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大非川之战【大非川之战】大非川之战,唐总章三年(鹹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在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唐与吐蕃为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今新疆库车、喀什、和田、焉耆)四镇,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旷原)的重要作战 。此战,吐蕃军避实就虚,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其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胜利;而唐军远道出征,且兵力不支,供给不畅,尤其军中将领不和,副将郭待封擅违军令,一意孤行,终陷败局 。
基本介绍名称:大非川之战
地点:大非川,乌海
时间:公元670年4月—8月
参战方:大唐;吐蕃
结果:吐蕃获胜,占据青海西部
参战方兵力:唐军五万;吐蕃军四十万
伤亡情况:唐书记载唐军大败,约和而还 。
主要指挥官:薛仁贵、郭侍封;论钦陵
地理位置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 。海拔在4000米左右. 。位于青海湖南,东至碛石军,西至伏罗川,由此往西可至于阗,东北至赤岭,西北至伏俟城,南至乌海、河口,确实乃青海之要津 。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过程公元670年四月(唐鹹亨元年),吐蕃大举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合于阗联手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被迫罢安西四镇 。大唐再不出兵也不可能了.唐军“以逻娑为出师之名,或许有胜利后直捣黄龙之意” 。战前唐方踌躇满志,大胆深入 。二年,吐蕃以噶尔·赞聂多布为大相,由其弟名将噶尔·钦陵统兵驻节吐谷浑,以加强对河源地区(今青海西宁一带)的控制,并寻机东进 。三年,钦陵率军号称40万北上,先取于阗、疏勒,再挥戈东进龟兹,而后攻占焉耆以西数镇,使唐朝在西域的地位发生动摇 。四月初九,唐朝以左卫(一说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一说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其副,领兵5万(一说10余万 。《册府元龟》《旧唐书本纪第五》《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说领兵五万,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军为5万:大非川之战的过程,薛仁贵出击带的是战兵,辎重兵留给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万人,所以辎重兵应该不多于2万 。按照李靖兵法,唐军每1万人中辎重兵3千,按照这个比例,10万的话辎重兵超过2万,10万之说有误;5万的话,辎重兵1.5万加5千战兵守辎重正好2万 。所以5万之说正确 。)反击吐蕃军,使吐蕃再次臣服,并“护吐谷浑还国”(《新唐书·吐蕃传》) 。薛仁贵率军经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 。薛仁贵深知吐蕃军兵多将广,且以逸待劳,唐军须速战速决,方能取胜 。而乌海(今豆错湖)险远,辎重车马不便往行,又易丧失战机,故留郭待封率2万人守护辎重、粮草,令其于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 。随后,薛仁贵即率主力,轻装奔袭 。两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遭遇 。吐蕃军猝不及防,大败,伤亡甚众,损失牛羊万余头 。薛仁贵乘胜进占乌海城,以待后援 。但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擅自率后队继进,又未能及时与主帅会合 。吐蕃军抓住战机,以20余万之众邀击其部,郭待封不能抵敌,辎重、粮草尽失 。薛仁贵被迫退保大非川 。八月,吐蕃军在钦陵指挥下,以40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 。薛仁贵无险可据,更无粮草供应军需,大败,损失惨重,薛仁贵等“与钦陵约和而还”(《通鉴》卷201) 。这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战后,吐蕃军占据了青海西部 。唐朝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不久之后的675年,唐重新控制西域安西四镇,《资治通鉴》:“以于阗国为毘沙都督府,分其境内为十州,以于阗王尉迟伏闍雄为毘沙都督 。”7世纪末,双方反覆争夺安西四镇,吐蕃失败,论钦陵要求唐朝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 。《资治通鉴》:“大破吐蕃,复取四镇 。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 。”《旧唐书》:“论钦陵乃请去安西四镇兵,仍索分十姓之地,则天竟不许之” 。唐朝长期控制西域安西超过120年 。)青海西部吐谷浑併入吐蕃,成为其别部 。自此,唐蕃间冲突频仍,连年用兵,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战役分析此战虽然名为“大非川战役”,实际上胜败决于乌海 。乌海(托索湖)自古就是青藏高原上交通要道,文成公主入藏就经过这里,这里海拔在4000米左右 。薛仁贵此战已获先机,但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使唐军由胜转败 。其实,郭待封的擅自行动是唐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地利因素,高原反应 。疾病也让疲惫不堪的唐军战斗力削弱 。薛仁贵的部队经历了一个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急速前进的过程 。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地形複杂、间有起伏的高原 。唐军出发地点当在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这里位于河湟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这个高度上出现高山(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小 。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乌海则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高山(原)反应,有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脏病的危险,而多数人则会眩晕、头痛、心慌、腹泻、疲乏 。