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救援


地震应急救援

文章插图
地震应急救援地震,是具有强大毁灭性的一种天灾,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等造成很大的伤害,如何去防震减灾,这是当今人们所掌握的必要技能之一 。
当发生地震时,首先不要惊慌,迅速逃离自己的房屋,如果屋顶倒塌,挡住了出去的道路的话,找一个墙角,头顶放一个比较软的减震物,周围儘可能的準备一些水和吃的 。当救援人员来时,要懂得怎样去和外界取得联繫,并小心救援人员营救你的时候伤着你 。
【地震应急救援】地震后要灾后重建,不要让一次地震对你的心理造成太大压力,政府以及社会上各种人士会帮助你们重新建立起一个温暖的家 。
基本介绍中文名:地震应急救援
外文名: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作用:保护震区民众的安全
救援人员:消防官兵以及志愿者等
全面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 。无震时,政府的职责主要由地震主管部门承担,基础工作是震情监视,重点工作则是通过法律、行政、教育等各种手段,提高社会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以及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保障性工作则是牵头编制、完善和落实政府和各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组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并开展地震演练等 。一旦发布破坏性地震预报,或突发破坏性地震,政府就会迅速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此外,地震应急还包括对虚假地震事件的快速处理,及时平息地震谣传和误传等的社会影响 。社会上不时出现某地某时某刻要发生地震的传闻,往往引起居民的极度恐慌,影响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和社会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地震主管部门根据对各种观测资料的认真分析,及时做出震情判断,配合政府採取切实的措施闢谣,儘快平息社会影响,对稳定社会秩序、保障经济生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震应急救援包括震前应急防御和震后应急救援等内容 。震前应急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按照地震应急预案,做好各项临震紧急避险和震后抢险救灾準备 。所谓地震应急预案,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预先制定的,应对地震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紧急避险、抢险救灾的计画方案 。地震应急预案通常对人员的职责分工、平时的準备和震时的紧急处置等内容进行计画或规定,并对如何启动应急回响进行规範 。我国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坚持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就是各级人民政府都已经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横向到边就是所有的政府部门、各行业企事业单位都要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成为同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的细化 。截至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已接近30万件,其中全国所有省、市政府都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95%以上的县和近2万个乡镇和街道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2千多个市政府部门、3万多个县政府部门编制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6万多个居委会和村委会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1万多个企事业单位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15万多个学校、医院、商场、酒店、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应急预案已覆盖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基层组织,以《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为核心的全国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形成 。震后应急救援主要是指根据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的快速测定和地震灾害的可能等级,组织实施相应等级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抢险救灾 。抢险救灾包括受灾人员的抢救、次生灾害的处理、生命线工程抢险和灾民紧急安置、伤病员抢救和防疫、恢复生产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等 。历次破坏性地震的应急救援实践表明:自救互救是震后抢救生命最重要和有效的途径,经过训练的居民,开展自救互救会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震后安置、社会安定等各方面,训练有素的社区组织、志愿者和居民能够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据唐山地震被压埋人员挖救结果的统计,半小时内挖出的救活率高达99.3%,第一天挖出救活率为81.0%,第二天挖出的救活率急剧下降为33.7% 。据汶川地震某部队救援统计,20分钟挖出的成活率为98%,30分钟为90%,1小时为63%,48小时为36% 。这说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取决于抢救的时间,抢救的时间越早,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特别关键的时间是震后的几个小时 。另一项统计结果是,唐山市区地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约57万,除去死亡的13万余人,震后几天解放军救出的几万人之外,约有43万人左右是灾区人民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 。自救互救是震后减少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 。实事求是地说,震后大部分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在几小时内到达,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只有依靠灾区民众积极自救互救 。灾区民众自救互救行动,在抢救人员生命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地震发生后,灾区民众要发扬“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不等不靠,儘早儘快地开展自救互救 。自救原则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1)要儘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儘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画,团结配合,必要时採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儘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画着节约使用,儘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讯息 。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互救原则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 。2)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 。