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


涵泳

文章插图
涵泳【涵泳】涵泳是一个书面语辞彙,为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覆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 。还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是品味、内涵、内蕴的意思 。如:因此联想到中国目今社会上,不但稀见艺术之天才诞生,而且缺乏普遍美感的涵泳 。”(俞平伯散文)
涵泳承载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从根本上体现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即西方人重逻辑和实证,而东方人(中国人)重感悟与直觉 。
基本介绍中文名:涵泳
拼音:hán yǒng
注音:ㄏㄢˊ ㄩㄥˇ
基本解释:深入领会
汉语词语详细解释1. 潜游 。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2. 浸润;沉浸 。涵泳恩泽 。”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 。”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3. 深入领会 。涵泳 。”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 。”4.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 。”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涵泳”一词,古已有之 。“涵”是潜入水中,有沉潜之义;“泳”是游于水中,有游泳之义 。“涵泳”是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複词,本义当是潜游 。如西晋左思《吴都赋》:“涵泳乎其中 。”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由本义引申,“涵泳”就有浸润、沉浸之意 。如唐韩愈《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 。”明宋濂《送刘永泰还江西序》:“今幸遭逢有道之朝,登崇俊良,凡有血气者莫不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 。”清谭嗣同《〈仁学〉自序》:“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取其比喻义,“涵泳”便有仔细读书、深入领会之意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 。”“所谓‘涵泳’者,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 。”与朱熹齐名的陆九渊在《读书》诗里也写道:“读书切忌在匆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涵泳”已作为读书的一种重要方法被提出,此后的用例更是多见 。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正渊明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西京以还至六朝及韩柳,便须铨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九:“熟绎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 。”清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说:“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涵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之表 。”引证解释
    潜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
    浸润;沉浸 。唐 韩愈 《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今幸遭逢有道之朝,登崇俊良,凡有血气者莫不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 。”清 谭嗣同 《自序》:“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
    深入领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正 渊明 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 西京 以还至六朝及 韩 柳 ,便须铨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九:“熟绎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 。”
教育学名词简介母语教学传统所提倡的一项基本教学方法在我国母语教学传统经验这个宝库里,提倡“涵泳”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教学方式 。什幺是“涵泳”?“涵”,《辞海·词语分册》的解释是“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 。“涵泳”一词,在左思《吴都赋》中就已有“涵泳乎其中”的套用 。相关解释左思《吴都赋》中的解释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有时称“涵咀”,该词出现较早,如左思《吴都赋》之“涵泳乎其中”,是指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由于艺术作品言理、言事,常常并非质直言之,而是比兴之法,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仅靠理性判断是不行的,应该沉潜其中,反覆玩索或玩味,以求获得其中奥妙或“味外之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