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槽

东风槽【东风槽】东风槽(easterly trough)称"东风波',副热帯高压南部信风带里深厚东风层里的低槽 。在高空图上东风棺呈倒V形伸展,一般以20-25公里时速自东向西移动 。过境时气压变化不显着,但有阵雨或雷雨,尤其在槽前及槽线线附近更为明显 。我国东南沿海,夏半年也受东风槽的影响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东风槽
外文名:easterly trough
定义:南部信风带中东风层的低槽
速度:自东向西20-25千米每时
天气:有雷雨或阵雨天气
影响地区:热带及亚热带
简介在信风带中自东向西移动的低压槽 。副高南侧(北半球)深厚的东风气流因受扰动,出现向低纬度开口的低压槽,呈波状自东向西移动,称此低压槽为“东风波”或“东风槽” 。槽线多为南北或东北——西南向,波前为东北风,波后为东南风,波长一般为1000—1500公里,长者可达4000—5000公里 。周期3—7天,移速约4—7个纬距/天 。按其垂直结构和天气分布可分两类:一类出现在对流层中、下层,垂直高度达6—7公里,波前湿层较薄,且有下沉气流,天气较好;波后湿层较厚,气流辐合上升,多雷阵雨天气 。这类东风波多出现在东风随高度而减弱的东风层中 。另一类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即出现在热带西南季风上空的东风随高度而增强的气层中,波前湿层厚,天气较坏;波后湿层薄,天气较好 。盛夏季节,东风波在太平洋上形成并向西移动时,常影响中国东部长江以南地区 。形成描述在热带对流层中层或低层的东风带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波槽状的天气系统自东向西移动,这些系统称为热带东风槽 。据分析,这种波动的最大振幅有时出现在对流层的高层,有时出现在对流层的低层 。其起源可以是高层对流层的一个冷性低压或中纬度低槽向赤道方向伸展的反映,也可以是低纬度的气旋向极地方向发展引起的弯曲 。人们发现北半球夏季在大部分热带地区有东风波的活动,如西非、东大西洋、加勒比海、东太平洋、西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区 。东风槽的长度平均为3000km,周期约为3至6天,其移动速度为18至43km/h 。结构右图表示非洲和东大西洋东风槽的结构 。图a表示经向风随高度的分布,风速零线代表槽线或脊线 。由图可见,经向风速在700hpa处最大,随高度增加风速减小,到300hpa高度处经向风速近于零o 。这表示槽的强度在700 hpa附近最强,到300 hpa波动己不太明显 。从图上还能看到,300 hpa以上,经向风扰动振幅又随高度加大,但位相分布和低层相反 。图b为涡度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槽线附近300 hpa以下是气旋性涡度,以上是反气旋性涡度 。最大的上升运动中心有两个,一个在槽前的750 hpa高度上,另一个在槽线附近300 hpa的高度上,如图c 。温度分布见图d,槽线附近600 hpa以下是冷性的,以上为暖性 。湿度分布如图e,近地层槽区为高湿区,槽线前后湿度相差不大,700 hpa以上,槽前(西侧)为乾区,槽后(东侧)为湿区 。

东风槽

文章插图
天气预测东风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低压波动,在天气图或气流图中以倒V字低压槽表示,乃东风波,他们由东向西传播,槽前有辐散现象,槽后则有辐合;因此东风波左方受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朗,右方则因辐合上升而出现对流性的不稳定天气 。在西太平洋东部,低空是东风,高空是西风,以至东风波向东倾斜,降水发生在槽后,槽前辐散;当东风波移至西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时由于受低层季风影响,低层会出现西风气流,在5km里左右才是东风,所以东风波可以上伸到对流层中上部分,由于东风波随高度增大,其波轴会向西倾斜,结果变成槽前气流辐合上升,槽后辐散 。这是东风波在西太平洋东向西移动过程中,随高度的变化,出现槽前槽后天气状况更换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