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仁德


施政仁德

文章插图
施政仁德【施政仁德】治理国家要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 。
基本介绍中文名:施政仁德
起源:晋代
含义:对强者用德行,对弱者用仁慈
不同主张:依靠法治
基本信息具体指处理政务的才能和值得效法的手段 。晋代士族阶层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必然要维护法制,严格执法,强化国家机构的管理,这就要重视政事和官吏的政绩 。首先是政治主张问题 。是实行德政还是依靠法治,这是从政者一向关注的问题 。木篇倾向仁德治国 。例如第3 则说要“强旨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第19 则也说:“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但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措施很少宽厚待民和给百姓以恩惠,所谓德政,常是停留在口头上 。第26 则实际提出了主张仁政和‘处杀戮之职’是否矛盾的问题 。而论到施政方针,多主张施行‘猛政’,使人不敢犯法 。例如第1 则说明:不忠不孝,其罪莫大,杀无赦;第2 则记:生子不养,比盗杀财主之罪还大;第4 则记载镇压无视国法的豪强 。至于读书人因受业偶犯宵禁,个别小偷小摸现象,可以不理,以示宽政 。在律令完备以后,只要依法令行事就可以了,第15 则就说明这一点 。魏晋时代,清谈盛行,甚至因之废弃政务,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而主张看重事功,勤于政事 。第18 则把这一问题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至于选拔官员,则主张选贤任能,做到“举无失才”,第24 则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对为官者也有多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待人接物,要有远见卓识,办事不能唯命是从,如果“觉其不可”,就应该“翻异”,等等 。可见本篇篇幅虽然不大,所涉及的问题还是相当广泛的 。
施政仁德

文章插图
特定人员第6 则说到晋武帝登位,便要贾充定律令 。因不立法,就无以执法 。对行为危及忠孝和人伦关係旨,主张严惩,违法乱纪,决不饶恕 。典故(1)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 。主簿请付狱考众奸①,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 。考求众奸,岂复过此!”【注释】①主簿:官名 。参《德行》第1 则注④ 。考:查究 。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 。【译文】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当时有个小官吏假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仲弓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 。主簿请求交给诉讼机关查究其他犯罪事实,陈仲弓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 。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吗!”(2)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① 。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② 。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③!”【注释】①财主:财货的主人(不是现代所说的富家) 。②发所:出事地点 。在草:生孩子 。草,产蓐 。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③“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杀人只是违反常理 。【译文】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 。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半路上听说有家老百姓生下孩子不肯养育,便掉头去处理这件事 。主簿说:“杀人事大,应该先查办 。”仲弓说:“强盗杀物主,怎幺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①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邮令,正行此事③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④;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陈元方:陈仲弓的儿子 。参看《德行》第6 则注① 。袁公:未知指何人,一说指袁绍 。③何所履行:所履行何,执行的是什幺 。③孤:古代是王侯的自称 。④周旋:指应酬、揖让一类礼节活动 。