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网路教程


区域网路教程

文章插图
区域网路教程【区域网路教程】《区域网路教程》是200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明 。本书主要介绍了区域网路领域中的数据通信基础、网路体系结构、光纤通道技术等 。
基本介绍书名:区域网路教程
又名:实用计算机网路技术丛书
页数: 281页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1月1日
开本:16
图书信息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丛书名: 实用计算机网路技术丛书平装: 281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7302075107条形码: 9787302075103尺寸: 25.6 x 18.4 x 1.4 cm重量: 458 g作者简介陈明,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计算机及套用教学指导组成员(1996-2000),教育部IT&AT教育工程专家组成员 。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智慧型及分布并行软体领域的研究,培养和指导了一百余名计算机套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体和理论专业的研究生 。在《计算机学报》、《软体学报》、《通信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撰写并出版计算机教材、专着及译着46种 。参加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内容简介《区域网路教程》全面介绍区域网路技术,涉及数据通信基础、网路体系结构、光纤通道技术、无线区域网路、网路作业系统,及网路安全与网路套用等 。媒体评论书评区域网路是较早出现,并且是较成熟的技术,因此,对区域网路技术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以教程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区域网路技术 。目录目 录第1章概述1.1计算机网路的产生与发展1.2计算机网路组成1.3网路分类1.4网路拓扑结构1.4.1点到点连线方式1.4.2共享通信信道1.4.3局部性原理1.4.4区域网路拓扑结构1.5协作进程的类型1.6小结1.7问题与讨论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2.1数据交换方式2.1.1电路交换2.1.2报文交换2.1.3分组交换2.2通信方式2.3信道2.3.1简介2.3.2信道分类2.3.3信道频宽2.3.4传输延迟2.3.5信道容量2.3.6信道复用2.4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2.5数据编码技术2.5.1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2.5.2数字数据和数位讯号2.5.3模拟数据和数位讯号2.6差错控制2.6.1传输差错2.6.2差错控制方法2.6.3纠错编码2.7小结2.8问题与讨论第3章区域网路的物理介质3.1网卡(NIC)3.1.1网卡分类3.1.2网卡连线性3.1.3网卡特性3.2电缆3.2.1简介3.2.2同轴电缆3.2.3双绞线3.2.4光纤3.3其他传输介质3.3.1无线电波3.3.2微波3.3.3红外线3.3.4雷射3.4其他网路硬体3.4.1转发器3.4.2多站访问部件3.4.3集线器3.4.4网桥3.4.5路由器3.4.6桥式路由器3.4.7交换机3.4.8网关3.5小结3.6问题与讨论第4章网路体系结构4.1网路协定4.1.1协定必要性与概念4.1.2协定层次性4.2网路体系结构4.3OSI参考模型4.3.1物理层4.3.2数据链路层4.3.3网路层4.3.4运输层4.3.5会话层4.3.6表示层4.3.7套用层4.4Internet网路体系结构4.4.1TCP/IP协定4.4.2传输控制协定(TCP)4.4.3用户数据报协定(UDP)4.4.4网际协定(IP)4.4.5TCP/IP协定的套用4.4.6TCP/IP协定和OSI协定的比较4.4.7TCP/IP协定的小结4.5OSI协定和TCP/IP协定4.6网路地址4.6.1域名4.6.2IP编址4.6.3域名服务4.6.4物理地址4.6.5地址解析协定4.7小结4.8问题与讨论第5章经典区域网路5.1区域网路的标準5.2乙太网5.2.1乙太网介质访问5.2.2乙太网帧格式5.2.3乙太网的结构5.2.4乙太网的优缺点5.3令牌汇流排网5.3.1令牌汇流排网结构5.3.2令牌汇流排网帧格式5.3.3介质访问控制5.3.4令牌汇流排网优缺点5.4令牌环网5.4.1令牌环网介质访问5.4.2令牌环网帧格式5.4.3MAC层服务5.4.4令牌环网结构5.4.5令牌环网的优缺点5.5逻辑链路控制协定5.5.1逻辑链路控制帧格式5.5.2流量控制 5.6小结5.7问题与讨论第6章高速类乙太网6.1新型乙太网结构6.2乙太网交换机6.2.1交换式乙太网骨干6.2.2广播域6.2.3交换式乙太网外连6.3高速乙太网6.3.1100Base-T乙太网6.3.2100VG-AnyLAN6.4Gigabit乙太网6.4.1Gigabit优势6.4.2全双工/半双工6.4.3支持新数据类型6.4.4Gigabit乙太网标準6.4.5传输介质6.4.6升级到Gigabit乙太网6.5小结6.6问题与讨论第7章光纤分布数据接口7.1FDDI标準7.2网路介质与设备7.3FDDI物理层7.3.1物理层分层7.3.2数据编码7.3.3FDDI拓扑7.4FDDIMAC协定7.4.1FDDIMAC帧格式7.4.2FDDIMAC的容量分配7.5FDDISMT协定7.6铜分散式数据接口7.7小结7.8问题与讨论第8章异步传输模式8.1ATM概述8.2ATM分层通信8.2.1ATM物理层8.2.2ATM层8.2.3ATM适配层8.2.4ATM服务和套用层8.2.5标準网路接口类型8.2.6ATM信元结构8.3ATM结构8.3.1ATM组件8.3.2ATM交换机8.3.3ATM拓扑结构8.4ATM传输8.4.1ATM虚电路8.4.2ATM传输特徵8.5ATM套用8.6ATMLAN仿真8.6.1LANE组件8.6.2ATM上的经典IP8.6.3ATM上的多协定8.6.4虚拟LAN8.6.5ATM管理8.6.6到桌面的ATM8.7小结8.8问题与讨论第9章光纤通道9.1光纤通道结构9.2光纤通道协定9.2.1光纤通道协定结构9.2.2物理媒体9.2.3服务类型9.2.4数据编码9.2.5协定数据单元9.2.6帧格式9.2.7流量控制9.3光纤通道拓扑9.4小结9.5问题与讨论第10章无线区域网路10.1无线区域网路标準10.1.1IEEE802.11服务10.1.2物理媒体规範10.1.3媒体访问控制10.2无线区域网路技术10.2.1红外线区域网路 10.2.2扩展频谱区域网路10.2.3窄带微波区域网路10.3无线区域网路性能10.4无线区域网路套用10.5其他类型区域网路10.5.1AppleTalk网路10.5.2虚拟LAN10.5.3ARCnet网路10.6小结10.7问题与讨论第11章城域网11.1DQDB的拓扑11.1.1开放的汇流排拓扑11.1.2迴路汇流排拓扑11.1.3拓扑重配置11.2DQDB协定结构11.2.1DQDB服务11.2.2DQDB层11.2.3物理层11.3DQDB访问协定11.3.1基本协定11.3.2分散式伫列11.3.3优先权11.3.4宽频平衡11.4DQDB协定数据单元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