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模式


临沂模式

文章插图
临沂模式临沂模式是指山东省临沂市坚持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 。其主要特徵:“政府有为、民营主力、大市场启动、大城市(中心城区)拉动、产业集群带动、文化强势推动” 。实现了临沂市成功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转型 。
临沂曾作为素称沂蒙山区的革命老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地区,在区位优势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1984年13个县有7个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临沂地区曾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的扶贫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临沂模式” 。
【临沂模式】“临沂模式”集中了“苏南模式”政府的强力介入加资本动作特点和“温州模式”的“小商品大市场加民营”的特点 。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并称为我国快速转型期的四大发展模式,成为北方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中国革命老区特色的发展範例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临沂模式
类别:专有名词
地点:临沂
目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
形成背景临沂作为素称沂蒙山区的革命老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地区,在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变迁过程中,在区位优势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又面临着两步并作一步走而又不能走回头路的压力 。处在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地的“经济洼地”,如何实现跨越发展,而不致陷入更为被动的境地,是关係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前途命运的选题 。作为革命老区的临沂,曾以贫穷封闭与落后着称,有“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的记载 。直到1984年,临沂市13个县有7个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临沂地区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的扶贫地区,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国家与省区发展规划中长期被处于边缘化 。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79.6% 。国家不投,靠老百姓自己来投,这也算特有的临沂现象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政府有为、民营主力、大市场启动、大城市拉动、产业集群带动、文化强势推动”的“临沂模式” 。“临沂模式”集中了“苏南模式”政府的强力介入加资本动作特点和“温州模式”的“小商品大市场加民营”的特点 。形成原因与井冈山、延安地区一起,沂蒙山区同为中国三大革命老区 。沂蒙老区作为革命根据地,长达12年之久,仅次于延安地区 。其中一类老区4个县,二类老区8个县 。革命老区有着共同的历史,相近的经济条件,也有着共同的发展主题 。这些革命老区大多处于两省交界处,且多为山区,荒凉偏僻,交通闭塞,生产力低下 。如何赶超跨越,是这些革命老区的中心话题 。民营经济将毫无疑问的成为这些地区发展的首选之路 。临沂模式的强政府、强民营,大城市、大市场加产业集群的模式是老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概述临沂模式的形成,以临沂新城大规模开发为主要标誌(时间可定为2005年至2009年间),转折点为2006年 。围绕这箇中心轴线,以城市化过程、市场化过程、工业化过程三大轴线构建一个三维立体坐标系 。第一条轴线: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1980—1992年,以罗庄乡镇工业为标誌的农村工业化阶段 。表现为自下而上的农村推动型经济 。第二阶段,1992—2002年,以市场带动型为标誌的市场工业化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农村推动型向城市辐射型过渡 。第三阶段,2002年—2010年,以经济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为标誌,以大规模引进民营外资为手段的城市工业化阶段 。新型工业化进程至此将使区域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 。第二条轴线:城市化进程 。在临沂,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进行的,并且是城乡间敞开的条件下进行的开放式运动 。第一阶段,1985年—1995年,乡镇企业聚集在小城镇,以小城镇迅速发展壮大 。第二阶段,1995年—2004年,以市县两级县扩容增量为重要标誌的城市现代化阶段 。开发区使市县两级中心城镇突破原有的空间桎梏,空间扩大,城镇体系的布局形成 。第三阶段,2003年—2015年,以临沂特大城市崛起和城市圈形成为标誌的区域一体化阶段 。区域内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 。城镇体系布局开始大幅度调整完善,并反过来推动工业化、市场化与信息化进程的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