动静:行止;行动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问候袁公 。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颂他,他是怎幺治理的呢?”元方说:“老父在太丘时.对强者就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就用仁爱来抚慰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久了,就更加受到敬重 。”袁公说:“我过去曾经做过邺县县令,正是用的这种办法 。不知道是你父亲效法我呢,还是我效法你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很远也如出一辙;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4)贺太傅作吴郡,初不出门① 。吴中诸强族轻之②,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 。”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 。”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③ 。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④ 。【注释】①贺太傅: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吴国人,任吴郡大守,后升任太子太傅 。②吴中:吴郡的政府机关在吴,即今江苏省吴县,也称吴中 。强族:豪门大族 。③屯邸:庄园 。检校:查核 。逋(bū)亡:逃亡 。战乱之时,赋役繁重,贫民多逃亡到士族大家中藏匿,给他们做苦工,官府也不敢查处 。④陆抗:吴郡人,丞相陆逊之子,孙策外孙 。下:当时陆抗所在的江陵居上游,孙皓所在的建业居下游,故说“下” 。孙皓:三国时吴国的亡国君主,公元280 年晋兵攻陷建业,孙皓投降,吴亡 。孙皓和陆抗有亲戚关係 。【译文】太子太傅贺邵任吴郡太守,到任之初,足不出门 。吴中所有豪门士族都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 。贺邵听说后,故意外出,走出门口,回过头来看,并且要来笔在句下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 。”于是到各大族的庄园,查核顾姓、陆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窝藏逃亡户口的情况,然后把事情本末全部报告朝廷,获罪的人非常多 。当时陆抗正任江陵都督,也受牵连,便特意往建业请求孙皓帮助,这才得以了结 。(5)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① 。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② 。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秋,王济剔嬲不得休 。”③或云潘尼作之④ 。【注释】①山公:山涛 。参看《言语》第78 则注① 。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 。知管:主管 。时任:当时的重任 。按:山涛当时任吏部尚书,所谓知管时任,是说他还亲自主持官吏的任免考选工作 。②贵胜:权贵 。③阁:阁道,楼与楼之间的架空复道 。鞅:驾车时套在牛马脖子上的皮套了 。秋:驾车时拴在牛马屁股后的皮带 。剔嬲(niāo):挑逗纠缠 。④潘尼:字正叔,潘岳之侄 。他在山涛死后才入朝为官,似不可能作此 。按:《晋书·潘岳传》载,潘岳才名冠世,而不得志,又看见工济、裴楷力皇帝所宠爱,便题阁道说:“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秋,和峤刺促不得休 。”(刺促,形容不安 。)【译文】山涛由于受到器重,并且在朝廷中有威望,年纪已过七十岁,还照旧担当重任 。一些权贵家子弟,如和峤、裴楷、王济等人都一起给他歌功颂德 。于是有人在阁道的柱子上题道:“阁道东边有大牛,和峤在牛前,裴楷在牛后,王济在中间挑逗纠缠不得休 。”有人说这是潘尼乾的 。(6)贾充初定律令,与羊祜共咨太傅郑沖① 。沖曰:“皋陶严明之旨,非仆暗懦所探② 。”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③ 。”沖乃粗下意 。【注释】①贾充:字公闾,在魏朝任廷尉,主管诉讼刑狱;到晋武帝登位,任尚书僕射,与裴楷共定科令,制订(晋律) 。郑沖:字文和,深研儒术和百家之言,动必循礼 。魏齐工时拜司空,转司徒 。晋武帝即位,拜太博 。高贵乡公时.司马昭辅政,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法令,他们都先谘询郑沖,然后才公布 。②皋陶(yáo):舜时的法官,制定了法令 。③弘润:扩充润色 。【译文】贾充刚刚定出法令,就和羊祜一起去徵求太傅郑沖的意见 。郑沖说:“皋陶製定法令的那种严肃而公正的宗旨,不是我这种愚昧软弱的人所能探测的 。”羊祜说:“圣上想要叫你稍加补充润色 。”郑沖这才概略他说出自己的意见 。(7)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①;凡所题目,皆如其言② 。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③ 。亮亦寻为贿败 。【注释】①“山司”句:山涛在魏代曾任尚书吏部郎,到晋武帝时又任吏部尚书,后来升司徒 。