3)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4)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 。5)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破坏性地震一旦发生,国家台网中心和地震所在省地震局会在十余分钟内向社会发布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和震级),并将可能造成的地震破坏级别上报政府,政府将依据地震灾害级别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地震应急救援 。地震灾害级别分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重大地震灾害事件、较大地震灾害事件和一般地震灾害事件 。对应的国家地震应急救援回响分别为Ⅰ、Ⅱ、Ⅲ和Ⅳ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3%以上的地震灾害事件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5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 。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实施国家Ⅰ级地震应急回响,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灾区所在地省(区、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邻近灾区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受灾省(区、市)进行支援 。其他省(区、市)人民政府视需求负责对受灾省(区、市)提供援助 。重大地震灾害事件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的地震灾害事件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5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6.5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事件 。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实施国家Ⅱ级地震应急回响,由灾区所在地省(区、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灾区所在地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邻近灾区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受灾省(区、市)进行支援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视需求对受灾省(区、市)进行支援,并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较大地震灾害事件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的地震灾害事件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5级以上、6.5级以下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事件 。对较大地震灾害事件实施国家Ⅲ级地震应急回响,由灾区所在地市(地、州、盟)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灾区所在地县(市、区、旗)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灾区所在地省(区、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负责对受灾市(地、州、盟)抗震救灾工作进行指导 。当灾害超出受灾市(地、州、盟)人民政府的承受能力时,由灾区所在地省(区、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视需求对受灾市(地、州、盟)进行支援,必要时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一般地震灾害事件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者造成人员受伤及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事件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5级以上、5.5级以下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事件 。对一般地震灾害事件实施国家Ⅳ级地震应急回响,由灾区所在地县(市、区、旗)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灾区所在地市(地、州、盟)或者省(区、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负责对受灾县(市、区、旗)抗震救灾工作进行指导 。当灾害超出受灾县(市、区、旗)人民政府的承受能力时,由灾区所在地市(地、州、盟)或者省(区、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视需求对受灾县(市、区、旗)进行支援,必要时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发生地震灾害事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是军队和武警,以及专业地震救援队伍 。专业地震救援队伍是指在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中造成建(构)筑物倒塌时,对被压埋人员实施紧急搜寻与营救的专门队伍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通过自救和互救,许多被困的人员被救出,但对于那些无专业设备难以救出的被压埋人员,则必须依靠专业地震救援队伍的救援 。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到达灾区现场后,一般按以下五个步骤展开救援:1)评估救援区域 。评估区域记忆体在倖存者的可能性、结构稳定性与水电气设施状况,关闭水电气设施以确保全全 。2)封控现场 。划定警戒区域,转移现场内居民,疏散围观民众,劝阻盲目救助,派出警戒人员,封锁现场 。3)搜寻 。通过询问、调查等方法了解现场基本情况;用人工搜寻、搜寻犬搜寻、仪器搜寻等方法搜寻并探察所有空隙和坍塌建筑物中的空穴,以发现可能的倖存者,确定倖存者的準确位置 。4)营救 。使用专用顶升、扩张、剪下、钻孔、挖掘器械或工具,移除建筑物残骸,开闢通道,抵达倖存者所在位置,施行营救 。5)医疗救护 。对倖存者进行心理安慰,实施包扎、固定,迅速转移 。专业的地震救援过程中,讲究“静”、“轻”、“慢”、“稳”,将安全和医疗贯穿科学救援的全过程,以最大限度地解救受困人员,同时保证救援队员的安全 。在地震现场救援过程中,为了便于工作,专业地震救援队伍一般还把场地划分出以下区域:1)出入道路:必须保证人员、工具、装备及其他后勤需求顺利出入 。另外,对出入口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倖存者或受伤的搜救人员迅速撤离 。2)医疗援助区:医疗小组进行手术以及提供其他医疗服务的地方 。3)装备集散区:安全储存、维修及发放工具及装备的地方 。4)人员集散区:暂时没有任务的搜救人员可以在这里休息、进食,一旦前方发生险情,这里的预备人员可以马上替换 。5)紧急集合区域:搜救人员紧急撤退时的集结地 。目前,我国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包括1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26支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及上百支市县和特种行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1年4月27日成立,由解放军工程部队、地震技术专家和急救医疗等人员组成,总计230人左右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配有8大类300多种装备及搜寻犬20余条,是一支达到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标準的专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这些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在汶川、玉树和芦山等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