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真纠缠态比特数目的发展历史 。中国科大 供图
【刷新世界纪录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51比特超导量子簇态制备和验证 中国之最51集】中新网北京7月12日电 (采访人员孙自法)继2017年起先后完成10比特、12比特、18比特的真纠缠态制备之后,在量子科技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沿的中国科学家最近又刷新一项世界纪录——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演示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 。
这项多比特量子纠缠态制备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院士、朱晓波教授、彭承志研究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袁骁助理教授合作完成,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7月12日夜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
本项研究将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突破至51个,既在数量增长上由此前个位数实现两位数的跨越,也充分展示出超导量子计算体系优异的可扩展性,对于研究多体量子纠缠、实现大规模量子算法以及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等具有重要意义 。
利用“祖冲之二号”完成的51比特一维簇态制备的线路及量子态保真度结果 。中国科大 供图
潘建伟院士线上接受媒体集体采访介绍说,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神秘也是最基础的性质之一,同时也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资源,是量子计算加速效应的根本来源之一 。多年以来,实现大规模的多量子比特纠缠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奋力追求的目标 。自1998年人们首次利用核磁共振系统实现3比特纠缠态的制备开始,真多体纠缠态的制备成为包括光子、离子阱、金刚石氮空位色心、中性原子及超导量子比特等各种物理系统规模化扩展的重要表征手段 。
潘建伟院士与中国科大科研团队代表在实验室交流研讨 。中国科大 供图
其中,超导量子比特具有规模化拓展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 。中国科学家在超导量子比特多体纠缠制备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自2017年起先后完成10比特、12比特、18比特的真纠缠态制备,不断刷新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纠缠比特数目纪录 。
潘建伟指出,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资源,然而,更大规模的真纠缠态制备要求高连通性的量子系统、高保真的多比特量子门以及高效准确的量子态保真度表征手段,高连通性保证大规模量子态生成的可能性,避免因缺陷和连通性不足限制量子态规模;通过高保真量子门才能够将量子比特连接起来形成高保真的多体量子纠缠态;高效的量子态表征则是克服随比特数指数级增长的量子态规模复杂度、进行量子态保真度准确估计的重要保证 。由于难以实现对量子系统性能、操控能力以及验证手段的这些要求,此前真纠缠比特的规模未能突破24个量子比特 。
针对上述挑战,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在前期构建的“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并行多比特量子门的保真度提高到99.05%、读取精度提高到95.09%,并结合研究团队所提出的大规模量子态保真度验证判定方案,成功实现51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并且在高保真方面,最终51比特一维簇态保真度达到0.637±0.030,超过0.5纠缠判定阈值13个标准差 。
同时,研究团队还通过结合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本征求解器,开展对于小规模的扰动平面码的本征能量的求解,首次实现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为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方案走向实用奠定了基础 。潘建伟称,该测量方法可减小10个数量级的测量次数,“相当于原来需要测量100亿次,现在测量1次即可” 。
【刷新世界纪录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51比特超导量子簇态制备和验证 中国之最51集】中新网北京7月12日电 (采访人员孙自法)继2017年起先后完成10比特、12比特、18比特的真纠缠态制备之后,在量子科技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沿的中国科学家最近又刷新一项世界纪录——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演示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 。
这项多比特量子纠缠态制备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院士、朱晓波教授、彭承志研究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袁骁助理教授合作完成,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7月12日夜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
本项研究将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突破至51个,既在数量增长上由此前个位数实现两位数的跨越,也充分展示出超导量子计算体系优异的可扩展性,对于研究多体量子纠缠、实现大规模量子算法以及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等具有重要意义 。
利用“祖冲之二号”完成的51比特一维簇态制备的线路及量子态保真度结果 。中国科大 供图
潘建伟院士线上接受媒体集体采访介绍说,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神秘也是最基础的性质之一,同时也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资源,是量子计算加速效应的根本来源之一 。多年以来,实现大规模的多量子比特纠缠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奋力追求的目标 。自1998年人们首次利用核磁共振系统实现3比特纠缠态的制备开始,真多体纠缠态的制备成为包括光子、离子阱、金刚石氮空位色心、中性原子及超导量子比特等各种物理系统规模化扩展的重要表征手段 。
潘建伟院士与中国科大科研团队代表在实验室交流研讨 。中国科大 供图
其中,超导量子比特具有规模化拓展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 。中国科学家在超导量子比特多体纠缠制备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自2017年起先后完成10比特、12比特、18比特的真纠缠态制备,不断刷新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纠缠比特数目纪录 。
潘建伟指出,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资源,然而,更大规模的真纠缠态制备要求高连通性的量子系统、高保真的多比特量子门以及高效准确的量子态保真度表征手段,高连通性保证大规模量子态生成的可能性,避免因缺陷和连通性不足限制量子态规模;通过高保真量子门才能够将量子比特连接起来形成高保真的多体量子纠缠态;高效的量子态表征则是克服随比特数指数级增长的量子态规模复杂度、进行量子态保真度准确估计的重要保证 。由于难以实现对量子系统性能、操控能力以及验证手段的这些要求,此前真纠缠比特的规模未能突破24个量子比特 。
针对上述挑战,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在前期构建的“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并行多比特量子门的保真度提高到99.05%、读取精度提高到95.09%,并结合研究团队所提出的大规模量子态保真度验证判定方案,成功实现51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并且在高保真方面,最终51比特一维簇态保真度达到0.637±0.030,超过0.5纠缠判定阈值13个标准差 。
同时,研究团队还通过结合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本征求解器,开展对于小规模的扰动平面码的本征能量的求解,首次实现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为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方案走向实用奠定了基础 。潘建伟称,该测量方法可减小10个数量级的测量次数,“相当于原来需要测量100亿次,现在测量1次即可” 。
- 李广洁:山西之重,曾为天下战略枢纽 山西地理中国之最
- 中国队5金4银!金牌榜、奖牌榜第一,年度最佳战绩,五星红旗飘扬 中国之最国旗排名
- 云朵:被刀郎培养10年,歌手舞台公开踢馆,直言为师父一雪前耻 歌手云朵中国之最
- 争了13年,如今《永恒之塔》想用怀旧服打败《魔兽》,能行吗? 中国之最课后总结
- 儿童成长系列故事之幼儿篇 9 中国之最幼儿故事
- 我国的三款武器成世界顶尖,甩美国至少八条街,东风17只是其一 中国之最*事科技
- 好女旺三代,悍妇毁一族——从翟欣欣之流身上反思中国的教育问题 中国之最反思反思
- 网评原声台词最稳的男星!张若昀第五、邓伦第三,冠*的低音炮 中国之最配音词
- 中国十大最美公路,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 中国之最美公路
- 硬核速度!探访中国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生产线 速度创下中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