吏部是负责选拔任免官吏的,山涛曾两次担任此职,所以说前后选 。②题目:品评 。按:《晋书·山涛传》载,山涛两次任选职共十多年,每一官缺,就拟出几个人,由皇帝挑选;凡所奏甄拔人物,都各作品评 。③“唯用”句:当时吏部郎出缺,山涛推荐阮鹹,贾充则推荐自己的亲信陆亮;晋武帝选用了陆亮,山涛反对无效 。后来陆亮因犯罪撤职 。【译文】司徒山涛前后两次担任吏部官职,几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一个人才也没有漏掉;凡是他品评过的人物,都像他所说的那样 。只有任用陆亮是皇帝的命令决定的,和山涛的意见不同,他为这事力争过,皇帝没有听从 。不久陆亮也因为受贿而被撤职 。(8)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① 。绍咨公出处②,公曰:“为君思之久矣 。大地四时,犹有讯息,而况人乎③!”【注释】①秘书丞:秘书省的属官,掌管图书典籍 。①出处(chù):出仕和退隐 。桩康是被晋文帝司马昭杀害的,而山涛却把他的儿子嵇绍推荐到晋武帝朝为官,嵇绍必然有所考虑 。③讯息:消长,减少和增长 。按:山涛以为,四季也有变化,人的进退出处也应按不同情况而定 。【译文】嵇康被杀以后,山涛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做秘书丞 。嵇绍去和山涛商量出任不出任,山涛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 。天地间一年四季,也还有交替变化的时候,何况是人呢!”(9)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① 。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② 。池鱼复何足借!”【注释】①王安期:王承,字安期,累迁东海内史(在王国里,内史掌管大守职务) 。纲纪:主簿(主管府中事务的官) 。②文王:周文王 。囿(yòu):养禽兽的园子 。共:共同使用 。《孟子·梁惠王下)载,周文王有个方圆七十里的园囿,人们可以到那里去打柴、打猎 。【译文】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有个小吏偷了池塘中的鱼,主簿要追查这件事 。王安期说:“周文王的猎场,是和百姓共同使用的 。池塘中的几条鱼又有什幺值得吝惜的呢!”(10)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①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 。”王曰:“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② 。”使吏送令归家 。【注释】①录:拘捕 。犯夜:触犯夜行禁令 。按:《晋律》禁止夜间通行 。②宁越:人名,这里指读书人 。《吕氏春秋》载,有人告诉宁越,要学习三十年才能学有所成,宁越说,我不休息,刻苦学习十五年就行 。十五年后,便成为周威公的老师 。致理:致治,招致太平;获得政绩 。“理”当作“治”,大概是唐代避唐高宗李治的讳而改动的 。【译文】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一次,差役抓了一个犯宵禁的人来 。王安期审问他:“从哪里来的?”那个人回答说:“从老师家学完功课回来,没想到时间太晚了 。”王安期听后说:“处分一个读书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获得治绩的根本办法 。”便派差役送他出去,叫他回家 。(11)成帝在石头,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① 。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 。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欲有之 。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② 。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有之 。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不可违,并斩二人③ 。【注释】①“成帝”句:晋成帝鹹和二年(公元327 年),历阳内史苏峻起兵反帝室,鹹和三年攻陷建康,并把晋成帝迁到石头城 。不久苏峻败死,其弟苏逸立为主 。鹹和四年正月,侍卫着成帝的钟雅、刘超二人密谋把成帝救出,被发觉,苏逸便派部将任让领兵入宫杀了钟、刘 。二月苏逸败死 。②许柳:苏峻起兵反晋时,豫州刺史祖约派许柳率兵与苏峻会合 。苏峻攻陷建康后,任许柳为丹阳尹 。失败后,许柳被杀 。③少主:指晋成帝司马衍 。按:成帝即位时,年仅四岁,到这时也只七八岁 。【译文】晋成帝被迁到石头城,叛军任让在成帝面前要杀侍中钟雅和右卫将军刘超 。成帝哭着说:“把侍中还给我!”任让不听命令,终于斩了刘超和钟雅 。等到叛乱平定以后,陶侃因为和任让有老交情,就想赦兔他 。另外叛军许柳有个儿子叫思妣,很有才德,大臣们也想保全他 。可是要想保全思妣,就不得不为陶侃保全任让,于是就想两个人一起赦罪 。当把处理办法上奏成帝时,成帝说:“任让是杀我侍中的人,不能赦罪!”大臣们认为不能违抗成帝命令,就把两人都杀了 。(12)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① 。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② 。