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用品 灯


照明用品 灯

文章插图
灯(照明用品)【照明用品 灯】灯,照明用品,泛指可以照亮的用具 。人类远古时代用火把照明,后来有了蜡烛和油灯 。在古时“烛”是一种由易燃材料製成的火把,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置于门外的称大烛,门内的则称庭燎 。
基本介绍中文名:灯
概念:照明用品
来源:从豆演变而来
分类:电灯白炽灯
基本概述有光明的地方,就有人类文明 。数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懂得使用自然之火来御寒、烧烤和照明 。三千多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灯具承载火烛,书写文明史 。从粗糙的石灯到青铜灯,陶瓷灯到现代的电灯,灯具的历史变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缩影 。灯从竹、木、铁、表铜、玉、银到陶、瓷,反映了质地的演进和发展 。回溯历史,灯与火是分不开的 。有了火就有了灯 。远古的时候,人类的祖先用树枝烧起一堆火当灯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灯 。在当时,火把就算是最先进了 。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以油脂为燃料的油灯 。先用野兽的脑盖骨,蚌壳或石槽做灯盏,后来又出现了用陶瓷和金属做成瓷灯,铜灯,铁灯,每盏灯内都有灯芯,以便充分燃烧,少生黑烟 。为了使油灯不冒烟,人们发明了装有灯罩的灯 。后来,人们发明了用凝固油脂做成的蜡烛,使用和携带都比较方便 。到了18世纪,人们对油灯进行改进,把油灯的油池升高,用一条输油管使灯头与油池连线 。因供油充足,灯焰旺盛,明亮 。1745年,人们製造了煤油灯,不久又出现了煤气灯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 。此后,灯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豆演变而来一个小小的、表面坑坑洼洼的陶碗,碗的底部有一个把手支撑,简单的造型,粗糙的工艺,放在一般人眼里,就是一件不值钱的陶器,毫无艺术价值可言 。可在“万家灯馆”主人卿烈军眼里,这可是一件宝贝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豆’,算是油灯的前身了 。”卿烈军一边把玩着,一边解释 。在石器时代,人类懂得了使用火,取暖、熟食、御兽,其中还有照明 。据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人类早在殷商时期,就会使用松脂火把照明 。到了周朝时期,青铜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为灯具的出现创造条件 。春秋战国时,照明用的灯具开始出现,豆就是当时照明所用的工具,它是依照当时的食器——豆的形状製成 。当时人们是用豆脂作为燃料,将豆脂盛放在陶製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灯芯,点燃照明 。从古体字的“灯”就能看出,灯是从豆演变而来的 。古籍中有记载:灯源于豆,瓦豆谓之登 。现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出现的照明工具就是豆 。“应该是有青铜器的豆,但我至今还没有看到过 。”青铜器在当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徵 。老卿研究认为,当时用青铜器做照明工具应该是贵族才享有的权利,粗製的陶器豆很可能是一般百姓用的 。支钉区别豆和灯豆是碗形的照明工具,而灯也是碗形的照明工具,但碗底却多了一个小小的尖锥,这个尖锥就叫支钉,这个小小的改变成了豆与灯的分界线 。战国时期,最早的蜡烛开始出现 。可当时的蜡烛和现在的蜡烛不一样,外形并不是很规则,怎幺支撑使其站立?聪明的古人在豆的底部做一个尖锥,把不规则的蜡烛插在这个尖锥上,蜡烛就能稳稳噹噹地站立了 。从豆到灯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渐演变,这个圆盘大概就是战国时灯具的雏形,尖锥说明它是当时用来照明的 。支钉的出现正式拉开了灯具的历史,自此,灯具历史完成了从豆到灯的转变 。战国灯大多由金属或陶土製成,而玉制灯仅此一件,堪称绝品 。玉灯以新疆和田青玉为材,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 。灯由盘、把手和座三部分组成,分别用三块玉雕琢后粘合成一体 。上部灯盘圆形浅腹,盘中心凸起一个五瓣团花柱 。中部把手成圆柱形,上饰浮雕的仰形三叶饰,中间束腰,腰下满饰勾连云纹 。灯座为覆圆盘形,并以五瓣柿蒂纹和勾连云纹装饰,足底亦饰勾连云纹 。战国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的为主体,多为贵族实用器 。陶质灯因与传统的陶豆无异,往往被当作陶豆,并没归于灯类 。这类灯为下层社会所用,玉质灯造型精美是上层社会的实用器具 。除了个别多枝灯外,大致可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 。多枝灯(又称树形灯)实物较为少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连枝灯,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支撑着十五个灯盏,灯盏错落有致,枝上饰有游龙、鸣鸟、玩猴等,情态各异,妙趣横生 。人俑灯是战国时期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这些灯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为身份卑微的当地人形象 。持灯方式有站立两臂张开,举灯过顶;有的跽坐,两手前伸,托灯在前 。一俑所持灯盘从一至三个不等 。灯盘有圆环凹槽形和盘形两种形制,前者有三个支釺,后者多为一个支釺 。仿日用器形灯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实用器的演变,主要为仿豆、鼎和簋等较为常见的器皿,以豆形陶灯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铜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