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大西山,藏着这些存世千年的“树妖” 水松石吉尼斯记录( 二 )


“还有两棵神树 , 在南边的王庄子 。”一位村民兴致勃勃地告诉我 , “那是两棵酸枣树 , 又高又粗 , 两个人抱不过来 , 树龄也有上千年了 。结的酸枣又大又甜 , 比山上的酸枣味道好 。”哦 , 是吗?酸枣树属于灌木科木本植物 , 很难长成大树的 , 一般长到手腕那么粗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干枯了 , 然后从根部长出新芽 。京郊向阳的山坡上 , 到处是丛生的酸枣棵子 , 它们的枝条长得很快 , 但主干长得很慢 , 因为木质坚硬 , 被称为铁树 。高大的铁树极其罕见 。不远处的王庄子居然生长着两棵高大的铁树 , 这是古青檀之外的又一奇迹 。那位村民将这种奇迹归结为风水 , 郑重其事地告诉我 , 这一带风水好 , 所以古树能够惊人地长寿 。
檀峪村村民常到古青檀下闲坐 , 或许正是为了在山风与枝叶的耳语中领悟大自然的秘密 , 从而实现生活的风调雨顺与内心的宁静安详 。从绿荫城堡向后山走 , 是一条青砖铺砌的小路 , 途中有一座造型简捷的牌坊 , 上书“清檀寺” 。青檀的“青”字加了三点水 , 表明这是一个清静的地方 。拐过一道弯 , 便是这座清静的小庙 。庙内只有两座殿堂 , 一座是观音殿 , 一座是三圣殿 , 殿前的香炉里香烟袅袅 , 贡桌上摆放着贡品 。所谓殿堂不过是两间普通民房 , 如果不是门楣上的牌匾以及香炉和贡品 , 这座朴素而简陋的小庙与农家院落并无二致 。我站在一棵松树下发呆的时候 , 小庙里只有我一个人 , 松枝在幽幽的佛乐声中轻轻摇曳 。蓦地 , 想起《小石潭记》中的句子——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离开了小石潭 , 我离开了清檀寺 。
回到青檀的城堡 , 我望着凹凸不平的树干和光洁的树皮出神 。青檀树又名掉皮榆 , 片状剥落的灰色树皮成全了文房四宝中的宣纸 。相传 , 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去世后 , 他的弟子孔丹极度哀伤 。日思夜想中 , 孔丹产生了一个愿望——用一张洁白的纸为师傅画像 , 一则寄托自己的哀思 , 二则让世世代代造纸人记住祖师的模样 。给师傅画像的这种纸既要不变色 , 又要能够长期保存 。为此 , 孔丹跋山涉水 , 在崇山峻岭间寻找制造这种纸张的原料 。有一天 , 他看到一棵倒伏于溪水中的青檀树 , 由于长期浸泡 , 树皮已经腐烂发白 , 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 。于是 , 孔丹试着以其造纸 , 经过反复实验 , 终于造出了梦寐以求的纸张 ,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宣纸 。宣纸中有一种“四尺丹” , 就是为纪念孔丹而命名的 。
古时候的龙凤山生长着大片大片青檀树 , 制造宣纸的原料充足 。而且 , 清泉常流 , 水质清冽 , 刚好符合宣纸生产对水源的要求 。于是 , 我问一位村民 , 当年孔丹是在这里发明的宣纸吗?村民笑而不答 。不管怎样 , 自从青檀的茎皮、枝皮纤维成了制造宣纸的优质原料 , 它便与宣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唯其如此 , 风姿绰约的青檀树有了别样的文化韵味 。
青檀城堡的那扇栅栏门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 , 从不关闭 , 更不上锁 。一位村民对我说 , 不能把来看古树的游客拒之门外 。他说这话时 , 脸上的神情极其真诚 。栅栏门外有一块石碑 , 上面刻有老青檀树的详细资料:地径三米 , 高六米 , 冠幅东西九米、南北十米 。假如再加上那几棵小青檀树呢?小青檀树与老青檀树 , 不论下面的根 , 还是上面的枝叶 , 全都纠结在一起 。也许是无法测量 , 石碑上没有写 , 只说远远望去宛如巨型盆景 。“盆景”这个字眼儿装饰性太强 , 用来形容青檀家族似乎有点儿亵渎的意味 。无论外观 , 还是栅栏门里面的世界 , 我都觉得那是一座城堡 , 而且是一座隐藏了无数故事的城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