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 。”任大喜说 。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闍,兰闍,!”③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注释】①沾接:款待 。说色:悦色 。②胡人:此指胡憎,即外国和尚 。洽:指沾光,受到款待 。③弹指:搓手指出声 。在佛经中也用来表示欢喜、许诺等意思 。兰闍(shé):可能是梵语的音译,对它的同义有不同解释,解为褒誉之辞,寂静处,宣讲佛法的法师,请高兴些吧,尊美他人的敬称,等等 。【译文】丞相王导出任扬州刺史,几百名来道贺的宾客都得到了款待,人人都很高兴 。只有临海郡一位任姓客人和几位外国和尚还没有接谈过 。王导便找机会转身走过任氏身边,对他说:“您出来了,临海就不再有人才了 。”任氏听了,非常高兴 。王导于是又走过胡僧面前,弹着手指说:“兰闍,兰闍!”胡僧们都笑了,四周的人都很高兴 。(13)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① 。王公怪其如此 。后以问陆,陆曰:“公长民短②,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注释】①陆太尉:陆玩,字上瑶,吴郡吴人,曾任尚书左僕射、司空,赠太尉 。在他任尚书午僕射时,王导为司徒、录尚书事,总揽朝政,所以他遇字要去 。请示王导 。②公长民短:您名位尊贵我名位卑微 。按:王导兼任扬州刺史,陆玩是扬州吴郡人,所以谦称为“民” 。【译文】太尉陆玩到丞相王导那里去请示,商量好了的事情,过后常常改变主意 。王导奇怪他怎幺这样 。后来拿这事问陆玩,陆玩回答说:“公名高位尊,民职卑微,临时不知该说什幺,过后觉得那样做不行罢了 。”(14)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① 。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 。”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注释】①庾公:庾亮 。参《德行》31 则注① 。公元322 年晋明帝嗣位,王导参辅朝政 。公元325 年晋成帝立,王导和庾亮参辅朝政 。这一则所叙之事大概就发生在此后几年内 。【译文】一年夏天,丞相王导曾经到石头城探望庚亮 。庾亮正在处理公事,王导说:“天气热,可以稍为简略一些 。”庾亮说:“如果您留下些公事不办,天下人也未必认为妥当!”(15)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篆诺之① 。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② 。”【注释】①“丞相”句:王导辅佐晋元帝、明帝、成帝三世,为政宽和得众,事从简易,晚年更是如此 。封篆,文书,指奏章、公文、簿籍等 。诺,画诺,签字 。②愦愦:糊涂;昏乱 。【译文】王导到了晚年,几乎不再处理政事,只是在档案上籤字同意 。自己感叹他说:“人家说我老糊涂,后人当会想念这种糊涂” 。(16)陶公性检厉,勤干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①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② 。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③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④ 。【注释】①正会:正月初一皇帝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封疆大臣也在这一大会见僚属 。听事:处理政事的大堂 。除:台阶 。听事前除:大堂前的台阶②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 。③伐蜀:西晋惠帝时(公元304 年),李雄据蜀(今四川)建立割据政权,国号成,后改为汉,史称成汉或后蜀 。公元343 年,传位上李势 。346 年桓温中兵伐蜀,到347 年3 月攻占成都,李势投降,成汉亡 。装船:组装战船,即闲个船组成大船 。发:徵调 。④当足:当做竹篙的铁足 。撑船闲的竹篙,头部包上铁制的部件,就是铁足 。这个官长用竹根代替铁足,既善于取材,又节省了铁足 。两阶:两个等级 。晋代把官阶分为九个等级,叫做九品 。【译文】陶侃本性检点、认真,工作勤恳 。担任荆州刺史时,.吩咐负责建造船只的官员把木屑全都收藏起来,多少不限,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幺用意 。后来到正月初一贺年时,正碰上连日下雪刚刚转晴,正堂前的台阶雪后还是湿渌渌的,于是全用木屑铺上,就一点也不妨碍出入了 。官府用的竹子,都叫把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 。后来桓温讨代后蜀,要组装战船,这些竹头就都用来做了钉子 。又听说陶侃曾经徵调过当地的竹篙,有一个主管官员把竹于连根砍下,就用根部当做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来任用 。(17)何骠骑作会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见客劳损,欲白断常客,使家人节量择可通者① 。作白事成,以见存② 。存时为何上佐,正与謇共食,语云:“白事甚好,待我食毕作教③ 。”食竟,取笔题白事后云:“若得门庭长如郭林宗者,当如所白④ 。汝何处得此人!”謇于是止 。