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理论


精英理论

文章插图
精英理论【精英理论】通过对社会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研究,说明社会的性质和统治关係的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 。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 。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 。认为必须分析这些政治精英才能揭示政治的本质和规律 。
基本介绍书名:精英理论
又名:精英政治理论
作者:莫斯卡
类别:政治学
装帧:精装
发展沿革精英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哲人政治”思想,以及中世纪义大利的N.马基雅维利关于统治者的权力和统治技巧的研究 。后来法国的圣西门、H.坦恩,德国的L.龚普洛维奇等也探讨了谁统治社会、统治者的共性、如何维持统治、怎样统治等问题,这对精英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起过主要作用 。到19世纪中期,精英理论才形成比较明确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获得理论性的地位 。基本内容概括精英理论有早期和当代之分 。人们通常把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的精英理论称为早期精英理论 。这一时期有三位代表人物,他们是:G·莫斯卡①义大利社会学家G·莫斯卡,其代表作为《统治阶级》 。他认为一切社会都存在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社会文明随精英的变动而改变 。他着重研究了政治精英的本质与他们取得权力的方式, 以及在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变化 。同时,探讨了精英地位的维持和更替问题 。V·帕累托②义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其代表作为《思想与社会》 。他完善了“精英流动理论”,认为精英的兴衰和精英与非精英之间的流动是必然的,这种流动是保持社会平衡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正常的流动,就会造成政治不稳定,酿成革命形势,导致精英的集体流动代替个人流动 。R·米歇尔斯③瑞士籍德国社会学家R·米歇尔斯在《政党论》中提出了“寡头统治铁律”,认为政党和人类其他一切组织,都避免不了寡头统治的倾向 。早期精英理论专注于精英的政治统治,强调人的先天素质,着重于思辨性研究,尤其是只注重少数统治者的作用,忽视民主制度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反民主倾向,受到了许多批评 。总结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当代精英理论在美国发展起来 。主要代表人物有政治学家H.D.拉斯韦尔,社会学家C·W·米尔斯,经济学家J·熊彼特等 。当代的精英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早期精英理论虽然是一致的,但当代的研究者们既重视政治精英在社会关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注意到其他社会精英甚至公民在社会关係中的存在和意义;强调人在后天实践形成的专门技能,认为精英既可以产生于社会上层,也可能从下层产生,既可以产生于政治领域,也可以产生于其他社会领域;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来表达利益,对统治者施加影响,迫使他们做出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决策;精英一旦失去领导能力和大众的信任,就有被代替的可能性 。当代精英理论宣称“价值中立”,注重多学科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西方政治、经济、技术、军事精英的出身、经历、文化、社会背景、彼此关係、代表性、领导行为等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说明社会权力关係和民主政治的有效性 。基本命题(一)理论背景或目标首先,欧洲大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马克思主义学说 。该理论强调国家和阶级关係对于社会的政治意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并认为是经济的原因导致了阶级和阶级斗争,进而导致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理论对保守的、反对激烈革命的精英主义构成了威胁(从这一意义上讲,精英主义是强调政治的稳定发展的),因为精英主义宣称在任何人类社会中都只能是少数人的统治,所谓的“人类大同”式的“千年天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变革和革命的企图都是不可接受的 。其目的显然是维护精英层的既得利益,弥合阶级对立和冲突,钝化无产阶级斗志 。其次,反对当时颇为流行的自由乐观主义 。自由乐观主义者认为,在代议制民主条件下将会消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区分,使人民真正成为自己和国家的主人,而精英主义者则认为,工业民主不会消除少数人统治的现实 。他们认为工业民主或许可能增加社会流动和精英循环,统治集团的异质性可能加强,社会结构分化、政治制度化也可能增强,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改变那个最“显而易见”的事实:政府仍将是寡头式的 。(二)精英循环理论关于精英循环,经典理论基本认同两种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帕累托式和莫斯卡式 。帕累托认为精英循环是一类精英被另一类精英所代替的政治现象 。之所以会发生流动,是因为政治统治因时、因地、因势、因事而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 。而事实上精英具体或者某一特定的统治精英集团是难以同时兼具各种不同的品质的,因而缺乏必要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必然性,故此,精英循环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他认为历史上的政治变迁不过是不同类别的精英之间的恆久性流动罢了 。其理论的保守性和反民主性是显而易见的 。经典的精英循环可以从两个方面上进行描述,一是精英———精英流动 。这一模式强调个体精英之间的循环;另一模式是社会底层民众———精英层流动,它强调的是阶层性流动 。不论是哪一模式,精英主义都强调流动或循环的目的是维护和保证统治集团或精英利益的最大化,而后者之所以更具有民主性实乃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 。精英主义也承认集团或阶层的存在,但为了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和集团主义的阶级或集团概念,精英文义使用了另一种表述即“地位集团”,认为它存在于各个阶层之中,同时又具有流动性 。在这一点上,韦伯的观点与其类似 。