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读史有感《折桂令·读史有感》是元代文学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小令 。
这首小令,写读史中与那些坎坷不遇的智慧型贤士的遭遇发生共鸣,抒发自己潦倒不遇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 。
【折桂令·读史有感】全曲古今交错,正反相映,悲傲交织,看似零乱,恰是抒写其複杂情怀之需要,技巧之所在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折桂令·读史有感
创作年代:元代
作品体裁:散曲·小令
作者:张可久
作品别名:【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
作品出处:《张小山北曲联乐府》
作品原文【双调】折桂令①·读史有感剑空弹②月下高歌,说到知音③,自古无多,白髮萧疏④,青灯寂寞,老子婆娑⑤ 。故纸上前贤坎坷⑥,醉乡中壮士磨跎⑦ 。富贵由他,谩想廉颇⑧,谁效常何⑨ 。沧浪可以濯缨,叹千里波波,两鬓星星 。遁迹林泉,甘心畎亩,罢念功名 。青门外芸瓜邵平,白云边垂钩严陵 。潮落沙汀,月转林坰,午醉方醒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①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 。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②剑空弹:借用战国时冯欢故事 。③知音:知己者 。④萧疏:稀稀落落 。⑤老子婆娑:老子:自称,有倨傲的意思 。婆娑:放浪自得的形态 。⑥故纸上前贤坎坷:古书上记载的前贤是不得志的人 。故纸:古书 。坎坷:道路不平的样子,引申为不得志 。⑦醉乡中壮士磨跎:唐朝马周不得意时饮酒消愁 。壮士:指马周 。磨跎:一作蹉跎,消遣、消磨时间 。⑧廉颇:战国时赵国大将 。⑨常何:唐朝中郎将 。白话译文徒劳地弹着剑在月下高歌,说起知音自古以来就没几个 。满头的白髮已经稀疏,昏暗的灯下人影寂寞,老夫依然是洒脱自得 。古书上记满了前贤仕途坎坷,杯盏中沉醉把志士岁月消磨 。功名富贵由他去吧!不堪回首想起廉颇,如今有谁效法常何?创作背景张可久的《折桂令·读史有感》共二首,从曲中“白髮”“老子”等句看,当作于晚年,是写他读史后的感慨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此曲写自古读书人难遇知己之人,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 。题目叫作《读史有感》,首句就是从两个历史故事说起的 。其一“剑空弹”,用《战国策.齐策》冯谖(xuan) 之事 。冯谖初为孟尝君门下客,曾三次弹剑而歌,索求高规格待遇,孟尝君皆满足了他的要求 。后来冯谖发挥其出色的才干,为孟尝君“市义”、营造“三窟”,方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其二“月下高歌”,化用春秋时宁戚遇齐桓公事 。宁戚出身微贱,曾为人輓车餵牛 。《离骚》“宁戚之讴歌兮”宋洪兴祖补注引《三齐记》载其歌日:“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肝,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闻之,拜为大夫,与管仲、鲍叔牙等均为桓公霸业的主要辅佐者之一 。后人遂以宁戚夜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在作者看来,这两个故事是得遇知音的典型事例,但下面跟着却笔锋一转:“说到知音,自古无多 。”紧接着作者用三个并列短句描写自己所见的当今现实来印证他的这个看法 。“白髮萧疏”是说士人等了一辈子,白髮也脱落了,却还没遇到个知音 。萧疏:白髮稀稀落落的样子 。“青灯寂寞”是指清苦的读书生涯,也可以解释为理想破灭而庆弃功名,出家修道,在寺庙中度过一一生 。“老子婆娑”,战国时老莱子一生未仕,年过古稀,还守在父母跟前,着五彩衣戏耍娱亲 。婆娑:形容舞姿 。这三句写尽了所有失意的读书人的窘况,其实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现状的真实写照呢 。为了获得心灵上的解脱和慰藉,作者把视线放到历史长河中,寻找精神上的寄託:“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杜士磨跎 。”故纸:指古书,此处切合《读史有感》之题 。麅铊:同“蹉跎”,指处度光阴、消磨时间 。在历史与现实的比对中,作者的才华终于得到了间接的肯定一李白 《将进酒》不也曾说过“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吗?连那幺贤明的古人都坎坷蹉跎一生,沉溺于酒中,自己还有什幺可抱怨的呢?其实这就是读书人生活中注定的常态啊!那幺,所谓富贵腾达、功名利禄等,乾脆都听天由命去吧 。最后以“谩想廉颇,谁效常何”二句做结,回到《读史有感》的主题上来 。廉颇:战国时赵国大将军,后年老而至魏,赵王还想再次起用他,并专门派人去探视他的身体 。儘管后来因馋人离间,终未能起用,但像廉颇这样到老还有人惦念的事情如今却根本别想了 。谩想:别想,不要想 。常何:初唐时任中郎将 。据《新唐书马周传》载,马周家贫少孤,至京城后,居于常何家中 。唐太宗下令百官论朝政得失,马周为常何条陈三十余事 。常何本是一介武夫,太宗感到奇怪,常何实情相告,遂立召马周,拜为监察御史,后得任中书令(即宰相) 。这最后一句是感慨如今还有谁肯效仿常何那样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啊 。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古人酒杯,浇自家难觅知音的胸中块垒 。他选取的事例典型恰当,语句平实而又发人深省,其中也包含有对封建社会埋没贤能、不重人才的揭露和批判 。同时,由于经历和性格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平和,因此虽有愤懑和不平,却非张牙舞爪式的怒斥和指责,而是带有一种“怨而不怒”的风格,内敛而有力道 。名家点评《中国艺术报》研究员贺新辉:这首小令,语言朴实无华,对仗工整贴切,感情真挚,事例典型,很有说服力 。(《元曲名篇赏析》)作者简介张可久(1280—1352后)字伯远,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鄞县)人 。早年客居吴江 。至大、延祐间居于杭州,与贯云石、薛昂夫优游湖山 。后任绍兴路吏,历衢州、婺州路吏 。至元间曾为桐庐典史 。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崑山幕僚,出入于顾瑛玉山草堂 。以散曲盛称于世,是元代散曲流传至今最多的散曲家 。着有《张小山北曲联乐府》三卷,《外集》一卷 。存词六十六首 。
- 如梦令·有寄
- 令人惊悸是什么意思 词语令人惊悸什么意思
- 中国少年军旅夏令营
- 转移指令
- 图解PLC控制系统梯形图及指令表
- 蟾宫折桂中的蟾宫是什么意思 蟾宫折桂中的蟾宫意思是什么
- 令人不解的意思是什么 令人不解是什么意思
- 太极拳口令词
- 如梦令·五之五
- 蔡琴歌曲《如梦令》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