岛,这类气旋过程暖空气的势力比较强,长城站处于气旋的北侧的暖区中 。高频数气旋移动的主路径沿70°S纬圈东移,路径逐渐偏北 。而次路径在别林斯高普海以西的位置偏北,从62°S向东南方向移动,在100°W附近併入主路径 。气旋穿过南极半岛后,继续东移,在30°W附近又折向北移 。偏北路径的极地气旋其中心是在60°S以北通过德雷克海峡或从南美南端穿过,这类气旋过程冷空气势力较强,长城站处于气旋南侧的冷区中 。高频数气旋移动的主路径是从别林斯高普海以西68°S附近偏向东北移动,过德雷克海峡后,向东偏南移去 。次路径在东南太平洋沿60°S向东移,过德雷克海峡后,沿东南方向逼近南极大陆沿岸 。影响极地气旋是引起南极灾害性天气暴风雪,是最主要的天气系统 。在西南极所产生的暴风雪天气过程中,大多数是因极地气旋影响造成 。极地气旋入侵南极半岛,长城站所处在气旋位置不同,而产生暴风雪强弱和引起风向不同 。要是长城站处于极地气旋北部或东北部控制,而由极地气旋锋面影响产生暴风雪,吹风都是西北风或偏西风,这时引起暴风雪要比东南风暴雪要弱多,风速也较小,同时气温稍高,这主要是西北气流把较低纬度温湿空气输送到长城站地区造成 。而西北暴风雪对站区危害较小 。长城站处于气旋南部或东南部,受气旋偏南或东南气流控制产生的暴风雪,长城站称为东南暴风雪 。这种天气系统气压场分布为南高北低,极地高压发展冷空气向北暴发影响南极半岛地区,气旋与极地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加大,产生强劲东南风 。东南风暴风雪占长城站暴风雪的85 %,而且风速大、气温低危害最大 。从长城站历史资料分析,西南极的极地气旋直接影响长城站频繁,平均每月直接影响长城站极地气旋有7个左右.气旋带来大风 、雨淞 、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给南极考察与站区施工生活造成很大灾害 。长城站受极地气旋影响是产生长城站灾害性天气的关键 。长城站受气旋北部或前部影响,主要是受西北与偏北气流控制,偏北气流从较低纬度带来大量暖湿空气,长城站往往气温升高,湿度加大,使长城站夏季产生降雨或雨夹雪天气及冬季降雪天气 。风向为偏北或西北风,风速相对要小一些 。要是长城站处于气旋东南部或后部,受气旋东南或偏南气流控制,使冷空气沿着偏南气流北上入侵乔治皇岛地区 。这类天气使长城站气温明显下降,一般情况1h2可下降 6一8℃,要是气旋后部极地冷高压向北发展较强冷空气暴发,长城站气温在12h可下降10℃以上,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冬季往往形成强暴风雪的恶劣天气 。特点气旋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气旋活跃、气旋数偏多;冬季偏少;过渡季节接近平均数 。南极冬季来临时,总有几次强冷空气的爆发,偏北路径气旋数增多 。极地气旋的平均移速约为每小时29.9千米,平均每天移14.4个经度,在过渡季节移速明显加快 。在气旋移至南极半岛西侧时,移速有所减慢 。在别林斯高晋海和威德尔海常出现迴旋或停滞,而穿过南极半岛时移速加快,常出现跳跃现象,穿过德雷克海峡时移速更快 。在利用卫星云图对气旋活动特徵的分析中发现,南极地区气旋在云图上反映出螺旋结构和锋面云系的基本特点,与北半球基本相似 。在天气资料十分稀少的南大洋,有些气旋在天气图上并不清楚,但在卫星云图上,螺旋云系的特徵却十分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