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城隍庙 城隍庙( 二 )


广东省揭阳市城隍庙 城隍庙

文章插图
揭阳市区当晚,宋姑娘果然见城隍来到她的闺中,与她同床共枕 。她把一根红绳繫于城隍足上 。翌晨,她把这梦告诉嫂嫂 。白天,姑娘又到城隍庙中,果然见她梦中系在城隍的足上的红绳,还系在神像的足上 。后来,这位姑娘无病而终,人们都传说她被城隍娶去作夫人 。后来,人们在城隍庙大殿后连壁建了一座伯府夫人厅,供塑宋姑娘金身,并将其厅前辟成养生池,上面砌一座拱石桥和栏桿,池中又植两株参天水棉树,取水水(瑞瑞)棉棉(绵绵)之意,许多善男信女常买鳖来在池中放生祈福 。特色城隍庙具有宋明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 。大殿为它的主体建筑,是供祀伯府大人的殿堂,面阔三间20米,四进深16米,共设防22根花岗岩石柱,上部为抬梁、穿斗式结构,为石、木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甚为严谨 。大殿四壁仅作防护作用,不承受屋顶的压力,防震性很好,虽经明、清几次地震,墙壁倾圮而樑柱及屋顶仍然完好 。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垫架,大殿之间连线,梅花金柱,柱直径50厘米,高5米,墙厚72厘米 。庙内栋樑间的装饰,其雕刻刀法简洁明快,浑雄遒健 。大殿正中供奉城隍公,盖因城隍是“彰善惩恶,护卫邦国”的神,殿下设注福、判官、注禄、彰善、三官爷、注生娘等诸神的牌位,协助城隍神彰善惩恶 。后厅则奉祀城隍夫人,俗称夫人厅 。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为国家规定祭祀的神灵 。元代,设京都城隍 。进入明代,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推举,城隍信仰达到极盛,城隍庙建筑遍及全国 。洪武二年,朱元璋大封城隍神 。各府州县城隍分别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灵佑侯”、“显佑伯”、分别相当于朝廷正二品、正三品、正四品 。又诏告天下府、州、县重建城隍庙,规格结构与当地官署正衙相同,甚至连几案都一样 。这样,各地政府就有了“阴”、“阳”两个衙门 。朱皇帝如此抬举城隍,自有他的道理 。他说:“朕设京师城隍,统各府州县之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卑幽明举不能倖免 。”又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城隍神的出身是城市保护神,然而经过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而进行的调整,这时的主要职责已成为“鉴察司民” 。所谓监察司民,即鉴察人们的善恶,施以赏罚,来进行管理;而所谓善恶的标準,当然就是忠孝节义,纲常伦理之类封建道德等封建意识形态 。这标誌着,从此以后,城隍神便成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实行思想统治的工具 。历代许多文人骚客,达官贵人,在这里吟诗咏和,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 。包括楹联、匾联、灯橱联等,共有32幅,主要宣传道教,以地方史实故事阐述作为喻体的教义,最为着名的一副对联是: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则昌;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则灭 。近几年来,修葺一新的城隍庙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的侨胞、有识之士纷纷前来瞻仰,并为该庙泼墨题匾书联赋诗,大大地提升了城隍庙的知名度,使之成为揭阳的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蹟 。