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朝服( 二 )


徐显卿宦迹图中的明朝朝服春秋战国时的卿士朝会之服,大多用黑色布帛製作,其形端庄方正,因称"玄端" 。和玄端配套的首服是委貌,这是和皮弁造形相似的一种冠饰,只是不用鹿皮,而代之以黑色缯绢 。因为这种朝服是用委貌和玄端组成的,所以"委端"就成了朝服的代名词 。《春秋穀梁传·僖公三年》记载:"阳穀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晋范宁注:"委,委貌之冠也 。端,玄端之服 。"唐杨士勛也解释说:"谓之玄端者,其色玄而制正幅无杀,故谓之玄端 。桓公会诸侯,因使诸侯朝己'故服朝服也 。"也有将"委端"两字倒过来,称作"端委"的,如《左传·昭公元年》:" 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 。"

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朝服

文章插图
《徐显卿宦迹图》中的明代朝服西汉君臣朝会之服也用黑色,只是在领袖部分缘以绛边 。曾经因为替妻子画眉而名噪天下的汉京兆尹张敞说过:"敞备皂衣二十余年,尝同罪人赎矣,未闻盗贱起也 。"他所说的"皂衣",就是指朝服 。"备皂衣二十余年",就是说当了20余年的官 。可见西汉时,儘管祭服制度不甚完备,但朝会之服仍有章可循 。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天子)历吉日以斋戒,袭朝服,乘法驾 。”汉明帝永平二年依据周代冠服之制,参酌秦制,制定了冕服、佩、绶和朝服等一系列制度 。汉明帝制定朱衣朝服,成为后世典範 。唐宋朝服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仍穿朝服 。朝服的样式,承袭汉朝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佩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 。
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朝服

文章插图
章怀太子墓礼宾图中的着朝服官吏
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朝服

文章插图
唐代朝服隋唐时期,虽然在最隆重的礼仪服装朝服仍跟上传统,但是穿得最多是公服,成为了后代服色制度的另一个传统 。宋代延续了汉朝隋唐的朝服,也叫具服,朝会时使用 。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穿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着白绫袜黑色皮履 。穿朝服时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 。
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朝服

文章插图
宋代朝服明朝朝服洪武二十六年定製,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都用梁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 。以梁冠上的梁数区别品位高低 。公冠八梁,侯、伯七梁,都加笼巾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 。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段,前后玉蝉 。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金蝉 。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段,前后玳瑁蝉 。俱插雉尾 。驸马不用雉尾,其余与侯同 。一品七梁,玉带玉佩具 。黄、绿、赤、紫织成云凤四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玉绶环2 。二品六梁,革带,绶环犀,余同一品 。三品五梁,金带,佩玉,黄、绿、赤、紫织成云鹤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金绶环2 。四品四梁,金带,佩药玉(即玻璃),余同三品 。五品三梁,银带鈒(音sà飒)花(即银质饰有凸纹金花),佩药玉,黄、绿、赤、紫织成盘雕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镀金绶环2 。一至五品都用象牙笏 。六、七品二梁,银带,佩药玉,黄、绿、赤织成练雀三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绶环2 。御史服獬豸(神羊) 。八、九品一梁,乌角(牛角)带,佩药玉,黄、绿织成鸂鶒二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铜绶环2 。六品至九品用槐木笏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将朝服上衣改成赤罗青缘,长过腰止七寸,不掩没下裳 。中单改成白纱青缘,下裳赤罗青缘,前三幅后四幅,每幅三襞积(褶裥),革带前缀蔽膝,后佩绶,系而掩之 。大带表里用素色 。万曆五年令百官正旦朝贺,不準穿朱履 。冬十一月百官可戴暖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