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研究表明北部湾潮汐、潮致余流的分布有如下特徵:北部湾海区全日分潮波在湾内形成一个左旋的独立潮波系统,由于浅水摩擦效应,无潮点偏于入射潮波的左侧,振幅由南向北增加 。潮致余流从琼州海峡和湾口海南岛南部传入,沿等深线形成多个气旋型弯曲,并在湾西北形成一反气旋环流,在湾顶形成一气旋型环流;沿岸受複杂岸界影响,流速较大,湾东侧琼州海峡口和海南岛西岸流速最大可达6~7cm/s,湾西侧越南沿岸流速相对较小,湾内区流速大多不及1cm/s 。北部湾这种余流分布与其特殊的地形、强潮流惯性和海岸线密切相关 。季节环流季节环流的模拟结果与实测余流符合较好,其主要特徵为:冬季海水在强而稳定的东北季风作用下垂向混合均匀,斜压性很弱,主要表现为气旋型正压风生流,平均流速约为5~6cm/s 。湾中部107.5°E、18.5°N位置被一大範围逆时针环流控制,南部湾口也存在一不闭合的逆时针型环流,外海水由海南岛南部和琼州海峡进入,顺越南沿岸流出 。夏季的正压风生流结构较为複杂,平均流速约为3~4cm/s,湾西北形成一个扁长的椭圆形反气旋环流,内含两个小範围反气旋涡,湾顶和湾中均形成小气旋型环流,湾口处则形成不闭合的反气旋型环流,并不能形成传统观点中所提到的大範围反气旋环流 。此时,随温度跃层的形成,温度的水平,垂直梯度都增大,加之沿岸径流淡水的注入,越南沿岸的盐度梯度也随之增加,湾内斜压性很强 。实例广东省热带气旋灾害分析与风险区划广东省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是热带气旋灾害多发省份 。热带气旋给广东造成的损失居于各种自然灾害之首,约占全省全年自然灾害损失总值的60% 。本文基于60年登入和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和历史气象灾害数据等,分析了广东省热带气旋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徵;研究表明,广东全年都有可能遭受到热带气旋,但影响和登入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了全年登入数量的72%;以登入粤西沿岸的热带气旋最多,占全省的45%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系统分析原理,採用强风和暴雨两个指数分析了广东省热带气旋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以地形、水系、植被三个指数为指标,分析了孕灾环境敏感性;採取地均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4岁以下人口幼儿比重(%)、流动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等6个因子作为指标分析了热带气旋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社会保险平均参保率作为指标分析了广东省热带气旋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建立了热带气旋风险评估模型,对广东省热带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基于GIS技术进行风险区划,将广东省热带气旋灾害风险分为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低风险区的五级风险 。区划结果表明:广东省热带气旋风险呈沿海至内陆逐渐减小的趋势,风险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的三大地区:粤东惠来——惠东一带、粤西台山——电白一带、雷州半岛南端,该区域受热带气旋影响次数多,且热带气旋所造成的大风和降雨强度大,孕灾环境也使强风和暴雨更易成灾,再加上沿海各县市人口、经济密度高,脆弱性水平偏高,因此其热带气旋风险也偏高 。同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区域,提出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从而为广东省热带气旋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