更何况薛仁贵指挥部队“轻锐倍道”,也就是说快速由低海拔地带推进到海拔较高地带,缺乏适应高原环境的必要时间,而且体力消耗一定很大,这样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二:战略意图 。围魏救赵,目的占据逻娑(即拉萨) 。唐军“以逻娑为出师之名,或许有胜利后直捣黄龙之意” 。战前唐方踌躇满志,大胆深入 。当时在朝鲜战场上声名赫赫,又被誉为“三箭定天山”的神话般人物,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受诏为逻娑(即拉萨)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领兵五万讨伐吐蕃,以使吐蕃重新臣服,同时一旦讨伐成功,便送吐谷浑逃亡可汗诺曷钵还故地 。安西四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今库车、喀什、和田、焉耆),全部都在新疆,为此,薛仁贵、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三员大将领着唐军浩浩蕩蕩向青海进发 。为何说此战是要使吐蕃重新臣服,因为从薛仁贵受封之官诏就可明白——逻娑(即拉萨)道行军大总管,这支队伍的终极目标是吐蕃之都城逻娑!前面已述,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廷判断吐蕃国内必然空虚 。西域关键地理位置在吐谷浑,薛仁贵只要拿下吐谷浑,便切断吐蕃与西域四镇的联繫,进可直捣逻娑,退可与镇守安西的唐将会合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焉耆 。唐朝先前已遣大将阿史那忠在西域领玉河军(可能是玉河道行军的简称),救于阗 。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 。可见,唐廷为此次征战下了一番功夫,薛仁贵使“围魏救赵”之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起牵製作用,战略部署也可谓高明 。三:人和 。(吐谷浑倾向吐蕃) 。(吐蕃第一名将论钦陵 VS 大唐将军薛仁贵)兵力对比 。(40万 VS 5万) 。率领吐蕃军的,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论钦陵 。论钦陵是吐蕃名相禄东赞之子(《新唐书》列传第141上:东赞五子:钦陵,赞婆,悉多于,勃论 。长子早亡 。),全名噶尔.钦陵,“论”是吐蕃对宰相的称呼 。薛仁贵初期战术确实出乎论钦陵意料之外,唐军出兵吐谷浑,进占乌海城,但论钦陵临危不乱,及时调兵遣将 。这里注意一个数字问题:参加大非川战役的吐蕃军有40万,前面已经介绍,吐蕃最盛时常备军才46万,而且多在西域四镇和吐蕃国内,所以这40万军不可能全都是吐蕃人,除苏毗、羊同外,大部分应当是吐谷浑人 。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也当多是吐谷浑军(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 。论钦陵如调国内军来救肯定来不及,而且必经乌海,薛仁贵早已以逸待劳,严阵以待,而调西域军还有阿史那忠和阿史那都支在那里对抗 。论钦陵当机立断,判断薛仁贵亲率主力,轻装奇袭乌海,粮草辎重必然不济,故迅速调遣吐谷浑军队,邀击唐军粮草、辎重,切断唐军后备补给 。而吐谷浑军可能来自伏罗川和伏俟城两个方向,绕开了薛仁贵镇守的乌海 。雪山作战,补给是第一生命,补给不济,薛仁贵只能退出乌海 。论钦陵这样便从容收复乌海,再陆续召集各部人马,吐蕃最后集结的四十万大军,也是陆续增援而至(所以论钦陵直到八月才逼薛仁贵决战) 。此战双方各自因势利导,避实就虚,攻击对方最薄弱的环节,战术、用兵都很高明 。但吐蕃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兵力也占绝对优势(40万vs 5万),同时论钦陵及时藉助了吐谷浑的力量,进行正确地战略部署,因此取得了最终胜利 。薛仁贵安排郭待封携辎重据险而守、在薛仁贵击破敌军后再率辎重出发与薛仁贵汇合,如果之前郭待封携辎重据险而守遇敌人攻击,可以凭藉防御工事抵御敌人,支撑到薛仁贵回来夹击打败敌人;如果郭待封在薛仁贵前方作战结束后率辎重前去汇合,那幺敌军攻击郭待封时,薛仁贵可以率部及时支援郭待封、夹击打败敌军 。但是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擅自行动,提前率领粮草辎重出发,导致遇到吐蕃军攻击时,薛仁贵正在前方作战,无法来支援,结果郭待封兵败逃跑失去粮草辎重,“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 。薛仁贵攻入乌海后难以再往前进攻,一方面高原气候已经削弱唐军,另一方面继续前进的话环境对唐军来说更加恶劣,冰川雪域,行军艰难,薛仁贵不可能在粮草辎重没到的情况下一直打到拉萨 。郭待封不遵将令提前运辎重出发,此时薛仁贵正在河口、乌海作战,来不及回来救援,论钦陵抓住郭待封犯此错误的机会,派大军击破郭待封部,唐军失去粮草辎重,更加剧了高原反应,薛仁贵只能率军“退屯大非川”,吐蕃大军来攻,唐军战败,不过鑒于唐军的战斗力,论钦陵与薛仁贵约和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仁贵遂退军屯于大非川 。吐蕃又益众四十余万来拒战,官军大败,仁贵遂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仁贵退军大非川,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王师大败 。仁贵与吐蕃将论钦陵约和,乃得还 。” 影响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吐蕃凭此战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吐谷浑亦成为吐蕃别部 。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 。关于安西都护府的事情前章已简述),不久之后,675年,唐重新控制西域安西四镇,《资治通鉴》:“以于阗国为毘沙都督府,分其境内为十州,以于阗王尉迟伏闍雄为毘沙都督 。辛未,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且请与吐谷浑复修邻好;上不许 。”反覆争夺安西四镇,吐蕃失败,论钦陵要求唐朝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 。《旧唐书》:“论钦陵乃请去安西四镇兵,仍索分十姓之地,则天竟不许之” 。唐朝长期控制西域安西超过120年 。吐蕃此战也有不小损失 。论钦陵已调动了一切可调动的人马,甚至包括西域的主力,否则如果损失不重也轻易不会与薛仁贵讲和 。鹹亨元年初吐蕃入侵西域势头之盛,前所未见,但此战过后不见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后来于阗王伏闍雄更凭藉自身的力量,竟然逐出了吐蕃,受到唐廷的封赏 。可见吐蕃为集中力量对付薛仁贵率领的逻娑道行军,不惜撤出了其在西域的主力,吐蕃在西域的势力也因此削弱了不少 。