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上流社会年节相贺 , 亦多用名片 , 此风起源于宋 , 但以清代为盛:按照惯例 , 初一这天 , *场中人往往派一辆车子 , 叫人到*场来往人家投名片拜年 , 京中士夫贺正 , 皆于初一元旦 , 例不亲往 , 以空车任载一代身 , 遣仆将当时片子用流行的梅笺纸 , 裁成二三寸的小片 , 上面写明自己的姓名与职司和所住地址 , 不管平日里认识与否 , “各门遍投之 。谓之片子 。”这就是清人以名片代作拜贺工具情形 。以至于有人戏作小令对此进行嘲讽:“是日也 , 片子飞 , 空车四出 。”节令时空车往返 , 片子满天飞的情况 , 实际上多是指的泛泛之交 , 成为一种虚礼 。至亲好友则不同 , 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中说 , “大凡泛交 , 止雇人力投剌 , 名曰飞片 。”而至亲好友 , 往往用大红名片 , 对于亲尊长辈 , 还是登门亲自拜贺 。而且 , 也不限于北京 , “大抵南方各省皆然” 。
名片在清代的使用也不限于年节相贺 , 如前述陈其元老友相访之类 , 日常交往中多有用之者 。大学士徐乾学曾用名帖向人道歉 。清?龚炜《巢林笔谈》卷三:徐乾学退休后居乡 , 对于乡间邻里十分谦下 , 有一次 , 他坐轿子出行 , 有一个老秀才从旁边经过 , 徐眼睛不好 , 一时没有看见 , 知道后就叫人拿了自己的名帖上门致歉 。清人婚丧嫁娶中也常用到名片 , 如清末有丧家开追悼会 , 到会者使用名片 , 已成为丧礼中的一个环节:《清稗类钞》载“宾至时 , 必先投名柬也” 。不过丧事时或丧家使用使用名片 , 往往加以黑框 , 与平时所用略加区别 。可见 , 名片在清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极广 , 如拜见、道歉、道谢、请托、婚丧、道贺等均有使用 。
名片作为等级社会的一个产物 , 也必然打上等级的烙印 。明代亲王的名片 , 例不称名 , 有书王者 , 有书别号者 , 用以表现名片持有者地位的尊贵 。清代虽未见到此类明确记载 , 今天我们见到的李鸿章的名片 , 只印了李鸿章三个大字 , 别的什么也没写 , 因为他在晚清时期名气太大了 , 写什么都显得多余 。这与明代亲王名片的情况多少有些类似 。清代名片在等级制度仍然有所反映 , 如学生拜见业师 , 下级拜见上级 , 常常要先投片等待接见 , 而上级则一般不会给下级名片 。有个例子说武将不识上* , 是因为从未接到过上*的名片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三记载了有这么一个故事 , 嘉庆时 , 京口参将庄芳机进京觐见皇帝 , 皇帝问他 , “你从江南来的时候可见过蒋攸铦 , 庄的*职比蒋小 , 从未直呼过蒋的名字 , 一时想不起这个蒋攸铦是谁 , 回答说”没见过” 。皇上连问了三次 , 他都回答说没见过 , 皇上不禁有些怒气:“你真太糊涂 , 作为江南武*来京 , 你难道没有向江南总督辞行?”庄这才想起这个蒋原来就是自己的上司江南总督 。赶忙连声回答说“有 , 有 , 有 。”皇上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一些 。庄芳机从皇上的内庭出来 , 浑身都已经汗透了 。有朋友后来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 庄道出了其中缘故:我平常只晓得我只晓得江南总督 , 或蒋中堂 , 他从来没有给过我名片 , 我也没请他写过一联一扇 , 那知他的大名叫什么蒋攸先蒋攸后乎?有时候 , 地位较低的人 , 要递一张名片到封疆重臣的手中 , 也要花费巨额的贿赂 。乾隆时福康安征西藏归京 , 户部一书吏求见 , 递了一张名牌上去 , “贺喜求赏” 。虽然这个书吏求见 , 本来就是别有所图 , 但这一张名片递上去 , 他前后也花费了十万两银子 , “否则谈何容易得 见一福公哉!”由此亦可概见当时*场风气 。
- 缅甸王国是如何沦陷为殖民地?又是怎样和殖民者斗争的
- 揭秘:三国历史名将周瑜的陵墓到底在哪里?
- 天龙八部里大理的段誉历史上是怎样的皇帝
- 朱棣夺建文帝之位建文帝的兄弟儿子又如何处置
- 古人也懂浪漫:古代夫妻婚后调情的几种方式
- 明朝女子进宫当后妃:要进行怎样严格的体检?
- 慈禧太后夜明珠的秘密:*后含口中尸体不腐
- 秦始皇陵中真的有流动水银做的江河大海吗?
- 爱新觉罗middo;奕纬:清朝厌学被父皇踢*的皇子
- 清朝康熙皇帝的四位辅政大臣其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