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二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文章插图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群易感性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髮病 。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 。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 。地理分布和发病季节特点已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国家有美国、斯洛维尼亚、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义大利及韩国等,但仅美国和斯洛维尼亚分离到病原体 。根据国外研究,该病与莱姆病的地区分布相似,中国莱姆病流行区亦应关注此病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 。不同国家的报导略有差异,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 。主要病理改变病理改变包括多脏器周围血管淋巴组织炎症浸润、坏死性肝炎、脾及淋巴结单核吞噬系统增生等,主要与免疫损伤有关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中性粒细胞后,可影响宿主细胞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因子产生紊乱、吞噬功能缺陷,进而造成免疫病理损伤 。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 。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噁心、呕吐、厌食、腹泻等 。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 。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 。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 。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瀰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 。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进行激素治疗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合併脏器损害的患者,心、肝、肾功能检测异常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阳性 。其中: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 。病人发病第一周即表现有白细胞减少,多为1.0-3.0×10/L; 血小板降低,多为30-50×10/L 。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形尿 。血生化检查: 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血澱粉酶、尿澱粉酶和血糖升高 。部分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升高 。可有血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氯、低钙等 。少数病人还有胆红素及血清蛋白降低 。併发症如延误治疗,患者可出现机会性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瀰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直接影响病情和预后 。病例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一)流行病学史 。1. 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2. 在有蜱活动的丘陵、山区(林区)工作或生活史; 3. 直接接触过危重患者的血液等体液 。(二)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噁心、呕吐、厌食、腹泻等 。个别重症病例可出现皮肤瘀斑、出血,伴多脏器损伤、瀰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三)实验室检测 。1.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1)早期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严重者呈进行性减少,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2)末梢血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可见桑葚状包涵体 。(3)谷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穀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转氨酶升高 。2. 血清及病原学检测(1)急性期血清间接免疫萤光抗体(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M抗体阳性 。(2)急性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4)全血或血细胞标本PCR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特异性核酸阳性,且序列分析证实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同源性达99%以上 。(5)分离到病原体 。(四)诊断标準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一)、(二)项和(三)项1项中的(1)、(3) 。部分病例可能无法获得明确的流行病学史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三)项1项中的(2),或(三)项2项中的(1)或(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三)项2项中(3)、(4)、(5)中的任一项 。鉴别诊断(一)与其他蜱传疾病、立克次体病的鉴别: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ME)、斑疹伤寒、恙虫病、斑点热以及莱姆病等 。(二)与发热、出血及酶学指标升高的感染性疾病的鉴别:主要是病毒性出血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等 。(三)与发热、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的胃肠道疾病的鉴别:伤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 。(四)与发热及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或有出血倾向的内科疾病的鉴别:主要是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徵 。可通过骨髓穿刺及相应病原体检测进行鉴别 。(五)与发热伴多项酶学指标升高的内科疾病鉴别:主要是免疫系统疾病,如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 。可通过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进行鉴别 。(六)其他:如支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药物反应等 。治疗方法防治用药辅仁複方硫磺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