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

文章插图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在被誉为南京的后花园的江苏省句容市,城西北石狮沟村旁的开阔地上,雄踞一对庞大的石兽,人们习惯称它为石狮,不远处有一对石柱,这就是南朝梁代萧绩墓石刻 。它是我国现存南朝陵墓石刻中最为宏伟的一处 。萧绩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第四子,天监八年(509年)封为南康郡王,卒于大通元年(527年),年仅27岁,谥号“简”,也称南康简王,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
地理位置:江苏省句容市
类型:陵墓石刻
朝代:南朝
萧绩萧绩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第四子,天监八年(509年)封为南康郡王,卒于大通元年(527年),年仅27岁,谥号“简”,也称南康简王,按制其墓前设定辟邪 。这对辟邪,头上无角,一雌一雄,和帝后陵前头上带角的石天禄、麒麟不同,称作辟邪,特用于王侯墓前,是当时统治者等级差别的一种标誌 。“辟邪”是辟除邪物的意思,是古代一种尊奉的神兽,置于墓前作为侍卫与仪仗 。这类石兽是以狮子为模式雕刻的,不过它与狮子的形象并不完全相同,自然界里没有这种带翼的动物 。东西相向而立二辟邪东西相向而立,相距16.8米 。石柱在其北面21米处 。石柱背后紧靠池塘,往北地势渐次隆起,约10公里处是巍峨的胄山,横亘连绵 。石兽前方低平坦蕩,南面与相距10公里的赤山遥遥相望 。秦淮河水绕过赤山,向南长流不息,这是一处地面开阔、山清水秀的所在 。辟邪连座辟邪连座是用一块整石凿成,体长3.7米,宽1.5米,高3.48米,加上埋在地中的基座共约4.40米,其重量估计有30吨左右 。体形之庞大,气魄之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两辟邪翘首昂视两辟邪翘首昂视,巨口开张,呈方形,上下唇边各露出两颗牙齿,口中伸出长舌垂至胸际 。圆鼻突兀,鼻孔撑张,双眼环睁,威武有神 。颈项短粗肥壮,头顶至脊背和前胸都有圆形的凹沟 。胸脯前挺圆鼓,两边自上而下刻有旋卷的毛纹,斜向外侧,纷披翻卷,线条轻盈流畅 。身有双翼,翼上刻有鱼鳞纹,鳞片朗朗,雕刻粗壮有力 。鳞纹后面衬以鸟翅纹,翅上刻四道线条,顺着羽翅往上翘,流畅伸展 。其四肢硕大粗壮,雄兽左足向前,雌兽右足向前,取其对称 。足分五爪,形状似狮,骨节历历分明,长尾下垂抵基座 。其形象跃跃欲试,昂然作迈步前行状 。石辟邪体态平整此处的石辟邪体态平整,装饰朴实,并不象丹阳帝陵前的石天禄、麒麟那样雕饰华丽 。其雕刻雄浑,自成天趣 。同时,它与同朝代的各王侯墓前的石辟邪相比,体态显得更庞大雄伟 。其雕刻刀法精熟,果断豁达,线条流畅优美,集中体现了梁代民间雕刻家的卓越造诣,充分反映了六朝石刻艺术到了梁代日趋成熟 。二石兽后面的石柱二石兽后面的石柱,亦称华表,系由三部分组成 。柱首罩一圆盖,成仰复莲花座,这是六朝时期盛行的装饰 。这种莲花装饰,显然与当时印度佛教在中国盛行有关 。座上立一个小辟邪,前肢腾跃,昂首望天,张口似吼叫,形态活脱逼真 。中部为柱身,圆形,柱周雕成瓜棱形条纹,共24条 。柱身的上部嵌一块横长略大于圆柱直径的小方石神道碑额,额上文字为阴刻,笔画清晰 。碑文是:“梁故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康简王之神道”,分3行,每行7字,字径约两寸余 。两柱的碑文相同,皆由外向内起读,取其对称 。书写皆为正书,和梁代及其他一些六朝陵墓 神道碑额一为正书一为反书的规制不同,说明在同一朝代石雕的製作规律中还是有所变化的 。其字型端正娴雅,是典型的南朝书法 。碑额下接一块横长同于石柱直径的小方石,石正中雕饰一兽面纹 。往下是一圈绳纹形的围带,下接一圈双龙相戏的纹饰图案,形象十分生动 。下部为柱座,座的上部刻有两条晰蜴,聚首于座前端,座的底层为方石,埋于地面下 。整个石柱形制别致,特具江南典雅优美的特色 。萧绩墓石兽形体萧绩墓石兽形体虽然庞大,然而在雕刻时除短翼外,又加衬了羽翅,令人不觉其体态笨重 。再如石柱,在刻有刳棱形条纹的石柱身上,盖着印度式的莲花圆盖,柱身下面又有刻着中国固有的吉祥之兽的柱础,这说明,在保持民族艺术形式的前提下,还适当地吸收了外来的艺术形式,但看上去觉得整个造型浑然一体,并无支离散漫之感 。1956年,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将萧绩墓石刻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归入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月流逝,沧桑巨变,当年的萧绩墓已淹没难寻,只有这一对辟邪还巍然屹立,雄踞于平川上,昂首于天地间 。地图信息位置: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石狮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