当然,唐以前在西域的用兵也有问题 。对吐蕃的挑衅一直犹豫不决,而且派遣将领也不得力,甚至用调遣到西域的方法来作为对名将的排挤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名将苏定方刚从朝鲜战场回来就被派到安西,其实是被朝中排挤出来的,最终在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死于军中(据吐蕃史书记载,那位逃到吐蕃划分田界的达延芒波结太子最终就是被苏定方所杀,此时的苏定方已年过古稀,真不愧名将!) 。裴行俭因为册封武昭仪之事也被调出京城做安西都护,还好这位名将当时年纪不大,在西域颇有作为,而且还活着 。公元669年,裴行俭调回京都 。裴行俭刚走,第二年就发生本章开头的吐蕃大举入侵西域 。唐廷只得再从朝鲜战场调薛仁贵、郭待封征吐蕃(薛仁贵一走,高句丽又叛乱) 。唉,唐朝初年,也够这些将军们受的!此战后,唐军守河源(位于今青海省东北部),《资治通鉴》:“吐蕃寇河源,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 。擢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 。常之以河源冲要,欲加兵戍之,而转输险远,乃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岁收五百余万石,由是战守有备焉 。”“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 。收其粮畜而还 。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吐蕃入寇河源军,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大破吐蕃,复取四镇 。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 。”“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于冷泉及大岭,各三万余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熟俟斤等万余人 。”……7世纪末,双方反覆争夺安西四镇,吐蕃失败,论钦陵要求唐朝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 。《资治通鉴》:“大破吐蕃,复取四镇 。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 。”《旧唐书》:“论钦陵乃请去安西四镇兵,仍索分十姓之地,则天竟不许之” 。唐朝长期控制西域安西超过120年 。唐玄宗时期,唐朝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吐蕃赞普向唐玄宗求和 。唐在河陇战场上已占明显优势 。在西域战场,唐军在高仙芝、封常清的率领下,也是捷报频传,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即将取得了全面胜利 。《资治通鉴》:“吐蕃赞普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 。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 。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为边将交构,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 。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 。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甲子,薛讷与吐蕃战于武街,大破之 。时太僕少卿陇右群牧使王晙帅所部二千人与讷会击吐蕃 。坌达延将吐蕃十万屯大来谷,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多置鼓角于其后五里,前军遇敌大呼,后人鸣鼓角以应之 。虏以为大军至,惊惧,自相杀伤,死者万计 。讷时在武街,去大来谷二十里,虏军塞其中间;晙复夜出兵袭之,虏大溃,始得与讷军合 。同追奔至洮水,复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前后杀获数万人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吐蕃大将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张守珪击走之 。乙巳,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门城,擒获甚众,焚其骆驼桥而还 。辛卯,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 。时吐蕃复入寇,萧嵩遣宾客将强弩四千击之 。战自辰至暮,吐蕃大溃,获其大将一人;虏散走投山,哭声四合 。”“嵩乃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将蕃、汉步骑四千人……击吐蕃,大破之,斩获数万 。”“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攻吐蕃石堡城,拔之 。……自是河陇诸军游弈,拓境千余里 。”“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奏破吐蕃大岭等军;戊戌,又奏破青海道莽布支营三万余众,斩获五千余级 。庚子,河西节度使王倕奏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 。”“皇甫惟明引军出西平,击吐蕃,行千余里,攻洪济城,破之 。”“以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与吐蕃战于青海、积石,皆大捷 。又讨吐谷浑于墨离军,虏其全部而归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拔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大破之,受降而还 。”“制以仙芝为行营节度使,将万骑讨之 。……会吐蕃连云堡下 。有兵近万人,不意唐兵猝至……自辰至巳,大破之,斩首五千级,捕虏千余人……仙芝虏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而还 。”“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谓之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
- 四川糖醋脆皮鱼的做法
- 鬼怒川温泉区
- 浙西川藏线
- 美国2014年马特·里夫斯执导电影 猩球崛起:黎明之战
- 四川省传统建筑 贡井人民公园
- 四川历史上的羁縻行政区 剑州
- 四川省青神县城厢镇 城厢镇
- 2011年川岛茉树代演唱歌曲 夜电
- 四川战争史
- 四川省眉山市蜀山 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