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菟丝子


中药 菟丝子

文章插图
菟丝子(中药)基本介绍中药名称:菟丝子
别名: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茄目
科:旋花科
属:菟丝子属
种:南方菟丝子、菟丝子
分布区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
採收时间:秋季果实成熟时
用量:6~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乾燥处
入药部位乾燥成熟种子 。性味味辛、甘,性平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效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相关配伍1、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茯菟丸)2、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乾),附子(制)四两 。共为未,酒糊丸,梧子大 。酒下五十丸 。(《扁鹊心书》菟丝子丸)3、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子(洗)秤一两,牛膝一两 。同浸于银器内,用酒浸过一寸五日,曝乾,为末,将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酒下二十丸 。(《经验后方》)4、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螵蛸(炙)各半两,泽泻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 。(《普济方》菟丝丸)用法用量6~12g 。外用适量 。採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採收植株,晒乾,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植物特徵1、南方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 。茎缠绕,金黄色,纤细,直径1毫米左右,无叶 。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总花序梗近无;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1-2.5毫米;花萼杯状,基部连合,裂片3-4-5,长圆形或近圆形,通常不等大,长约0.8-1.8毫米,顶端圆;花冠乳白色或淡黄色,杯状,长约2毫米,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顶端圆,约与花冠管近等长,直立,宿存;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处,比花冠裂片稍短;鳞片小,边缘短流苏状;子房扁球形,花柱2,等长或稍不等长,柱头球形 。蒴果扁球形,直径3-4毫米,下半部为宿存花冠所包,成熟时不规则开裂,不为周裂 。通常有4种子,淡褐色,卵形,长约1.5毫米,表面粗糙 。2、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 。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毫米,无叶 。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近于无总花序梗;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仅1毫米许;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长约1.5毫米,顶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毫米,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宿存;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边缘长流苏状;子房近球形,花柱2,等长或不等长,柱头球形 。蒴果球形,直径约3毫米,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的周裂 。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 。生长环境1、南方菟丝子:产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甘肃、宁夏、新疆、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等省 。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科、菊科蒿子、马鞭草科牡荆属等草本或小灌木上,海拔50-2000米 。分布自亚洲的中、南、东部,向南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至大洋洲 。2、菟丝子: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省 。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 。分布伊朗,阿富汗向东至日本,朝鲜,南至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 。药材性状呈类球形,直径1~2mm 。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种脐线形或扁圆形 。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 。气微,味淡 。相关论述1、《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 。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 。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 。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 。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 。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髒得补,则二病自愈 。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 。凡劳伤,皆脾、肾、肝三髒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 。”2、《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 。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 。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 。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鹹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 。如汉人集《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徵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