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徽号漫议阳作为县级建制的时候,城隍的徽号是相应级别的“显佑伯”,自从揭阳升格为地级市(相当明清时代的“府”)之后,城隍的县级徽号没有改变,府城由县级城隍“管理”,庇佑,好像不太配套 。从民俗的角度去看,这是很有道理的 。不同级别的城隍,拥有不同的徽号,定型于明初,在清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明史》卷49《礼志·城隍》一目中有载:洪武二年(1369),礼官言城隍之祀……(朝廷)乃命加以封爵,京都为承天鑒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皆封为王,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鉴察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衮章冕旒俱有差,命词臣撰制文以颁之 。当时由词臣所撰制文,曾专门颁发至各州县,《明封显佑伯揭阳城隍之神》的制文,载之雍正版《揭阳县誌》卷7《艺文》 。其中略云:揭阳城隍聪明正直,圣不可知,固有超于高城深池之表者,世崇于神,则然受于天者,盖不可知也 。兹以临御之初兴,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睠此县邑灵祗所司,宜封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 。显则威灵丕着,佑则福泽潭涌,施以固神之德,而察天下之命也 。乾隆版《揭阳县誌》卷8《艺文上·记》所录刘业勤《重修城隍庙碑记》,也叙及“洪武二年申之制词,锡以徽号,爵为显佑伯”一事 。从上引文献可见,城隍之受“封”,是作为制度来实施 。地方上的城隍徽号,从此“照章行事”即可,不必再一个个由朝廷“任命”了 。故此,明、清两代600左右年间,由乡都升为县、由县升为府的地方比比皆是,当地对城隍的徽号的确定,皆不必做专门请示,而径按所在地行政级别确定就是了 。像揭阳市境内的普宁、惠来两县(普宁今改为县级市,类似明代的州),其城隍神的爵都是显佑伯,当时就都不必请示朝廷特封,嘉靖皇帝也没有指示词臣专门代撰制文颁封,就可以说明 。既然城隍徽号由其所在地方的区划行政级别决定,而不必等着朝廷的专门诏封,像揭阳这样由县城升格为相当于古代府城的地方,其城隍徽号应由“显佑伯”升格为“威灵公”,也就由善信以民俗的方式去完成好了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顺应民意,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特殊举措 。何况,在明末清初郑成功义军在揭阳县衙建立某一政权以取代原来的揭阳县时,这个临时政权把自己定位于相当府一类的级别,于是已在揭阳建过威灵庙,悬挂“威灵显赫”的牌匾 。虽然这是一个“特例”,但也说明揭阳城隍已经做过“威灵公”的级别,现在再用这个徽号,几乎可说只是恢复罢了,一点也没有“擅自”或“僭越”的可疑 。民俗的基本点在于实用,诚如张紫晨先生在《民俗学讲演集》中所写:“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 。……民俗信仰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民俗事项有利于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作用 。因此,可以说民俗活动乃是一种有所为的活动 。由于这种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才使民俗事象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如果把揭阳城隍,由原来的秩四品(属于“基层干部”级别)“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顺理成章地“升格”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民众感到能够满足心理调适、喜闻乐见,那又何妨付诸行动呢?说不定如此一来,成了共同精神支点的城隍升格,还能为揭阳人民的团结和谐,提供一种更新更强劲的原动力 。