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摩经诵


毕摩经诵

文章插图
毕摩经诵【毕摩经诵】 在彝族社会中,“毕摩”是负责主持祭仪、教授文字、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文化群体 。“毕摩经诵”是指彝族毕摩在原始的祭祀议程中,念祷词、唱经文、诵祭词时发出的音韵旋律 。“毕摩经诵”是彝族保存最原始的祭祀经乐 。
2007年,毕摩经诵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 。
基本介绍中文名:毕摩经诵
流行区域: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地区 
文化属性:彝族民族文化 
非遗级别: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毕摩经诵”是指彝族毕摩在原始的祭祀议程中,念祷词、唱经文、诵祭词时发出的音韵旋律 。彝族毕摩认为“经文错认,可以谅解;经文错诵,不可饶恕” 。因此,彝族对于“毕摩经诵”有着极其严格的音韵旋律要求 。彝族“毕摩”没有专业的诵经堂,没有专业的行毕节 。彝族毕摩在行毕时,才是毕摩;不行毕时,以普通人自律 。这是一种不常见的文化传承形式 。“毕摩经诵”犹如“毕摩”在祭祀仪式中的扦插图谱和议程中唱诵的古老经卷一样,是人类还没有破解的人类文化之谜 。2007年,毕摩经诵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化背景彝族是一个文化博大精深,民俗丰富多彩,礼仪纷繁複杂的民族 。彝族又是一个延续了人类最长的奴隶制社会的民族,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开始,直到解放后的民主改革,才把彝族从奴隶制社会一步带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漫长的社会体制,为彝族人保护和传承了人类稀有的远古文化,毕摩文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彝族人自创的原生文化之一,弥足珍贵 。在彝族社会中,“毕摩”是负责主持祭仪、教授文字、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文化群体 。在彝语里“毕”可意译为“诵”,即念诵经文或祭词 。“摩”可意译为信使或沟通者 。“毕摩”可以意译为“通过念诵经文,与神鬼沟通的特殊使者” 。因此,“毕摩”是一个通过祭仪沟通人与鬼的特殊的文化使者,无数的毕摩构成了凉山彝族独特的文化群 。起源探讨彝族神话史诗《勒俄特依》记载的支格阿鲁母亲普莫列依,因神鹰飞过头顶,滴下三滴血,穿过三层裙,普莫列依不知道这是什幺 。于是找到毕摩毕日呷呷翻经卷、预测吉凶,毕摩毕日呷呷翻阅经书后,确定会有天神将降喜于普莫列依,在神话史诗中最早提到了毕摩毕日呷呷 。另一段记载的是,因石尔俄特生活的年代还是一个生子不见父的时代,石尔俄特去寻父未果,为了能娶兹里史色为妻,开创生子见父时代,于是请了毕摩特木阿拉规範了彝族的婚俗,这里也从神话记载中提到了毕摩特木阿拉 。如果依照这些记载的资料,那幺,葬族的毕摩应该起源于人类早期 。另从毕摩使用的文字来看,其文字造型、造字方式、识读方法与我国最古老的汉字基本上是风马件不相及 。这说明,彝文字是一种自源的独立的文字型系,葬族毕摩是种传承较长历史时间的古老的文化艺术 。相关分类彝族“毕摩经诵”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占卜仪式经诵 。是平时在占卜时,念诵的经文或祷词 。这是一种简短、简单、简易的经诵 。二是“嘎几毕”经诵 。所谓“嘎几毕”就是平常普通家庭做祭仪时,按照仪式要求在祭祀上的经诵 。三是“嘎哈毕”经诵 。所谓“嘎哈毕”是指多个父系血缘家族共同举办的大型祭祀先辈的活动 。“嘎哈毕”议程需要数十个“毕摩”连续诵经达三天三夜 。其涉及的经文、仪式、经诵都十分複杂 。彝族毕摩的经书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毕摩现存的经卷有28类,212种,数量达12452卷 。从形式上,毕摩经书可以分为占卜、咒术、驱遣、祛秽、赔偿、禳解、调和、祈愿、祭祀、送灵、溯源等种类 。从内容上,可分为历史、文化、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医药、教育、占卜、历算等种类 。彝族毕摩在传承浩如烟海的经书时,都要通过念唱、吟诵、颂祷的形式,对经书进行继承和传播 。按祭祀仪式和经卷内容,将经卷和祭仪,规範形成了唱腔缤纷、音韵繁杂,多姿多彩的“毕摩经诵”文化 。一般-卷经书,就是一种唱腔 。一个祭祀仪式,就有十多种甚至数十种唱腔 。其音韵、旋律丰富多彩,堪称文化一绝 。其次,彝族毕摩主持的祭仪分为“嘎几毕”和“嘎哈毕”两大类,无论是“嘎哈毕”还是“嘎几毕”,毕摩都要用自製的小树枝和小树杈,在祭祀现场,扦插出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图谱 。一般“嘎哈毕”仪式中,要插的神奇图谱所需的树枝条就多达1000到2000多根,能插一个大型足球场那幺大 。在“嘎几毕”仪式中,毕摩插的神奇图案多达近800种之多 。毕摩祭祀时,就要根据这些奇异图谱和仪式要求,进行诵经祭祀 。一场大型的“嘎哈毕”仪式,参与的毕摩多达几十人,诵经的时间最少也有三天三夜 。因此,“毕摩经诵”是人类遗存的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毕摩经诵”从音韵上可分高腔和低声二类 。高腔嘹亮动人,低声浑厚悠扬 。从用途上可分为:“果”、“加”、“儿”、“沙”、“席”、“日”、“格”等数十种之多 。从调式可分为占卜、诅咒、掷鬼、通神、赎灵、劝慰、超度、婚媾调等数十种调式 。从旋律上讲,或凄凉哀婉、或悲怆动人、或如泣如诉、或细人游丝、或高亢嘹亮 。因此,“毕摩经诵”是如今彝族保存最原始的祭祀经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