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山( 二 )


皋兰山

文章插图
三台阁明代是今日兰州文化的奠基时期 。明初,为巩固西北边防,明政府从江南和山西等地迁移了大量的人口,充实兰州 。大批移民带来各自不同的习俗文化,推动了兰州本土士人群体的形成 。在明初关陇士人文化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兰州士人文化却奇蹟般地发展起来 。许多文人墨客,或在今三台阁附近(明初所建,原为魁星阁)登高望远,或在皋兰山的北坡五泉山上品茶,或者站在城墙上遥望皋兰山,他们吟诵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 。明代探花黄谏,在其《游五泉山》中写道:水结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寒烟 。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 。可知当时兰州五泉山一带正在大兴土木 。清代诗人宋琬曾写了《寄兰州司马赴紫垣》:“城郭皋兰北,衙斋面翠微 。雪中千帐驻,树里五泉飞 。……”宋琬是山东人,曾在陇西等地当官,兰州是必来之地,皋兰山给他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人们不仅吟诵皋兰山,许多人更把皋兰山作为隐居之地 。明代着名学者段坚、清代着名学者秦维岳都曾归隐在皋兰山下 。段坚是着名的理学家,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 。造就了兵部尚书彭泽等一大批人才 。“段坚晚年在五泉山依岩做洞,筑东园南村别墅,读书讲学 。卒后,葬在五泉山东龙口与红泥沟之间的塔子坪,上世纪七十年代尚有三通碑,今已变为民居了 。”倡导修建五泉书院的着名文人秦维岳是兰州后五泉人,曾任布政使、按察使等职,后修《皋兰县续志》,长期担任五泉书院山长 。秦维岳晚年隐居在后五泉的听雨山房,他的诗集被人们称之为《听雨山房诗钞》 。今天,读着秦维岳的诗文,仿佛还能依稀见到一个孤单的身影,在兰州后五泉山的一个小四合院中埋头读书,偶尔在夜雨中传出阵阵诵读声,点缀着皋兰山的夜色 。而主持修建五泉山的刘尔更是人所周知的名士了 。人文气息在关于皋兰山的诗文中有不少和生态有关 。金钰铭说:“兰州作为我国西北的军事交通枢纽,在历史上是一个林木非常繁茂的地方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盛唐时,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出陇右 。”宋元时期,兰州地区森林茂密,山清水秀 。明代兰州的植被也非常好 。明代到清代中期,皋兰山曾是森林茂密之地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重修兰县的残碑记载:“採用本山松柏木料八万三千余根” 。“……绝顶青青立马看,山色东连关紫气,河声北注陇云寒 。天晴万树排高浪,日落双桥枕碧澜 。见说古来征战地,骠姚曾此走呼韩 。”这是明代诗人周光镐写的《咏皋兰山》,这首诗中给人们记载了皋兰山植被的情况 。到清代早期,兰州的植被也未遭大的破坏 。今天的皋兰山、水磨沟等地方,依旧是林木茂密 。清代诗人秦维岳在诗《水磨沟》中写道:“浩门湍急一沟横,两面青山左右迎 。行列平冈湾折处,绿杨影里望柴衡 。”皋兰山的大豁岘,据说是刘伯温斩龙脉的地方 。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实际上是对明初西北紧张局势的反映 。民间认为自刘伯温斩龙脉之后兰州风水大坏,明清以来,兰州甚少出大官,官职最高的仅仅是个兵部尚书,更没有顶尖的学术大师 。因此人们在皋兰山顶修建了三台阁(魁星阁)等,以便聚集兰州文脉 。“明代后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绿洲丝绸之路彻底衰落,经济的衰落必然造成文化的衰败!”金钰铭说 。建设项目兰州市城关区启动“大兰山建设项目”,协调将兰山索道站旧址划归皋兰山造林站,开发建设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 。同时,未来5年内该区将全面实施“文化城关”战略,以南北两线旅游休闲经济带为重点,建设兰山公园黄河馆、青白石彩陶文化遗址、皋兰山兰州战役遗址纪念园和一批区域文化雕塑群等人文景观;兰州市城关区计画建设皋兰山生态园,将皋兰山6957亩耕地全部退耕还林,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 。同时妥善安置皋兰山903户4031名农民,将2156名劳动力就地转为林业生态建设职工 。启动“大兰山建设项目”,兰山索道站旧址有望划归皋兰山造林站,开发建设皋兰山造林站山地生态公园 。同时,继续进行“两园”建设,其中为徐家山公园投入4000万元,突出绿色历史、人文特点,建成历史文化长廊,完成耀邦林改造打造4A级景区;为五一山公园投入1000万元,完成高坪蓄水池建设,将其打造成集灌溉、景观、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公园综合体 。此外,城关区将充分发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交融的优势,努力把城关建设成为华夏文明的展示区、文化创意研发的核心区,实施华夏文明展示、丝绸之路博览、陇上风情荟萃、黄河上游古代生态文化聚集等传统文化挖掘展示工程,加快实施兰州博物馆改造、水车博览园二期、兰州广电大厦等重点项目,以南北两线旅游休闲经济带和城市主要节点为重点,规划建设兰山公园黄河馆、青白石彩陶文化遗址、皋兰山兰州战役遗址纪念园、甘工委纪念馆和一批区域文化雕塑群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展现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区域性特色文化魅力,培育、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支持《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艺术精品演出及品牌延伸工作,提升金城社区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节会活动为重点的文化精品工程,释放或增强文化品牌的外溢效应,扩大产业链 。同时,该区还将大力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建成创意文化产业示範基地 。城关区一次投入500万元之后每年注入500万元成立城关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城关区创意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扶持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精品民营文化小剧场 。目前已吸引了20家文化企业入驻园区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已完成了文化产业增加值9.3亿元,文化产业投资额5.5亿元 。同时,以文化产业园和基金会为支撑,投入400万元建设集人才培养、文博展览、文艺演出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关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文化艺术交流演艺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