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仪器分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仪器分析

文章插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仪器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仪器分析】本书是教育部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规划系列教材,在长期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生产、科研实际精选内容.主要介绍了紫外及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光谱分析法、动力学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库侖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及其套用.同时,注意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适当介绍了仪器分析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如酶催化动力学分析、细胞生物电化学分析、生物质谱、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毛细管电动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生物感测器分析技术、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以及微波压力溶样技术和分析质量控制及分析质量保证等内容.各章均安排有实验技术或套用,章后有思考题和习题,书后有附录.编写过程中尤其注意到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点击连结进入旧版: 新编仪器分析 新编仪器分析(第3版)
基本介绍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仪器分析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数:333页
开本:5
定价:45.00
作者:高向阳
出版日期:2009年7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030233127
品牌: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仪器分析(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是在长期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生产、科研实际而编写的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仪器分析(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农、林、牧、医、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以及环境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等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化学、套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分析测试工作者及相关人员阅读和参考 。图书目录序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绪论 1.1仪器分析的特点和任务 1.2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1.2.1光学分析法 1.2.2电化学分析法 1.2.3分离分析法 1.2.4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 1.3分析仪器的组成 1.4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1.4.1精密度 1.4.2灵敏度 1.4.3线性範围 1.4.4检出限 1.4.5选择性和準确度 1.5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1.6分析质量控制和分析质量保证 1.6.1分析质量控制 1.6.2分析质量保证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分子吸光分析法 2.1光谱分析法导论 2.1.1分子能级 2.1.2光的性质 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2.1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2.2.2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 2.2.3一些基本概念 2.2.4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 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3.1仪器的基本组成 2.3.2仪器的类型 2.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套用 2.4.1定性分析 2.4.2定量分析 2.5红外吸收光谱法 2.5.1基本原理 2.5.2红外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2.5.3红外吸收光谱仪 2.6实验技术 2.6.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实验技术 2.6.2红外吸收光谱法实验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3.1概述 3.2分子萤光分析法 3.2.1分子萤光和磷光的产生 3.2.2分子萤光的性质 3.2.3分子萤光的参数 3.2.4萤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2.5萤光定量分析方法 3.2.6萤光分光光度计 3.3分子磷光分析法 3.3.1低温磷光分析 3.3.2室温磷光分析 3.4化学发光分析法 3.4.1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理论 3.4.2化学发光分析的主要类型 3.4.3化学发光分析仪器 3.4.4影响液相化学发光的主要因素 3.4.5生物发光分析法 3.5实验技术 …… 第4章原子光谱分析法 第5章动力学分析法 第6章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7章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第8章色谱分析导论 第9章气相色谱法 第10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第11章高效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动色谱分析法 第12章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分析法 第13章生物感测器分析技术 第14章其他仪器分析方法与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文摘着作权页: 插图: 分子萤光和磷光通常是基于π*→π、π*→n形式的电子跃迁,这两类电子跃迁都需要有不饱和官能团存在以便提供兀轨道 。在光致激发和去激发光的过程中,分子中的价电子可以处在不同的自旋状态,常用电子自旋状态的多重性(multiplicity)来描述 。一个所有电子自旋都配对的分子的电子态称为单重态(singletstate),用S表示;在激发态分子中,两个电子自旋平行的电子态称为三重态(triplet state),用T表示 。电子自旋状态的多重性M=2S+1,其中S是电子的总自旋量子数,它是分子中所有价电子自旋量子数的矢量和 。如果两个价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S=(—1/2)+1/2=0,多重性M=1,该分子便处于单重态 。当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时,S=1,M=3,分子处于三重态 。基态为单重态的分子具有最低的电子能,该状态用S0表示 。S0态的一个电子受激跃迁到与它最近的较高分子轨道上且不改变自旋,即成为单重第一激发态S1,当受到能量更高的光激发且不改变自旋,就会形成单重第二电子激发态S2 。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改变了自旋方向,使分子具有两个自旋平行的电子,则该分子便处于第一激发三重态T1或第二激发三重态T2 。对同一物质,所处的多重态不同其性质明显不同 。第一,S态分子在磁场中不会发生能级的分裂,具有抗磁性,而T态有顺磁性 。第二,电子在不同多重态间跃迁时需换向,不易发生,因此,S与T态间的跃迁机率总比单重与单重间的跃迁机率小 。第三,单重激发态电子相斥比对应的三重激发态强,所以各状态能量高低为:S2>T2>S1>T1>S0,T1是亚稳态 。第四,受激S态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0×10—8S,T2态的寿命也很短,而亚稳的T1态的平均寿命在10—4~10s 。第五,S0→T1形式的跃迁是“禁阻”的,不易发生,但某些分子的S1态和T1态间可以互相转换,且T1→S0形式的跃迁有可能导致磷光光谱的产生 。2.无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包括:振动弛豫、内转换和系间窜跃 。1)振动弛豫 在同一电子能级内,激发态分子以热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自己则从高的振动能级回到低的振动能级,这种现象称为振动弛豫(vibrational lever relaxation,VR),产生振动弛豫的时间极为短暂,约为1.0×10—12 S 。2)内转换 同一多重态的不同电子能级间可发生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IC) 。例如,当S2的较低振动能级与S1的较高振动能级的能量相当而发生重叠时,分子有可能从S2的振动能级过渡到S1的振动能级上,这种无辐射去激过程称为内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