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洋埭村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洋埭村

文章插图
洋埭村(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洋埭村】洋埭村名因地域的开发而得名,与自然地理有密切关係 。《尔雅释诂》日:“洋,多也 。”又,“洋为平洋也 。”《正韵》日:“埭,以土堰水也 。”以土堰筑成埭,埭里平整土为为住居地;垦荒耕地为田畴,一派平洋,地以此名之,称之为 “洋埭”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洋埭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福建晋江
下辖地区:洋埭、中广、大东等
面积:7.5平方公里
人口:7598人
方言: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鞋纺城
机场: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晋江站
车牌代码:闽C
地名含义洋埭村名因地域的开发而得名,与自然地理有密切关係 。《尔雅释诂》日:“洋,多也 。”又,“洋为平洋也 。”《正韵》日:“埭,以土堰水也 。”以土堰筑成埭,埭里平整土为为住居地;垦荒耕地为田畴,一派平洋,地以此名之,称之为 “洋埭” 。清乾隆《泉州府志》载:宋初,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于晋江岸沿海沙涂滩筑堤成埭,其族人迁徙此居住,垦荒耕种,繁衍生息,地因之名,“陈埭” 。“洋埭”位于陈埭北面 。该志又载:“洋埭之水由四十一都陈三坝而来,下通洛阳江 。于围二百二十七丈,深二丈 。”民间传说:宋初,平海军节使陈洪进派兵筑晋江下游南岸海堤屯,是时开“三埭”----陈埭、苏埭、洋埭 。历史沿革五代南唐乾德十一年(936年),平海军节使陈洪进派兵筑堤晋江下游南岸尚堤屯田,开三埭,始有洋埭地域 。宋代绍兴六年(1136年)邑人李密,李国表向知县洪元英请求间湮浦埭水利工程 。建毕设塘司、徒首管理 。1949年9月,洋埭解放,之后成立龙岱农会组织,作为过度政权,处理新旧政权交接事宜 。1951年,成立龙岱乡政府,同年全村进行土地改革,1958年,洋埭与涵埭、下村、庵上、海尾、仙石6村组建一个大队,名为“团结大队” 。行政辖域洋埭村位于晋江东北部,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7598人,外来人口约4万人 。交通状况北面与泉州隔江相望,南距晋江机场仅6公里,陈泉公路贯穿全村,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全村实现路面全部硬化,总长达2万多米 。地方物产洋埭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气候属东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盛行风向季节更替,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一年四季温差不大,靠近北回归线,日照时间较长,物产丰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暖,秋温高于春温 。风速较大,7—9月由东太平洋形成的颱风,常在此登入,破坏性大 。颱风暴雨时有发生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多种动物提供适生环境 。特别是浅海、滩涂及河道、池塘、沟渠等海水域、淡水域,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生态环境,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就有788科2408种,其中海水鱼类215种,淡水鱼类25种,是着名的“鱼米之乡” 。工业企业洋埭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乡镇企业的领航起步,境内有大小企业360多家,总产值超过7亿元,洋埭企业一路顺风向前发展,这与村两委思想解放,与时俱进、一路扶持、保驾护航分不开 。一、建立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工业区集中,建立刘浦工业区,面积34.63万平方米 。定兴工业区,面积33.3万平方米;二、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开展“用科技、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等质量管理活动,促进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三、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鼓励企业也引进机械设备和聘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现经营管理和人才技术市场接轨,提高市场竞争力;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五、组织境内外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展销会、交易会,创造条件,让厂家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 。经济社会与科教文卫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洋埭村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 。如今全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科教文卫事业日益发展 。辖区内有泉州市示範国小龙林中心国小,外来工子弟学校也已建成使用,幼稚园1所,卫生所5家,私立医院5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