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尔斯( 二 )


卡萨尔斯

文章插图
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作为一个音乐演奏家,最难做的,也是他毕生为之奋斗追求的,就是如何把他内心中无形的音乐感受,无阻地通过他的双手创造出完美的有声音乐形象 。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评判世上为数不多的演奏大师和众多演奏家的分水岭 。我们常可听到一些演奏家,他们的技巧精湛,辉煌,结构严谨,但总感到他的演奏和他的内心隔着一层,一切效果都处在经过精心雕琢的,各种技术性处理的灿烂的外在光圈之中,却看不到他真实的情感、察觉不到他内心的音乐世界 。如同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幽默感——他在努力地表现幽默,和——他具有天生的幽默感——一样 。在音乐创作方面,莫扎特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音乐看不出雕琢修改的痕迹,一切都是内心真情的流露,那样自然,那样毫无艰涩之感,似乎是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却又是达到了别的作曲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他的生活大部分是在艰难困苫之中度过,但音乐表现的却是明亮,纯净 。欢快和完整 。既无贝多芬式的修修改改,又无柴科夫斯基的抽抽噎噎 。同是音乐巨匠,但莫扎特却轻而易举地一步跨过了内心音乐感受与音乐表述之间的难关 。卡萨尔斯也是这样一位演奏大师 。在他13岁时,于一家旧书店觅得巴赫6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手槁,如获至宝 。经12年的整理和潜心钻研后,遂在世界各地的演奏中,把这份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介绍给了广大听众 。卡萨尔斯在1936—1939年录製的这6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从录音技术上讲无法与现在的录製效果相比 。甚至卡萨尔斯的演奏技术也不像当今的罗斯特洛波维奇、席夫等大师们那幺辉煌,但他的声音却具有别人难以达到的扭力,那就是真挚、自然 。没有刻意追求,没有斧凿痕迹;犹如长夜中朋友之间的娓娓长谈,乐句的雕琢处理和重音的安排仿佛随意流出,却又合情合 理 。在速度和节奏的处理上,卡萨尔斯相对来讲比较自由 。他说:“变化是大自然的规律 。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重複,音乐也是这样 。”“如果电子出版系统上有一串时值相等的音,我就愿意演奏得自由一些,把其中几个音拉得比另外的长些 。”我们听他演奏巴赫第一组曲的Praeludium,在一些低音的处理上,尤其是乐句的第一个低音和和弦变化开始的那个低音,一般 都加以强调,以突出旋律的性质和色彩 。而对一些上行音列的演 奏,又稍微加快一些速度,以求打破单调重複的节奏型,造成一种紧张感,突出了旋律的趋向 。这个舞曲结尾的最后四小节,力度的演奏充满激情 。Allemande舞曲节奏变化的幅度更大,使得旋律的走向更清晰 。而这一切变化的速度,又是在总体的基本速度之内,使人感到他的那种挥洒自如,浑然天成的乐句处理技巧和对乐曲结构的深刻理解 。类似的例子在他演出的这6首组曲中举不胜举 。他说:“我们必须学会不按速度演奏的艺术,或者可以说,应当学会不严格按谱子上写的那样演奏 。”音乐创作具有的这种自由,为众多演奏大师充分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篇篇精彩,这是我听完卡萨尔斯演奏巴赫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后的感受 。对第一和第五组曲的印象尤为深刻 。第五组曲的Praeludium低音演奏极富魅力 。第六组曲的Allemande,如同男高音般的歌唱声音,那种美妙的“胸音”共鸣在这首音乐表现难度极高的舞曲中,让卡萨尔斯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位演奏大师曾这样谈过他对巴赫音乐的理解:“在巴赫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上帝 。我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是欣赏大自然,然后就是巴赫的音乐 。”每 天早晨在钢琴上弹奏一段巴赫的赋格曲,几十年来已成为卡萨尔斯的生活习惯,他把巴赫与自己融为一体,巴赫的语言已成为他自己的语言 。德沃夏克,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卡萨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