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大师 理察·华格纳( 二 )


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大师 理察·华格纳

文章插图
理察·华格纳在华格纳生活的时代,德国人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义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 。华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 。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 。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 。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 。但华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 。可以说,由极端集中的情节编制出的主导动机之网覆盖全剧,使文字语言与音乐语言完美的结合,是一种精确而单纯的潜台词 。除此之外,他的乐剧中几乎没有分曲,铜管乐的运用更加自由灵活,感情的意义由乐队以旋律及和声的方式表达,人声声部浮动于管弦乐流的表面,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 。华格纳的歌剧改革主要开始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歌剧1865年在慕尼黑的演出标誌着西方世界音乐语言中一种新方言的开始,调性体系开始瓦解的标誌 。从此以后,“华格纳风格”成了歌剧或一般音乐中“先进”及非传统的代义词 。为了实现自己在歌剧改革方面的理想,并将这一切呈现于世人,华格纳特地筹建了拜罗伊特音乐节演出自己的作品 。而这个音乐节到现在一直都吸引着世界音乐爱好者的眼光 。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华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 。很多人在听华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 。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华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勒斯登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华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 。晚年的时候,华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 。华格纳与尼采曾是关係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 。当尼采与叔本华的关係决裂后,又因为华格纳还是叔本华的信徒,所以尼采也就与他的友谊自然而然的决裂了 。1878年1月3日,华格纳将《帕西法尔》赠送给尼采,尼采写了最后一封信给华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 。1888年,尼采写作《华格纳事件》和《尼采反对华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一直是华格纳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保护人,华格纳有多部作品是献给他的 。而路德维希二世也是华格纳狂热的崇拜者 。他以华格纳歌剧的内容为主题,修建了宫殿新天鹅堡,其内部有齐格弗里德屠龙的金像,描绘《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故事的挂毯,以《汤豪舍》故事设计的山洞和节日大厅,而且他计画将这一城堡作为礼物献给华格纳,当作歌剧《帕西法尔》的背景 。他资助了华格纳修建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并且作为贵宾出席了开幕演出 。艺术成就① 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 Musikdrama) 。② 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③ 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 。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④ 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