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尾


麒麟尾

文章插图
麒麟尾【麒麟尾】麒麟尾,中药名 。为天南星科植物麒麟叶Epipremnum pinnatum (L.) Engl.[Pothos pinnata L.;Rhaphidophora pinnata Schott]的茎叶或根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 。常用于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麒麟尾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天南星目
科:天南星科
属:麒麟叶属
种:麒麟叶
分布区域: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採收时间:夏、秋季
别名狮尾草、篷莱蕉、龟背竹、羽叶藤、过山标、上树百足、上树蜈蚣、万丈深、青竹标、蛇包穀、大塔旗、爬墙风、搭壁麒麟、英雄草、攀地蜈蚣、牛膝、大望 。入药部位茎叶或根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相关配伍1、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麒麟尾)全株9-15g,水煎或炖猪骨服;或浸酒内服外搽 。(《广西本草选编》)2、治跌打损伤:万丈深15-30g,泡酒500g 。每次服18g 。3、治骨折:万丈深适量,小鸡1只 。共捶烂包患处 。(2-3方出自《贵州草药》)4、治外伤出血:(麒麟尾)根研粉,撒布患处 。(《广西本草选编》)5、治乾瘦:万丈深6-9g 。以砂糖为引,蒸服 。(《贵州草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炖肉服 。外用:适量 。煎水洗;或捣敷;或研粉撒 。採集加工夏、秋季采割,切段晒乾 。形态特徵麒麟叶,攀援藤本 。茎圆柱形,粗壮,多分枝;气生根具发达的皮孔,平伸,紧贴于树干或石面上 。叶柄长25-40cm,上部有长约2.2cm的膨大关节;叶鞘逐渐撕裂,膜质,脱落;叶片薄革质,幼叶狭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基部浅心形,成熟叶长圆形,基部宽心形,长40-60cm,宽30-40cm,两侧不等地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端几等宽,先端斜截头状,沿中肋有2行星散的、有时为长达2mm的小穿孔;侧脉明显 。花序柄圆柱形,粗壮,长10-14cm,基部有鞘状鳞叶包围;佛焰苞外面绿色,内面黄色,长10-12cm,渐尖;肉穗花序圆柱形,钝,长约10cm,粗3cm;花两性,无花被;雄蕊4;雌蕊具棱,长5-6mm,顶平,柱头线形,纵向 。浆果小,种子肾形 。花期4-5月 。生长环境附生于热带雨林的大树上或岩壁上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治疗跌打损伤肿痛,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和小儿营养不良等 。相关论述1.《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清肝凉血,消肿解毒 。治目赤肿痛,鼻衄;外用治痈疽疮疖,阴囊红肿,乳疮 。”2.《广西植物名录》:“根、藤活血散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治跌打,骨折,蛇伤,痈疖,百日咳,目痛,鼻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