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爱惜人才为何却不重用商鞅放走商鞅

公元前334年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徐州城头旌旗飘扬,城门之下齐国士兵与魏国士兵分列左右,雄纠纠气昂昂 。这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齐国的国君田因齐与魏国的国君魏罃要在城上会盟,而且他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向世人宣布,那就是齐国与魏国互称对方的国君为王——在这之前,他们的国君只能称侯 。不过称侯或称王都只是走走仪式罢了,他们各自的国家实际上早就不把周王室当回事了 。这次齐魏徐州会盟的当事人之一魏罃,出生于公元前400年,*于公元前319年,人称魏惠王,又称梁惠王(魏国国都由安邑迁到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是魏文侯之孙,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在魏文侯及魏武侯两代人的努力下,魏惠王继位前,魏国还是当时最为鼎盛的国家之一,然而在魏惠王继位的当年,魏国发生了一次争权内斗 。这次内斗,差点令魏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段历史在前文《读通鉴013:韩赵两国为何错失肢解魏国的大好机会?》中已经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

总之,由于韩赵两国意见不合,魏国最终侥幸逃过一劫,而魏惠王在公叔痤的辅佐下,也坐稳了魏国君主的宝座 。公元前361年,公叔痤*危,魏惠王前往相府探望并询问后事安排,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他的下属公孙鞅 。公孙鞅当时还是一个小小的中庶子,公叔痤竟然要魏惠王把国家大事交给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魏惠王自然有些犹豫 。后世在评价魏惠王时,总会提及魏国错失商鞅之事,认为魏惠王不懂得珍惜人才 。但我们扪心自问,如果你处在魏惠王当时的位置,你难道不会犹豫?公叔痤见魏惠王犹豫,便接着建议说如果不能用公孙鞅,就了他 。对于公叔痤的这个建议,魏惠王仍然犹豫 。公孙鞅与魏惠王无冤无仇,魏国不能用他,也不必他啊 。最后,综合公叔痤前后自相矛盾的话,魏惠王认定公叔痤是*糊涂了,说胡话 。
后来,公孙鞅前往秦国,在秦国推行变法,使秦国逐步强大起来——特别是公元前340年,公孙鞅率*大败魏昂(公子昂),魏惠王无奈之下,只好派人向秦国献出河西一带的地方以求和,这时魏惠王才真正理解公叔痤当初的话——对于一个人才,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宁可了,也不能让他为他国所用 。这是*的教训,然而魏惠王当初哪能想到这么多?公叔痤*后,魏惠王开始重用庞涓 。庞涓此人智勇双全,爱兵如子,还是有真本事的 。在他率领下,魏武卒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还差点将赵国南面领土纳入魏国版图,桂陵之后尽数收回河西失地,又南取楚地千里,促使魏国称霸诸侯——公元前356年,鲁、宋、卫、韩的国君都到魏国去朝见,继文侯、武侯之后,魏惠王成为诸侯的实际领袖 。从这点来看,魏国在当时还是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 。
但庞涓的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他胸襟不够宽广,好胜心太强,却又有妇人之仁 。当初邀请庞涓的同门师兄弟孙膑来魏国,的确是魏惠王的主意,令魏惠王意料不到的是,庞涓竟然害怕孙膑的能力比自己强,从而设法陷害孙膑 。陷害也就陷害了,庞涓却又狠不下心把孙膑了,结果让孙膑逃亡到齐国,为后来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埋下祸根 。公元前355年,有一次,魏惠王和齐威王在效野约会狩猎 。魏惠王问:“齐国有什么宝贝?”齐威王说:“没有 。”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 。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齐威王说:“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 样 。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 。我的大臣中还有位盼子,使他守高唐,赵国人怕得不敢向东到黄河边来打渔 。我的*吏中有位黔夫,令他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相随来投奔的多达七千余家 。我的大臣中有位种首,让他防备盗贼,便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 。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