(三)政治精英的统治方式政治精英统治方式是精英理论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拉斯维尔被认为是这方面最有作为的贡献者,他认为政治精英通过四种手段实施对社会的统治:象徵、暴力、财物和实际措施 。本文仅谈谈“象徵”和“实际措施” 。拉斯维尔指出,“任何精英都以共同命运的象徵作为旗号来为自己辩护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所谓“共同命运的象徵”不过是现行制度的意识形态罢了 。有些学者甚至把精英统治的手段简化为“高压”和“操纵”,其中操纵指的就是对意识形态的控制 。无论是象徵还是操纵,所强调的都是意识形态对其政统治的合法性的获得和恆久性的维护的重大意义 。特徵对于精英理论基本特徵的概括,学者各有不同 。M.E.奥尔森和M.N.马杰尔认为,精英取向的基本原则有六个要点 。第一,在所有的社会(以及大型组织)当中,一直并将继续存在少数强有力的统治精英 。不论政府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性质如何,总是寡头统治或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民众确实不能自己统治自己 。第二,儘管精英在人口中占有极小的比例,但他们却控制着极大份额的资源 。他们组织良好,高度内聚 。因此精英在社会中能够有效地使用权力 。第三,精英往往会运用所有的手段来保护、维持其权力,并且一有可能便增加其权力 。只有在有利于其自身利益时,他们才与他人分享权力 。他们从来不主动让渡权力 。第四,为了统治社会,精英会运用极其广泛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控制政府、支配经济、使用警察和军事力量、操纵教育体制和大众媒介、惩罚和消灭反对者、以及製造意识形态以使自己的权力和统治合法化 。第五,精英允许甚至鼓励有限的社会变迁,但是力图将变迁程度限制在有利于实现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而不能威胁到他们的权力 。重大的社会转型总是遭到精英的反对 。第六,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庞大而複杂时,精英的权力趋于隐秘,因为这一权力根植于无数的组织化结构之中 。其结果,精英的统治癒发无处不在,而且愈发有效 。托马斯·戴伊和哈蒙·齐格勒在《民主的嘲讽》一书中,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精英理论的六大特徵:第一 。社会区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负责社会收益分配的是少数人;政策不是由民众决定的 。第二,统治多数人的少数人并不代表被统治的多数;精英大多出自社会经济的上等阶层 。第三,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是缓慢而又不间断的 。非精英只有接受精英的基本观点,才能进入统治集团 。第四,精英对于社会制度的基本準则和保持现行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是意见一致的,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第五,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 。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第六,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很少受到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 。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儘管上述分析各有侧重,但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的因素,诸如精英与大众的二分结构,精英与民众的关係(即是否代表民众的利益?是否反映民众的要求?是否受民众的影响?),精英的社会来源,精英阶层的开放程度(开放但有条件),精英之间的关係(基本共识的假定),精英的社会作用(决定国家政策,驾驭民众)等等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在精英理论的视野中,国家政府具有相当强大的“自主性” 。学术意义精英理论试图从社会精英、特别是政治领导人和杰出人物,着手揭示政治系统的实质和运行规律,开闢了政治学研究的新的途径,形成了一些分析手段,在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和对政治现象的分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一些学者批评这种理论过分夸大了统治者的个人作用和主观条件,其思想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精英理论与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美国的冲突理论的奠基人是C·赖特·米尔斯(C. Wright Mills) 。米尔斯认为他虽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许多思想也来自于马克斯·韦伯 。米尔斯的思想反映了美国中西部的民粹主义 。这种19世纪晚期的政治意识形态将“人民”看成是美国生活由腐败的“大利益集团”的对立面 。在他的名着《权力精英》(1956)一书中,他试图揭示谁在真正统治美国 。他认为这个国家被来自三个日益相互关联领域的领导人所主宰,他们是大企业的高级主管,政府行政机构的主要官员,以及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不仅如此,企业主管常常进入政府就职,退休的将军频繁地被选入企业的董事会 。米尔斯认为,这个小且非常集中的群体为美国社会做出了绝大多数的重要决策,包括战争与和平、货币和税收、人权和职责等 。米尔斯由此发展出了当代冲突理论的中心思想(多姆霍夫,1978,1983,1990) 。冲突论者认为那些权力精英们儘管具有显而易见的成功标誌,然而他们并不如其反对者那样意识到了他们所拥有的权力 。为了处理反抗和把公众反感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大权在握者总是试图模糊他们与大众的界限 。儘管如此,大众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权,并对此表示愤恨 。这种强势者与弱势者之间的紧张状态孕育着社会冲突的火种 。从现存社会秩序中受益最多的那些人会试图将这些制度维持下去,而那些被剥夺者则在奋力改变这一切 。来自于这些对立群体间的冲突将导致重大的社会变迁 。不管其个人偏好如何,当今绝大多数的社会学家都承认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价值所在,认为他们都探索了社会的不同方面 。功能主义考察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它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用的答案:那就是为什幺有关特殊个人需求和利益的人们会相互合作?冲突理论在另一个方面关注了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关係、社会平等的缺乏以及社会秩序的崩溃 。正像功能主义由于过分看重合作与秩序从而可能出错一样,冲突理论因为相信社会冲突是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而同样可能误入歧途 。然而这两种理论视角都洞悉了社会存在中基本而普遍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