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大西山,藏着这些存世千年的“树妖” 水松石吉尼斯记录( 四 )


银杏王
我在西峰寺欣赏“银杏王”时 , 枝叶间挂满橙黄的果实 。这种果实俗称白果 , 所以银杏树又称白果树 。白果树从栽种到结果 , 需要20多年 , 而大量结果 , 需要40多年 。因此 , 又有人将其称作“公孙树” , 寓意为“公种而孙得食” 。白果可以炒食、烤食、煮食 , 亦可用于制作糕点、蜜饯、罐头 , 或酿造饮料和酒类 , 既有食用价值 , 又有药用价值 。我拿出手机 , 绕着“银杏王”拍照 , 旁边的保安热情地指点着拍摄角度 。他建议我拍照的地方 , 果实更稠密 。其实 , 不论从哪个角度拍摄 , 这株古银杏都足以令人赞叹 。
距西峰寺不远的潭柘寺 , 也有一株古银杏 , 树龄1000余年 。尽管历史不及“银杏王”悠久 , 但地位显赫 , 名气也大 , 因为这株银杏树受过皇封 , 乾隆皇帝为其赐名“帝王树” 。
在大西山的广化寺 , 我还看到过三株树龄800年的古银杏 。那三棵古树鼎足而立 , 使整个广化寺遗址沐浴在茂密的绿荫里 。广化寺所在的斜河涧村有一种独特风俗——祭树神 ,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 , 村民们便到广化寺上香 , 虔诚地祭拜树神 。据说 , 核桃、柿子、大樱桃、京白梨等果实的丰收 , 与树神的保佑分不开 。
就生态价值而言 , 银杏树不愧为一种神奇的乔木 。审美以外 , 银杏既是果树 , 又是用材树种 。银杏木纹理直、结构细、富有光泽 , 而且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药香味 , 耐腐蚀 , 抗虫蛀 , 无论制作书橱、书桌等高档家具 , 还是制作乐器、笔杆等文化用品 , 都是绝佳的优质材料 , 素有“银木”、“银香木”的美誉 。而在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方面 , 银杏树更是持续不断地造福着人类 。于是我想 , 斜河涧人对古银杏的膜拜里 , 一定充盈着感恩的成分 。
野草“一岁一枯荣” , 伟岸的乔木亦如此 。晚秋落旧叶 , 春来发新芽 , 风尘仆仆的岁月里 , 古银杏阅尽秋月春风 , 沧海桑田 。那情形 , 一如熙来攘往的人世间 , 风云变幻 , 朝代更迭 , 无非循环往复的衰与荣 。
古松群落妙趣横生
我对松树心仪已久 , 这种情愫源于中学时代的一篇课文——《松树的风格》 。在那篇语言质朴而大气的散文中 , 陶铸对松树热情洋溢的赞美 ,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游走大西山 , 便格外留意松树 , 尤其是那些苍劲、挺拔的古松 。
在大西山的古树名木中 , 古松不仅姿态优美 , 而且数量众多 。譬如 , 戒台寺的古油松群、妙峰山的古油松群、百花山的落叶松群、陇驾庄肃王坟的古油松和白皮松群 , 而最负盛名的是戒台寺古松群 。“潭柘以泉胜 , 戒台以松名 。一树具一态 , 巧与造物争” , 清代诗人赵怀玉的诗句 , 对戒台寺古松群落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
陶铸将松树的风格归结为三个特征 , 一是意志顽强、生命力旺盛 , 二是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 , 三是无所畏惧的乐观态度 。在戒台寺古松群落 , 这些特征都有很好的体现 。除此以外 , 那些古松还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富有奇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