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四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文章插图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形尿 。血生化检查: 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血澱粉酶、尿澱粉酶和血糖升高 。部分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升高 。可有血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氯、低钙等 。少数病人还有胆红素及血清蛋白降低 。染病案例河南山东多人被虫咬染病致死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种嗜血的虫子而感染上怪病,一部分人抢救无效死了 。面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及卫生部门选择了沉默 。他们认为,稳定压倒一切. 去年10月初,商城县鲇鱼山乡下马河村,68岁的季德芳患疑似无形体病死亡 。在她出殡时,曾照顾过她的儿媳黄志菊因身体不适住了院 。对症治疗后,黄志菊康复 。在季德芳去世的20天后,她的远房亲戚、同村49岁的妇联主任罗林英也因无形体病死亡 。她死的第二天,曾照料她的二嫂突发高烧住院,按无形体病治后康复 。两家患者的家属均对采访人员说,她们在商城县人民医院陪护病患时,医生并未叮嘱过,那种病具有传染性 。卫生部于2008年2月19日,曾向各级卫生部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下简称“《指南》”) 。其中指出,蜱虫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 。商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德强表示,知道该《指南》,但对于上述两家患者家属的说法予以否认 。他说,医院对于蜱虫患者都是按照传染病要求防护的 。虫毒误诊为“精神病”去年商城已出现因蜱虫而死亡的病例,但许多村医仍不认识此病,诊断为感冒、脑炎等 。谈起蜱虫,王德强并不像村民杨富等人那幺紧张 。他说,这种病的临床死亡率大约在2%—8%之间,死亡病例多发生于老年人 。资料显示,1918年—1919年的美国大流感,死亡率最高时达到5% 。据王介绍,从去年起,商城县感染无形体病的患者中,死亡病例增多,这也让卫生部门加强了培训力度 。“关键是不要误诊 。一旦误诊,出现併发症就很难救回来 。” 而在采访人员调查中,误诊并不在少数 。商城县探访的7起疑似病例死亡者,横跨去年夏天至今夏,初发病时首先找的都是村医,且都被诊断为感冒 。其中,曾泽平被错误诊断的病种最多 。在治疗中,她却先后被诊断为感冒、精神病和脑膜炎等 。曾泽平住在商城县鲇鱼山水库边,去年夏天,她去拎猪食,忽然觉得很困 。虽然在村医处被当做感冒,进行输液 。几天后,因高烧,她开始胡言乱语,自称看到神鬼 。家中请来“大仙”驱邪 。但曾泽平每夜会疼醒一二十次 。随后,曾泽平被丈夫岳昌余送往商城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的医生说我老婆有精神病,我就把她送到了县精神病院 。”岳昌余说,在精神病院里,她被约束住,餵吃镇定药后,平静了很多 。几天后,曾泽平全身抽搐,大小便不能自理,又转到武汉某医院 。治了五天四夜仍无果,曾泽平在剧烈抽搐中,咬烂了自己的舌头,被一辆救护车送回商城 。岳昌余说,“救护车司机也是河南人,他很同情我老婆,说他一辆车就拉过五六个同样的病人,都是被虫子咬的,没治了 。”鲇鱼山乡一名不愿具名的村医说,去年很多村医确实不知道还有一个“疑似无形体病” 。他记得,此前卫生部门曾就疑似无形体病给乡镇和村里的医生宣讲过,“不过也就是随便说说,发些宣传资料,我们都没当回事,谁知道这病这幺要命 。”在患病和死亡人数都比较多的鲇鱼山乡下马河村,村医周世瑶的诊所门口,还贴着一张泛黄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防控知识问答》 。周世瑶说,这是去年秋冬之际,卫生防疫部门下发的宣传单 。当时,连续两名村民的死亡,使下马河村成为疑似无形体病的防疫重点村 。河南再发蜱虫病 4名55岁以上患者死亡截至2011年5月24日,全省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徵病例70例,并致4名患者身亡 。河南省卫生厅25日的讯息称,这些患病者“均从事田间或山林作业” 。且病例全部发生在信阳市,其中商城县32例(死亡4例) 。发病年龄以40至80岁年龄组居多,死亡病例均在55岁以上 。河南省卫生厅向媒体通报称,该省今年首发病例出现在3月31日,进入4月中旬后病例陆续出现 。此间专家介绍,依据既往年份疫情分析,发病高峰集中在5至9月份 。为应对疫情,河南省卫生厅组织疾控专家研究制订了相关诊疗方案和预防控制技术方案,现已下发各地,要求严格执行,并派出疾控专家实地指导 。信阳市政府也已专门部署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徵防控工作 。特别是针对当地气候环境适宜蜱虫生长、民众防範意识差等问题,教育民众劳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蜱虫叮咬 。另据媒体报导称,目前山东等地也发现蜱虫叮咬病例,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衰竭,救治无效身亡 。2007年以来,在河南信阳等地发现以发热并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徵的病例,后经实验室检测确认,部分病例发现有无形体感染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多数病例标本发现一种新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并确定该新型病毒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徵的致病关係 。新发病情河南省卫生厅2011年5月25日通报称,截至5月24日,河南省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徵(蜱虫病)病例70例,死亡4例 。据通报,这些患者均从事田间或山林作业 。病例全部发生在信阳市,其中商城县32例(死亡4例),发病年龄以40岁至80岁年龄组居多,死亡病例均在55岁以上 。通报称,依据既往年份疫情分析,该病发病高峰集中在5月份至9月份 。2011年首发病例发生在3月31日,进入4月中旬后病例陆续出现 。目前,河南省卫生厅已将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下发各地,并派出省级疾控专家实地指导 。信阳市政府也已专门部署该病的防控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地气候环境适宜蜱虫生长、民众防範意识差等问题,通过媒体宣传和印发传单的方式,教育民众劳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蜱虫叮咬,如出现发热,应立即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预防措施卫生部《指南》提倡公众和医务人员落实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公众教育、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控制媒介传播与宿主动物(即蜱、鼠等)和妥善管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 。《指南》指出,因为蜱叮咬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教育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避免被蜱叮咬具有重要意义 。公众应少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这些地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例如穿紧口长袖衣和涂抹避蚊胺(DEET) 。同时提醒公众,一旦出现上述疑似体徵,应主动就医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 。《指南》还要求各地开展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等 。为了配合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等的工作需要,卫生部网站上还提供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诊疗方案(试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试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试行)》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专题调查方案(试行)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髮病 。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 。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 。不同国家的报导略有差异,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 。我国曾在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地的全沟硬蜱中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 。根据国外研究,该病与莱姆病的地区分布相似,我国莱姆病流行区亦应关注此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