【注释】①何骠骑:何充,字次道,曾任会稽内史、骠骑将军、扬州刺史,死后赠司空 。白:下对上的说明,陈述 。节量:适量;限量 。据《品藻篇》载,“何次道为宰相,人有讥其信任不得其人 。”可知何充和什幺人都交往,所以虞謇(jiǎn)希望断常客 。②白事:陈述意见的呈文;报告 。③上佐:高级佐宫的通称,如别驾、治中、长史等 。据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考证,虞存当时任治中 。治中主管州郡的文书,是要职 。因为主管文书,虞謇要先见存,而存也能题白事后 。教:指示;批示 。④门庭长:当作门亭长,主管守门的官 。郭林宗:郭泰,字林宗,很有限力,品评人物很準确 。【译文】骠骑将军何充任会稽内史时,虞存的弟弟虞春任郡主簿,他认为何充见客大多,劳累伤神,想稟告何充谢绝那些常客,让手下人酌量选择可以交往的才通报 。他拟好一份呈文,便拿来给虞存看 。虞存这时担任何充的上佐,正和虞春一起吃饭,告诉他说:“这个呈文很好,等我吃完饭再作批示 。”吃过了饭,拿起笔在呈文后面签上意见说:“如果能找到一个像郭林宗那样有能力的人做门亭长,一定照所陈述的意见办 。可是你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虞謇于是作罢 。(18)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① 。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②!”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诸人以为佳 。【注释】①王、刘:王蒙、刘惔 。都是当时有名的清谈家 。林公:支道林和尚,也是善谈老庄的 。②玄言:也称玄谈或清谈,崇尚虚无,专谈玄理 。【译文】王蒙、刘惔和支道林一起去看望骠骑将军何充,何充在看公文,没有答理他们 。王漾便对何充说:“我们今天特意和林公来看望你,希望你摆脱开日常事务,和我们谈论玄学,哪能还低着头看这些东西呢!”何充说:“我不看这些东西,你们这些清谈家怎幺能生存呢!”大家认为说得很好 。(19)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① 。令史受杖,正从朱衣上过② 。桓式年少,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③ 。”意讥不着 。桓公云:“我犹患其重 。”【注释】①桓公:桓温 。桓温在晋穆帝水和元年(公元345 年)都督荆、司、雍、梁、益、宁六州清军事,兼任荆州刺史 。荆州包括长江、汉水部分地区 。被:施加 。肃物:严峻地对待人;儆戒人 。②令史:官名,掌管文书 。朱衣:红色官服 。③阁:官署 。捎:轻轻擦过 。【译文】桓温兼任荆州刺史的时候,想全用思德来对待江、汉地区的百姓,耻于用威势严刑来整治人民 。有一次,一位令史受杖刑,木棒只从令史的红衣上擦过 。这时桓温的儿子桓式年纪还小,从外面进来,对桓温说:“我刚才从官署门前走过,看见今史受杖刑,木棒子举起来高拂云脚,落下时低擦地面 。”意思是讥讽唯独没有碰到令史身上 。桓温说:“我还担心这也太重了呢 。”(20)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 。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勉 。太宗曰:“一日万机,那得速!”①【注释】①太宗:晋简文帝的庙号 。或称谥号,或称庙号,这是随意的 。简文帝在公元371 年登位,在这以前,从公元366 年起就任丞相 。【译文】简文帝担任丞相的时候,一件政务,动下动就要整年的时间才能批覆下来 。桓温很担心这太慢了,经常加以劝说鼓励 。简文帝说:“一天有成千上万件事,哪里快得了呢!” (21)山遐去东阳,王长史就简文索东阳①,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注释】①山遐:字彦林,任东阳郡太守,处事严厉,多用刑杀,郡境肃然 。后来死在任上 。王长史:王蒙 。在简文帝辅政时任司徒左长史,后请求出任东阳太守,简文帝不答应 。【译文】山遐离开东阳太守职位后,左长史王蒙到简文帝那里要求出任东阳太守,说道:“凭藉前任严厉的措施,我自然可以用宽和的、清静无为的办法使得社会安定 。”(22)殷浩始作扬州,刘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袝① 。人间其故,答曰:“刺史严,不敢夜行② 。”【注释】①殷浩:字渊源,在永和二年(公元346 年)出任杨州刺史 。因父死,去职;除服后,再任扬州刺史 。按:当时刘惔还没有就任丹阳尹 。小欲:将要 。祔(bǔ):包袱;行李 。②“不敢”句:当时有宵禁,夜行者犯禁 。【译文】殷浩切次任杨州刺史的时候,一天丹阳尹刘惔到外地去,太阳将要下山,便叫随从拿出被褥,要住下 。人家问他什幺原因,他回答说:“刺史严厉,我不敢夜间赶路 。”(23)谢公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贿中① 。或欲求一时搜寻,谢公不许 。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注释】①谢公:谢安,参(德行)第33 则注② 。按:谢安辅政时,中原战乱,豪强兼併,赋役繁重,百姓流离失所,没有户口者无数,谢安主张施行德政,不宜扰民,个同意搜求这些人 。厮:服杂役的人;差役 。南塘:南岸,指秦淮河南岸 。【译文】谢安辅政时,兵员差役时常逃亡,大多就近躲藏在南岸下的船里 。有人请求谢安同时搜寻所有船只,谢安不答应 。他说:“如果不能宽恕这种人,又怎幺能治理好京都!”(24)王大为吏部郎,尝作选草①;临当奏,王僧弥来,聊出示之② 。