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保存环境

藏品保存环境【藏品保存环境】博物馆为维护藏品质量,探索自然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并创造有利于藏品保存的适宜环境 。影响藏品质量的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光线辐射、生物危害等 。藏品的损坏,并不完全出于某一种因素的作用,常常是出于几种因素共同的作用 。
危害因素气候气候变化在影响藏品保存的各种环境因素中,最基本并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博物馆气候系指博物馆建筑物内外空间的大气特徵 。研究博物馆藏品所在空间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藏品的影响,可为藏品保存创造良好的环境气候 。博物馆建筑物外的气候难以控制,而建筑物内的小气候环境,是可以设法改善的 。温度建筑物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衡量博物馆气候环境的主要指标 。博物馆建筑物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标準数值是: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 。温度和相对湿度在此数值範围内缓慢波动,适宜于藏品的保存 。但不同质地的藏品,有其更严格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範围,以相对湿度的要求为例:木漆器类藏品库房为55~65%;纺织品、纸质类藏品库房为50~55%;金属类藏品库房为45~50% 。博物馆建筑物内气候的变动不能过骤,气温日较差不得高于2~5℃,相对湿度的日波动不得大于5% 。湿度博物馆建筑物内空气湿度条件的优劣,是藏品保存环境的关键 。藏品中的有机质地製品,对湿度的要求尤为严格 。木漆器的原料主要为木质纤维;纸张的原料为植物纤维;丝织品的原料为丝素纤维,它们都是吸湿性物质,对于乾燥是敏感的 。若相对湿度降至45%,有机质地藏品会发生翘曲、乾裂 。考虑到有机纤维质地藏品易于失水乾脆的特点,其保存环境相对湿度的安全下限应为50% 。相对湿度过高,纸张、纺织品、皮革等有机质地藏品,就会成为微生物的良好繁殖处,所以相对湿度的安全上限应为65% 。控制相对湿度的上限,除防止微生物破坏外,还可防止机械破坏和化学破坏,如丝织品吸湿后,水分子进入丝素纤维,造成体积膨胀,重量增加,强度降低 。水分渗入大理石、陶器等类藏品的孔隙裂缝后,当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时,水分冻结而产生膨胀力,便会使藏品开裂损坏 。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等与水蒸汽结合而生成的酸性物质,对各类藏品会造成化学破坏 。污染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造成对藏品的损害 。空气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氢化物、氯氢化物和灰尘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工业企业排放源、汽车排放源、家庭炉灶排放源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氢化物、氯氢化物皆为酸性物质,对各类藏品均有破坏作用,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硫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硫,可使金属腐蚀,纺织品、纸张酥碎,绘画、彩塑变色,皮革、毛皮断裂脱毛等 。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或酸雾,是大气污染的表现 。酸雨中含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为硫酸、硝酸和碳酸,是由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转化而成,酸雨侵蚀着博物馆室外的古建筑物、石刻、雕塑等文化遗存,酸雾则可浸入室内造成藏品的损害 。硫氢化物污染物主要是硫化氢,可对铜、铁、银、锡、铅等各种金属起反应,生成暗色的金属硫化物 。如绘画颜料中含铅的物质与硫化氢发生作用,可使绘画的色彩改变;银器受硫化氢污染,会失去光泽,变得灰暗 。氯化物对藏品的破坏不仅普遍而且严重 。