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桥村


介桥村

文章插图
介桥村介桥村位于分宜县城南面,北距县城中心区2公里,南临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北接天工大道直接沪昆高速公路分宜出入口仅3.5公里 。全村现有人口1800余人,九成以上属严姓 。
介桥村保留着连片明清赣派建筑,村里现有毓庆堂、进士第、大夫第、余庆堂等古建筑保存完好 。
【介桥村】介桥村为一代权臣严嵩的故里,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素有“方伯世家”、“八世一品”的美称 。2009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3月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 。2018年11月,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介桥村
外文名称:Jieqiao Village
地理位置:江西省分宜县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全天
景点级别:AA级
门票价格:免费
着名景点:毓庆堂、严嵩史料馆、古樟古祠
历史沿革分宜县介桥村,坐落于分宜县城郊东南角,背倚袁岭,面临省道 清萍公路 。介桥又名介溪,“介桥”一名,最早见于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毛文锡撰写的《茶谱》“……袁州介桥其名甚着,不若湖州之研膏、紫笋,烹之有绿脚下……”如今的介桥自然村几乎都是与严嵩同族的严姓后裔 。据村中老人介绍,介桥严氏始祖严季津于北宋元 佑年间(1086年),从福建邵武来到袁州府今江西宜春市做官,而后定居袁岭北麓的“打铁坑”,即现在 的大连坑自然村 。至第四代严大华迁至介桥村西面的坑头,到第六代严洪伯才逐渐形成现在的介桥村,距 今900多年 。介桥村曾一度人文蔚起,历代科甲蝉联,英贤辈出 。主要景点介桥村内尚存的历史古蹟有毓庆堂、瑞竹堂、时中堂、进笏堂、爱新堂、世德堂、进士第、科甲第等古建筑群,毓庆堂内还保存着嘉靖帝手书、严嵩手书的原制匾额等文物,均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村中古建筑大多建与明清,错落有致‘宛如迷宫,古砖与青苔相称颜色分明,可惜很多由于无人居住破败不堪,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现已认定为文物进行保护 。万年桥(不在村内):分宜万年桥,又名万岁桥,俗称东门桥,横亘于新余市分宜县钤阳湖南部,新余市分宜县境内,全长384米,通宽7.68米,是一座拥有11孔的大型石拱桥,也是古分宜城通往南方的主要通道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军进剿倭寇取得重大胜利,寇首相继落网,一时献俘京师,君臣同贺!趁着这喜庆的气氛,分宜百姓通过严世蕃致函其父严嵩,倾诉因为城东清源古渡浮桥的经常损毁所带来的不便,请求改建成石拱桥 。严嵩概然允诺,一面派严世蕃赶回分宜,在清源石渡东边选定桥址;一面亲赴江浙考察桥型,聘请工匠,购置石料,以大船装至樟树,再换装小船溯袁河运回分宜 。整个工程始于该年九月,次年六月竣工 。耗银二万余两 。新桥落成后,取名为万年桥 。据严嵩撰写《分宜县万年桥记》所载:“斯桥曰:‘万年桥’以无忘天子之恩,以仰祝万寿与天地相为无穷焉!” 从构造上看,万年桥可分为面、身、基三部分 。桥基由10座千枚岩石垒砌的桥墩组成,每墩皆嵌有风格粗犷的吸水兽 。从桥墩迎水面呈锥状尖挺的分水金刚雁翅墩,既奇伟 挺拔,予人以艺术上的审美悦感;又分滔析浪,减缓了河水的冲力,巧妙地发挥了桥基的自我保护功能,使得桥休经历四百三十三个春秋的风风雨雨而安然无恙 。桥面宽阔平整,铺着大青石板,两翼护以望柱与栏板连环相扣的石栏桿,栏板上琢以珍禽怪兽和奇花异草,栏桿两端衔有两对抱鼓石,恰好与桥头的两对石狮背脊相对,而在桥北约五百步处,有一尊石雕bixi,(传说中龟石 。相传龙生九子,其中之一叫bixi,形似龟,力大无比,好负重 。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bixi的形状)驮着高2米、宽1米、厚0.3米的《分宜县万年桥记》碑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严嵩曾孙──参将严云从重建碑亭 。乾隆七年(1742年)桥侧石栏倾移,分宜介桥严姓合族重修 。1921年分宜县集资重修第三孔 。1946年,桥南第四墩塌石过半,分宜县参议会拨款100万元修缮 。1958年兴建江口水库,分宜县城乔迁新址,万年桥便同老县城一起被淹没了!后来,为了勘测或通航的便利,有人将跨度14.4米的中拱炸毁 。令人欣慰地是:每当枯水季节,万年桥那悠长的身躯便全然探出水面,这种海市蜃楼般的妙趣,这种饱经沧桑的残缺之美,使之成为游客竟相凭弔的胜地!1988年11月17日,出席“严嵩与明代政治学术讨论会”的国外外学者,慕名游览了万年桥 。笔者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有幸一饱眼福 。学者们或三五成群,窃窃私语;或独步桥头,凭栏长啸,似乎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来抒发心中的怀古幽情,回味它及它的建造者往日的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