劝世联揭阳城隍庙正厅两侧自古以来镌刻着这样一副劝世联: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必昌相传这副劝世联源于一则民间故事 。话说古时潮汕有一山村农夫叫阿祥,他勤劳俭朴,心地善良,虽家境贫寒却热心公益 。他每见山路被洪水沖崩,便争早夺晚修填;他见村前坑沟没架桥,人们过往都得涉水过坑,村中不少人因此患了脚病,便动员妻子,一起扛来7块大石布列其间,从此人们可踩着石头过坑,免再脱鞋卷裤脚涉水,绝了脚病之患;他见山中一古寺久年失修,18罗汉佛日晒雨淋,便砍了几十条绿竹,摘了一担麻竹叶,编制18顶大竹笠,用竹竿支撑逐一安装于18罗汉佛头上 。类似义举,数不胜数 。司命公见阿祥三餐难度尚能如此乐善,诚属难能可贵,便稟报上帝:阿祥家贫如洗,靠自己双脚双手修路上百里,造七洲桥一座,搭佛庙18间 。这样的好人,应该让他有好报 。上帝感其诚,即召查簿官问缘由 。查簿官回报:阿祥前生无恶不作,判惩三世 。今世贫穷,下世麻风,后世雷击 。上帝沉思片刻,觉得阿祥今生已彻底悔悟,好心应给好报,便重新判决:三惩不可赦,三世归一世,下世便给好报;其妻支持他的义举,后半生给予荣华 。查簿官遵旨 。不久,阿祥麻风;翌年,遭雷击身亡 。眼见阿祥乐善遭恶报的不幸命运,众议纷纭,都说天地如此不公,今后谁还会行善积德 。祥妻更是悲愤交集,嚎啕大哭中反覆仰天长啸:“天无目,佛无灵!”入殓之时,还在丈夫额门写上“佛无灵”三个字 。数月后,各地张贴皇榜:太子出生,额门上有“佛无灵”三字,昼夜啼哭不息 。能使太子不哭并销去额门三字者,封为皇亲 。祥妻闻讯揭皇榜 。她进宫抱起太子,朝他额门吹口热气,轻轻贴了三掌说:“佛有灵了”!太子立即转哭闹为微笑,额门三字也随即不见 。皇上接报,喜出望外,即摆驾东宫,封祥妻为皇嫂,长居宫中,共亨荣华 。阿祥对年,人们写了一幅祭联告慰亡灵:为善不昌前世因有余殃殃尽已昌有一文士有感于这则故事戒恶扬善入木三分,将祭联中的“前世”改为“祖宗”,将“因”和“己”改为“必”,并补上上联,言简意明揭示了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的必然规律,成为脍炙人口的劝世联 。揭阳城隍庙建成后,这首劝世联入选为厅联,童叟吟咏,永垂至今 。揭阳城隍庙劝世联还有:处事奸邪任你焚香无益为人正直见我不拜何妨世事何须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等...活动”城隍”庙会是我市传统民俗活动,已被列为揭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城隍爷出巡”,榕城各大街道,彩旗飞扬,锣鼓喧天 。游神队伍表演舞狮、舞龙、英歌舞,男女老幼倾城而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游神队伍由城隍礼队以及舞狮队、舞龙队、英歌队等组成,所到之处都引来无数市民驻足观看 。队伍路经的沿街楼房站满了人群,进贤门城楼也人满为患,为方便观看有市民甚至在路旁架起“人”字梯 。在进贤门附近一位老伯行动不便也由家人推着轮椅挤在迎神的队伍中,另一位老伯更是跟着游神队伍一路前进 。城隍庙是民众烧香拜佛的地方,香火旺盛的时候正是庙里最热闹的时候 。所以,每月的初一十五,大小拜祭的日子都是旅游的好时刻 。每年城隍爷都会在正月择吉日出巡榕城,以护佑神州国泰民安,揭阳风调雨顺,人民辛福安康 。2014年(甲午年)正月廿三为城隍爷出巡吉日,城隍老爷出巡巡游队伍庞大,有英歌舞、舞龙、舞凤、舞鲤鱼、舞狮、潮剧队、彩旗队、标旗队、五丰旗队、花篮队、锣鼓队和武术队等等,大概有600-800人规模 。揭阳美食揭阳酱油揭阳酱油,在潮汕是出名的调味佳品 。它以工艺精湛、质量超群的风味独特而着称 。揭阳县的酱油生产有悠久的历史,三十年代,县城榕城镇有二十多家酱油作坊,其中要算“杨财合”一家最为闻名 。因其生产的酱油鲜甜浓香,久藏不腐,特别是杨财合酱油精,更是誉贯潮汕,畅销东南亚各国的名牌货 。它除精选优质大豆作原料外,还要经过十六道工序的严密操作过程才能製成 。“杨财合”这个商号,最先是榕城商人杨丰经营的 。在他去世后,“杨财合”商号一分为三,他的三个儿子各立“炉灶”,三家叫法不同,但都离不开“财合”二字,生产工艺也都继承其父衣钵,故酱油风味保持不变 。解放后,榕城原二十余家酱油作坊合併组成揭阳酱油厂 。