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诗作 梦中作

梦中作(蔡襄诗作)【蔡襄诗作 梦中作】《梦中作》是北宋诗人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有人认为有政治托意,却因写作时地不明,难以指实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奇丽景象,一方面是乌云含雨,一方面是红日映山,不知是阴是晴,一派梦语 。后两句借怀念嵩山古时的神仙、隐者,表明如今世上追名逐利人多,超然尘外的人少,独有自己与古人遥隔千载、万里而心相知契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梦中作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宋诗钞》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蔡襄
作品原文梦中作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何在⑴?青眼看人万里情⑵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嵩阳居士:嵩阳,指今河南嵩山、少室山、颖水一带 。居士,意即处士,古称有才德而不仕的人 。始见《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 。”又佛家称家居学道者为居士 。(见《维摩诘经》:“维摩诘家居学道,号称维摩居士 。”)这里的嵩阳居士,指元丹丘一类的高士 。⑵青眼:眼睛正视时,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 。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 。”白话译文天边那团团乌云,饱含着浓浓的雨意,楼前一轮红日,把青山照得多幺明丽 。古时嵩山的隐者,如今却在哪里?看重我和他心志相契,万里以外向我传达情谊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庆曆七年(1047)秋 。当时,蔡襄自北苑茶园(今建瓯凤凰山)监製贡茶后,返回福州寓所 。梦游洛中,见嵩阳居士留诗在屋壁上,还记得两句,于是写下此诗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这首诗题为“梦中作”,诗人凭藉梦中稍纵即逝的霎时间的清灵的感觉,结合平时的心志,自然倾吐而出,如奔泉之出山,清风之振叶 。故诗境特奇,非寻常笔墨所能企及 。前半“天际乌云”两句,表面上写雨后新晴景象,实质是针对时事而发,语意双关,自然合拍,寄意深长 。楼头的红日,虽然已经照亮山峰,光明满眼;但天边乌云仍重,依然含有雨意,阴晦风雨,仍然可以随时到来 。作者身当北宋中期,北方的契丹(此时已称辽国),西边的夏国,虽然在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先后与辽、夏达成和议,并由宋朝岁给两国大量金银和丝缯,暂得相安,但危机仍存,隐忧犹在 。赂敌求和,等于饮鸩止渴,不仅削弱了宋朝的实力,更糟的是壮大了对方,形成不战自困的局势 。这西边、北边两个强敌,对宋朝随时都有严重的威胁 。正如天际乌云一样,一旦翻滚起来,可能乌天黑日、风雨交加,暂时的晴朗,固然也是可喜的迹象,但晴意未稳,并不足恃 。过于乐观,势必铸成大错 。后半“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两句,是作者表明自己心志的活语 。在诗里,这两句所表现的是跳跃的感情,作者是文士,是着名的书法家,对于时局,虽则具有敏感和远见,但是他感叹并未能补救时艰,空有拯时济世之心而无力实现,因而不无遁世高隐之情 。作者想到嵩阳那里,因为那是高人逸士所居 。古代的高士许由,传说曾隐居过嵩山、颍水之间;唐代的隐逸之士,更多栖身于嵩山、少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集中,就有《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送于十八落第还嵩山》、《送杨山人归嵩山》等多篇,表明嚮往嵩山、少室山之意,尤其是《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那一篇,更能表达李白的心境 。元丹丘是位高士,李白曾称他为“丹丘生” 。这篇诗的序文说:“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宕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 。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 。”诗中说:“故人契嵩颖,高义炳丹雘,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端好,不羡世朝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嵩山逸人,即指嵩阳居士 。蔡襄诗中的后两句,正是运用了李白的诗意 。元丹丘是以青眼看待李白的,所以“岩信频及,许为主人” 。作者想到宋代当时,像元丹丘那样的高人绝少,而取媚邀宠的人,则到处存在,所以又有欲往无由之叹 。诗句说:“篙阳居士今何在?”深致惋惜之情 。诗人认为,倘若嵩阳居士仍然存在,他们必然以青眼看人,虽然相隔万里,也是令作者嚮往的 。全诗从感念时艰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的矛盾心情 。诗人作为一个文人、一个书生,此诗情调是十分切合身份的 。诗的语言明丽新警,婉而多风 。陈衍认为这首诗有“神助”,是指诗的境界高远,是梦中偶有会心之作 。名家评价陈衍《宋诗精华录》:“此诗虽不及欧公梦中之作,然已有神助矣 。”作者简介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 。天圣(1023—1032)进士 。庆曆年间(1041—1048)知谏院,参与“庆曆新政” 。皇祐(1049—1054)中历知制诰、知开封府等,出知福州、泉州,入为翰林学士 。宋英宗时迁三司使,因母亲年老出知杭州 。卒謚忠惠 。工书法 。有《蔡忠惠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