氯氢化物被水吸收,会生成盐酸,它能使纺织品、纸张、皮革的纤维断裂,金属腐蚀矿化,有色材料变色、退色等 。海洋的潮湿空气,含有氯化钠等盐分,季风把潮湿的含盐空气,输送至滨海地区和内陆,造成盐雾污染 。氯盐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特别对青铜器的强烈腐蚀可使粉状锈滋生蔓延 。氯盐的结晶颗粒具有吸湿性,它沉附于藏品上,可使藏品局部的相对湿度加大,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良好条件 。空气污染物中的氨、氢氧化铵,对铜、银和颜料也会发生化学作用,造成藏品的质变 。空气污染物中的灰尘包括: 具酸硷性的化学微粒、金属粉尘、微生物孢子、植物纤维、动物皮毛、昆虫排泄物及虫卵等 。灰尘中的化学微粒, 特别在遇水分时,能与藏品材料发生化学变化,造成对藏品的损害 。灰尘积落在藏品上,不仅会改变藏品外观色彩,形成污垢层,还会造成机械性损坏 。微生物孢子飘落在藏品上,环境适宜时就会繁殖 。灰尘中的弱酸性物质是霉菌生长的培养基,可加速霉菌的滋生蔓延 。虫卵在适宜环境下孵化,害虫会蛀食有机质地藏品 。光线光线辐射博物馆环境光学是研究博物馆的天然光环境、人工光环境对藏品质地的影响及其防治的重要措施 。天然光环境的光源是太阳,人工光环境的光源是灯光 。藏品保存环境的光辐射,对各类有机质地藏品,会发生化学作用,导致藏品退色、泛黄、酥脆,这是光辐射中紫外光作用的结果 。有机质地藏品易受光辐射的影响,称为光敏性藏品,包括纸张、文献、拓片、档案、书籍、皮毛、皮革、羽毛、棉麻织品、丝毛织品、木漆器、书画等 。无机质地藏品受光辐射影响较小,对光的稳定性强,称为非光敏性藏品 。藏品保存环境的光污染主要为紫外光,红外光和可见光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有机化合物分子是由碳氢原子主要以共价键的形式相互连结而成,若键断裂就会造成有机物的分解 。紫外光具有足以使有机物化学键断裂的能量,使有机质地藏品损坏 。红外光是热辐射线,藏品被红外光照射,使被照物表面及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内应力,出现翘曲、龟裂现象 。光辐射对纤维的破坏作用是渐进的变化过程,光照停止,其破坏作用仍在继续 。如果在潮湿环境中,就会加速质变过程 。从藏品保护的角度出发,藏品应贮存于无光的环境中,但陈列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照明,所以採光与避光问题,在博物馆应妥善解决,要创造宜于藏品保存的光环境 。虫害生物危害在藏品保存的环境中,生物对藏品的危害来自害虫和霉菌 。害虫对有机质地藏品的破坏作用是蛀食 。藏品害虫具有喜温畏寒、喜湿畏乾、喜暗畏光的生活习性 。它们在长期特殊的环境中生活,能耐饥、耐乾,如破坏它适宜的生活环境,就可以有效地抑制害虫的生长 。藏品害虫的繁殖力,因其种类及所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 。昆虫是没有固定体温的变温动物,一定的温度是藏品害虫生长繁殖不可缺少的条件 。温度适宜,害虫发育快,繁殖多;温度不适,害虫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以至死亡 。藏品害虫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区为22~32℃ 。每种害虫,各有自己适宜的温区範围,如毛衣鱼为22~28℃,菸草甲为22~35℃ 。环境潮湿是害虫生长繁殖的优越条件,水分是害虫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虫体失水或水分过低,会使害虫的代谢活动发生障碍 。一般害虫的适宜湿区相对湿度为70~90%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悬殊,各地生长的害虫种类也各不相同 。博物馆藏品库房常见的害虫有:毛衣鱼、菸草甲、档案窃蠹、鳞毛粉蠹、竹长蠹、黑皮蠹、白腹皮蠹、花斑皮蠹、书虱、家白蚁等 。霉菌霉菌滋生繁殖能使有机质地藏品的纤维素破坏,造成纸张、纺织品的强度降低,糟朽霉烂 。凡遭霉菌感染的藏品,因霉菌分泌的色素不同,呈现霉斑的颜色也不相同 。霉菌所造成的有机酸,会使纸张酸性急剧增加,导致纸张泛黄、脆裂 。菌群发育可使纸张、纺织品胶结、粘连,成为砖块状 。有机质地藏品腐败变质,是霉菌作用的结果 。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气温偏高是霉菌滋生繁殖的适宜环境 。防治措施防止生物危害藏品,主要方法是控制传播途径和生存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