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胎教误区【胎教误区】胎教 , 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热点词 , 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汉朝的古书中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胎教 , 已经由当初的一个封建礼教的道德规範词语 , 衍生为一个教育的辞彙 , 今天的胎教 , 顾名思义 , 也就是超早期的胎儿期教育 。
基本介绍中文名:胎教误区
外文名:taijiaowuqu
对象:孕妇和胎儿
概述胎教在改革开放以后 , 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红火了近30年 , 胎教以及胎教物品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胎教市场 。几乎所有的孕妈妈都会或多或少的参与其中 , 这表现了家庭对优生的强烈需求 。遗憾的是 , 胎教从风行的时候起 , 就存在着致命的理论缺陷和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 , 胎教被严重夸大和过度滥用 , 已经製造了极多的家庭悲剧;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 , 已经显着的弊大于利 。依据意识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 , 要进行反应 , 首先要对刺激进行样本分析 , 这个分析的过程 , 需要大脑、小脑、下丘脑、基底核、杏仁核等神经中枢共同参与 , 这个共同参与 , 需要不同部位的神经元细胞建立广泛的联繫 , 然后在下丘脑将多个神经元的信息合成为丘觉 , 这个丘觉就是想法和念头 , 是意识的核心 。有了意识 , 才能有情感反应 , 有情感反应才有行为输出 , 行为输出就是胎儿、婴儿对外界刺激的主动应答 。丘觉、意识的出现 , 需要大脑具备足够多的神经元细胞和完整的非条件反射 , 在非条件反射和外界刺激的基础上 , 才能形成条件反射 。而教育的本质 , 就是大脑条件反射的建立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脑干和脊髓中枢的参与就可以完成 。比如膝跳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踏步反射、排尿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大脑的发育有先有后 , 不是具备了1/3的细胞就具备了1/3的智慧型 , 大脑全面发育后 , 才能具备大脑意识和指挥的功能 。在孕期 , 大脑的发育先是神经元细胞的全面发育 , 再是轴突和胶质细胞的全面发育 , 还有髓鞘的发育 , 到孕晚期才有树突和突触的小部分发育 , 这一些发育 , 还达不到建立条件反射、主动应答和存在意识所需要的条件 , 而意识是教育的基础 , 条件反射是教育的本质 。发生意识所需要的条件:足够的神经元细胞数量+足够的轴突+全面的树突、突触的连线+完整的髓鞘系统 , 具备非条件反射的能力+外界刺激 , 形成条件反射 , 加上外界的信息 , 整合成丘觉和意识 , 发生情感反应 , 到行为输出到主动应答 。每一个胎儿的胎儿期 , 虽然孕24周的胎儿大脑皮层的六层细胞已经生长完毕 , 虽然四个月的胎儿对冷刺激有反应 , 五个月的胎儿对热刺激有反应 , 七个月的胎儿对痛刺激有反应 , 七个月有了听觉、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等 , 但这些都是生物最原始的刺激感应性 , 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 , 没有意识参与 , 是依据基因的安排 , 定时发育的 , 所有这些仅仅是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初步建立 , 还不能形成知觉 , 更不是意识的结果 。因此 , 胎儿是没有意识的 。胎儿期 , 仅仅有了全部的神经元细胞 , 但各个神经中枢还没有建立广泛的突触连线 , 即使到了分娩之前 , 突触连线仅仅达到了15% , 而且 , 还是杂乱无章和需要修剪的突触 , 也就是说 , 大脑巨量的神经元之间还没有建立必要的、广泛的联繫 , 没有具备条件反射的能力 , 甚至非条件反射的能力也不具备 。因此 , 胎儿大脑在出生前都处于深度的麻痹状态 , 新生儿在出生后正式呼吸第一口空气之后 , 大脑功能才被激活 。胎儿大脑的发育还不具备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 , 不具备条件反射 , 也就没有意识 , 所以也就不具备进行教育的条件 。因此 , 认为把胎教当做超早期教育 , 是一种误解 。胎儿不具备进行教育的基础条件 。胎教误区误区一:胎教做好了 , 宝宝长大一定是神童每位爸爸妈妈的最大心愿 , 就是希望天才宝宝能成为健康向上的好孩子 。但是 , 準爸爸準妈妈一定要知道:提倡胎教 , 并不是因为胎教可以培养神童 , 而是因为胎教可以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 , 让每个胎宝宝的先天遗传素质获得最优秀的发展 。如果胎教能与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 , 宝宝将会更加优秀 。误区二:胎教就是给胎儿听音乐许多準爸爸準妈妈认为胎教就是让孕妇和胎儿一起听音乐 , 有的听古典音乐 , 有的为使孩子个性开朗而选择听摇滚乐 , 有的甚至听流行歌曲、京剧 。其实孕期适当听音乐是正确的 , 但要讲究内容和方法 , 如选择适当的音乐和听音乐的时间 , 注意音频的高低及音量的大小 。此外 , 胎教还包含其他很多方面的内容 , 如:运动胎教、精神胎教、手工美术胎教、语言胎教、灯光胎教、数量胎教、环境胎教等 。误区三:胎教就是教胎儿唱歌、说话、算算术胎教的根本目的 , 并不是教胎宝宝唱歌、识字、做算术 , 而是通过各种适当的、合理的信息刺激 , 促进胎宝宝各种感觉功能的发育成熟 , 为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即感觉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实 , 凡是对胎宝宝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归入胎教的範畴 。大到怀孕前的準备、环境的改善、情绪的调节 , 小到听音乐、散步、和胎宝宝说悄悄话 , 这些都是胎教的内容 。拍打“胎教”?有人建议 , 当胎儿踢肚子时 , 母亲可轻轻拍打被踢部位 , 然后再等第二次踢肚 。胎儿再踢 , 母亲就再拍打 。每天早晚两次 , 每次3~5分钟 。据说 , 生下来的宝宝在听、说和使用语言方面都能获得最高分 , 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告诉你真相:从刚生下来宝宝的生活状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 , 小宝宝除了要吃东西填饱肚子睁开眼外 ,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 , 就连大小便他也可以闭着眼完成 。对新生的宝宝你会早晚两次每次3~5分钟地去拍打他吗?而且 , 当他还在腹中的时候 , 胎动并不是闲来无事在和你做游戏 , 他可能是伸个懒腰 , 或换个睡姿 。你对他的拍打很容易引起他的烦躁不安 , 这并不能起到胎教的作用 。方法在胎儿的孕6月之内 , 妈妈保持一颗恬静愉快的心情 , 怡情悦性 , 这是胎教的静养主旨 , 这幺做 , 为胎儿提供了一个爱心、愉悦做成的子宫环境 , 是优生学上的环境促进 , 是有利于胎儿大脑细胞数量发育的 。到了孕6月以后 , 神经元细胞的数量已经发育结束 , 接下来 , 是这些神经元细胞的体积开始增大 , 伸出触手、彼此连线的时候 , 这个时期 , 胎儿能被动的闻到、听到、看到、接触到子宫内外环境的一些刺激 , 如果这时採取安全的、适度的 , 由外界到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通路的良性刺激 , 比如声音、触摸的刺激 , 可以促进树突、轴突、突触和中枢神经间通路的建立 , 使大脑与感觉、运动、思维、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网路更加丰富 , 感觉和思维更敏捷 , 信息储存量更大 , 更会有益于胎儿出生后的智力开发 。这就是胎教的作用 , 是促进发育 , 而不是、也不可能进行胎儿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