饶有风趣的是,合併后很久一段时间,原座落在榕城韩祠路的“杨财合老铺”,已改为韩祠路酱油门市,同其它酱油门市一样,出售的都是同家酱油厂统一生产的酱油,可是,前来这个门市购买酱油的人比别的门市都多 。现在揭阳酱油厂生产的酱油,仍然保持着揭阳酱油原来的独特风味,酱油产品有大众油、二级油、加料油、鲜味油、优等油、老抽、豉油精七种,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炮台南糖炮台南糖产于揭东曲炮台镇,又名蛋面南糖,是潮汕名优食品,已有近百年生产历史 。炮台南糖选料上乘,鬆软爽口,清甜醇香,肥而不腻,为佐茶佳品 。早在本世纪初,炮台镇集市繁荣,商贾活跃,出现了黄乾利、黄名利等10余家饼食作坊,互相竞争又互相仿效,以精麵粉、鲜鸡蛋为主要原料,配以鲜肥猪肉,饴糖、砂糖等,通过搅拌、搓揉、碾磨、热燥等十几道工序,始创“蛋面南糖”、“豆仁南糖”,产品以製作精工,质醇爽口,肥而不腻,清甜酥脆,清香宜人而受到人们欢迎,很快销往各地,被誉为“炮台南糖” 。揭阳粽子以糯米为主,常用香菇丝、虾米、花生、肥肉或腊肠、绿豆、莲子等作配料,用竹叶包裹、鹹草綑扎成六角球状,放进锅内煮(或蒸)熟,食时淋上甜酱油,口感香软柔润;又有鹹甜双拼粽球,甘甜香鹹,别有风味 。桌球果桌球果为“槟醅果”之误,因其易叫易记,也就沿袭下来,为揭阳传统名小食,1997年被认定为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 。相传南宋未年,揭阳人民为避战乱,抵御饥饿,以鼠麴草混于糯米中碾成糯粉,製成果品 。由于鼠麴草有特殊香味,鼠麴草令人喜爱,后又採用槟醅粉(爆米粉)为果馅,製成独具风味的槟醅果 。绿豆饼又名神仙眷侣饼,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其用料精细,製作讲究,以其酥皮清晰多层、入口即融、馅心冰甜而闻名 。潮汕绿豆饼选用上等绿豆、精麵粉和优质蔗糖、食油为主要原料,经精细工艺製作而成 。成品呈浅黄色,无壳、无粒、无杂质,鬆软可口,饼皮由多重薄皮叠成,色、香、味俱佳 。食时起酥、绵软、润滑,甜而不腻,凉爽适口 。饼内含大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份,深受人们喜爱,尤其适合老年人及儿童食用 。产品不但畅销于国内各大中城市,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也普遍受到欢迎 。绿豆饼是把磨好的绿豆用盐调味﹐加弄碎的猪肉﹑绿豆芽﹑蕨菜﹑切成丝的泡菜煎出来的﹐可以用鸡肉或火鸡肉代替猪肉 。以腌一下的蕨菜﹑绿豆芽﹑包心菜切成丝代替 。可以搭配在酱油里加肉汤和醋做的酱 。绿豆有利尿作用,是凉身性质的食品﹐可以防署降温 。并且含有丰富的钙和维生素A﹐对成长期儿童和老人好 。青屿蟹青屿蟹产于揭东区地都镇青屿村,因地处榕江入海口,属于“活水”地带,故出产的海蟹身上有“四美味”;大腿肉丝短纤细,味纯鲜美;小腿肉丝长幼嫩,鲜而不腥;身上肉,洁白晶莹,鲜美细腻;壳下膏,脂黄香嫩,色味俱佳 。大洋苦笋苦笋是客家山区丘陵山地上野生的苦竹在春夏之际生出的嫩笋,因其味甘苦而得名 。揭东区南山镇、五经富镇、大洋乡等乡镇的山上都有野生苦笋,但以大洋乡出产的最多最为出名,也最受欢迎,揭西人也就以“大洋苦笋”作为品牌,成为域内所产苦笋的通称 。用苦笋可以做出多种特色菜,还具除湿去热消暑的功效 。乌橄榄作膳食鹹料 。南阳乡大高田、大岭下、永兰等管理区为生产地,年产乌橄榄700吨 。南阳乡的乌橄榄具有果大肉厚、味香油浓等特点,其中的“车心榄”、“油榄”、“枣乾榄”为珍稀的优良品种 。竹笋广东省揭东区被中国农学会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竹笋之乡”,这标誌着揭东县的竹笋品牌已走出粤东,走向全国 。农业大县揭东埔田竹笋种植历史悠久,该县出产的麻竹笋,是国内罕见的食用笋品种,素有“岭南山珍”美称,被国内外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 。近几年来,该县加大发展竹笋生产力度,走基地化建设的路子,目前,该县已成为粤东乃至全国唯一的大型麻竹笋生产基地 。“中国竹笋之乡”的命名,将有力地促进揭东的竹笋生产,提高揭东竹笋的知名度,对于发展揭东农业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