僧弥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 。【注释】①吏部郎:官名,尚书省内分科主事的长官 。选草:拟举荐授官的人员的名单初稿 。②王僧弥:王珉,小名僧弥,曾任散骑郎、黄门侍郎 。按:这一则说明,两人目的都是要举荐贤能人士,王僧弥不怕越仅之讥,王大也没有认为别人侵犯了自己的职权 。【译文】王大任吏部郎时,曾经起草过一份举荐人员的名单,临到要上奏的时候,王僧弥来了,王大就随手拿出来给他看 。王僧弥趁机按自己的意见改换了将近半数的候选名字,王大认为改得非常恰当,就另外誉清一份,随即上奏 。(25)王东亭与张冠军善① 。王既作吴郡,人问小今曰:“东亭作郡,风政何似?”②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③ 。”【注释】①张冠军:张玄,字祖希,任吏部尚书,后任冠军将军(冠军是将军的名号)、会稽内史 。张玄很有才学,名望很高,仅次于谢玄,当时称两人为南北二玄 。②小令:王珉,字僧弥,是王珣的弟弟 。先前王献之任中书令,后来王珉接任中书令,当时称大小王令 。风政:风化政绩(风化指风俗教化) 。③化:教化;感化 。情好:交情 。按:王珉没有直接讚美自己的哥哥,而是通过说明与张玄的关係来肯定他 。【译文】东亭侯王珣和冠军将军张玄两人很友好 。王珣担任吴郡太守以后,有人问中书令王珉说:“东亭任郡太守,民风和政绩怎幺样?”王珉回答说:“不了解政绩教化怎幺样,只是看到他和张祖希的交情一天比一天深厚就是了 。”(26)殷仲堪当之荆州①,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② 。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③?”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④ 。” 【注释】①殷仲堪:孝武帝时授殷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镇江陵 。据《晋书·殷仲堪传》载,他主张“王泽广润,爱育苍生”故有下文的疑问 。②居全:处于完善的情况,指具有全德 。全德,指完善无缺的德行 。称:称号:名称 。③宰牧:治理 。华夏:中国古称华夏,这里实指晋朝的中部地区 。①刑辟:刑法;法律 。司寇:掌管刑狱的官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 。【译文】殷仲堪正要到荆州去就任刺史之职,东亭侯王珣问他:“德行完备称为德,不害人叫做仁 。现在你要去治理中部地区,处在有生杀大权的职位上,这和你原来的操守恐怕违背了吧?殷仲堪回答说:“帝舜时的法官皋陶製订了刑法,不算不贤德;孔子担任了司寇的职责,也不算不仁爱 。”补充词句施政仁德中陈元方还有哪些机敏的表现?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讚他,他到底做了些什幺?”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幺一致 。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东汉颖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这八条记录,除了《德行》之10的内容(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 。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为空泛评价的话以外,其余的七条,都是七个精彩的瞬间,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袁公:袁绍袁绍(153 — 202),字本初,性别男 。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 。出身名门大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 。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 。董卓专权,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 。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 。董卓不久被杀 。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併 。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 。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 。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大势力 。同年,袁绍準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 。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 。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 。袁绍採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 。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骑败回河北 。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