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理解三部曲


数学教育理解三部曲

文章插图
数学教育理解三部曲【数学教育理解三部曲】《数学教育理解三部曲》,于2015年10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基本介绍书名:《数学教育理解三部曲》
作者:陈荣华
ISBN:978-7-305-15638-0
页数:184
定价:32.0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本书源于老师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感悟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的收穫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理解始于教师的理解,数学教学理解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这是一本优秀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自己数学教学的独特心得,架起数学教与学的桥樑,是沟通学生和老师的纽带 。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好好品味与借鉴 。作者简介陈荣华,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名校长,中国数学学会会员、苏州市中数会理事 。致力于数学教育研究三十多年,主持《基于情感教育的课例诊断和行动改进的研究》等六项省规划课题,形成“重情感、激思维、导学法、快反馈”的教学风格,构建了“情知互促型教学模式” 。曾主编《爱的教育》一书,主编《国中数学奥林匹克基础教程》等四十多本教程、辅导用书 。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多篇 。目录第一部观念层面的数学理解--数学科学的定义、本质、特点的理解第一节关于数学的定义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係的科学二、 数学是关于量的科学三、 数学是研究结构的科学四、 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第二节关于数学的本质第三节关于数学的特点一、 数学的特点之一:抽象性和形象性及其辩证统一二、 数学的特点之二:逻辑严谨性和直觉创造性及其辩证统一三、 数学的特点之三:技术性和文化性及其辩证统一第四节关于数学观一、 哲学概念的数学观二、 历史概念的数学观三、 心理学概念的数学观第二部知识层面的数学理解--数学教材理解的五个维度第一节準确度一、 正确理解数学教材内容(一) 正确认识建立概念和法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二) 深刻理解概念、法则的本质和核心(三) 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四) 正确理解每个知识点的真正涵义和本质,防止科学性错误二、 準确把握数学教材要领(一) 认清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二) 明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第二节完整度一、 关注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特点二、 认清数学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一) 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二) 数学教材内容的关係结构第三节宽广度一、 数学教材中的史学因素(一) 关于《几何原本》(二) 关于解析几何(三) 关于微积分(四) 关于函式概念(五) 关于康托的集合论二、 数学教材中的哲学因素(一) 辩证观点和中学数学(二) 运用辩证逻辑思维理解中学数学教材三、 数学教材中的美学因素(一) 数学教材中的简单美(二) 数学教材中的对称美(三) 数学教材中的统一美(四) 数学教材中的奇异美第四节深刻度一、 化归思想与数学教材(一) 化归思想的意义(二) 运用化归思想解题(三) 运用化归思想理解教材内容二、 集合思想与数学教材(一) 集合思想的意义(二) 运用集合的并、交、补思想解题(三) 运用集合思想理解教材内容第五节探究度一、 数学概念的探究二、 数学命题(公式、定理、法则)的探究三、 例题和习题的探究(一) 一题多解的探究(二) 一题多变的探究(三) 一道值得探究的“拓广探索”题第三部教学层面的数学理解--数学教学的理解第一节数学教学面面观一、 数学教学本质(一) 何谓数学教学的本质(二) 数学思维及其重要性(三) 结论二、 数学教学原则(一) 数学教学原则的含义(二) 各种体系下的数学教学原则(三) 关于构建数学教学原则体系的标準三、 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係(一) “双主”教学观(二) 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三) 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互动作用四、 有效的数学教学(一) 有效教学的内涵(二) 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的特徵(三) 高效数学教学的归因(四) 高效数学教学的具体举措第二节数学教学方法一、 数学教学方法概述(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二) 新兴的教学方法二、 启发式与数学教学(一) 启发式的古来今往(二) 启发式的内涵(三) 数学教学採用启发式的理由及其要求三、 启发式与探究式(一) 探究式的来历与内涵(二) 启发式与探究式的比较(三) 启发式与探究式的融合四、 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一) 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性(二) 数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三) 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四) 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第三节数学教学过程设计一、 课堂教学设计的涵义二、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一) 导向性设计原则(二) 操作性设计原则三、 数学课堂教学的微观设计(一) 新课导入的微观设计(二) 新知识教学过程的微观设计(三) 例题和习题教学的微观设计(四) 课堂小结的微观设计附录数学教学理解论文选(一) 漫谈对“规定a0=1(a≠0)”的理解(二) 端正教育观念加强数学理解--两则教学案例的启示(三) 注重数学理解,精于教学设计--例说正弦定理的“向量证法”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