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客


哄客

文章插图
哄客【哄客】哄客就是用酷语、色语和秽语对公共事件或人物进行道德、美学评判的匿名网民 。哄客是网际网路新兴辞彙,由着名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在2005年提出,现被广泛使用 。
基本介绍中文名:哄客
外文名:hong ke
主要特徵其主要特徵是:1、就单个事件展开大规模和群体性的话语表达;2、通常以匿名的和变换注册名(马甲)的方式上网;3、具有浓厚的团队精神道德(民族、区域、家庭)维护意识;4、大多数帖子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暴力指数较高 。广义的哄客,泛指在网际网路上发表意见的网民,朱大可分为赞客、笑客和骂客三类;狭义的哄客,则仅指在网际网路上起鬨、攻击和製造事端的网民 。2005年被认为是哄客元年,在该年,首次出现了“芙蓉姐姐现象”,这是被哄客一手製造的丑角型偶像 。在2006年,哄客进一步显示了“道德民兵”(朱大可语)的特点,先后製造了围剿章子怡、追蹤虐猫者、追蹤“铜须”和追蹤色情外教等重大事件,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反响 。【有关评论】朱大可:转型社会的网路“哄客意志”
哄客

文章插图
背景在“精神变态”的虐猫者之后,网民们又一致对据称勾引了某网友妻子的“第三者”铜须展开揭私讨伐——然而,任何剥夺个人自由的民主,都是非正义的民主点评民众利用网际网路获得了话语权,这是一个值得欢呼的伟大事件 。上亿网民的加入,为中国公共言论平台的建构,奠定了强大的算术基础 。但点击率基数不仅是一种数字游戏,而且意味着这种广阔的哄客意志,正在成为影响转型社会的微妙力量 。另一方面,网际网路的双刃剑效应,也已逐渐浮出水面 。网路哄客以道德正义的名义,无情地围剿各类大小人物 。从章子怡式的电影明星、“精神变态”的虐猫者、到铜须式的“第三者”,都已成为广大哄客的“公敌”,而那些更为重大的社会话题,却遭到了严重忽略 。网际网路洋溢着浓烈的后文革意识形态气氛,而其特徵就是文革式叙事(一个中心),外加泛道德主义和泛民族主义(两个基本点) 。婚外恋是情感(生活)的再选择问题,其中包含大量外人难以分辨的暧昧是非,只能由相关各方依据良知和法律自行协调解决,任何来自外部的民兵式的粗暴干预,包括简单生硬的“道德罪”定性,都可能构成对平民个人权利、名誉和自由的侵害 。而“受害人”公布“疑犯”的个人隐私并煽动社会仇恨,更是对现代民法的直接触犯 。据说“罪犯”铜须的“恶劣态度”,是点燃网民怒火的最大根源,而只要回溯历史就不难发现,以态度入罪,曾是中国司法的一大特色 。文革期间到处张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标语,以后延伸为审讯室的主要标识 。基于所谓“态度罪”的违宪和违法,随着法制理念的更新,这种审案方式已被公安司法系统所置弃,但它却在某些哄客身上得到了传承 。毫无疑问,哄客并未掌握最新的法理工具,而是握住了一件生鏽的专制主义兵器 。把铜须事件当作网路民主的正义表达,更是一种常识性的谬误 。民主必须以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为逻辑前提,而每个人的自由,又必须建立在不侵害他人自由的基础上,这种连锁逻辑,才是建构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石 。任何剥夺个人自由的民主,都是非正义的民主,并且必然会製造出民主的敌人 。文革就是“大民主”的反面例证 。少数中国哄客也激烈反对《纽约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批评 。这种对国际舆论的畏惧,正是狭隘民族主义的情感反应 。有哄客宣称,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道德标準 。但是既然我们坚信人性和人权是普世的,那幺衡量人性的伦理标準,就应当是全人类和全球化的 。在我看来,建立这种普世的价值理念,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才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前提 。匿名注册和匿名上网,有加剧话语权滥用及其道德失控的嫌疑,有网友据此再度提出废除匿名制的动议 。但这却是一个矫枉过正的危险信号 。匿名制是维繫网路民主的命脉,解决网路话语暴力问题,绝不能拿匿名制开刀,而是应当从网站管理入手,因为那些大型商业网站,才是大多数网路起鬨事件的幕后操手 。为了提高点击率和广告收入,一些商业网站组织炒作团,精心製造事端,煽动网民投入,哄炒(批判或讚美)被选中的网际网路个体,甚至在网页点击数字上进行技术造假,这是许多重大网际网路事件的主要成因 。正如电视业流行“唯收视率”那样,商业网站面对强大的市场挑战,把“点击率”当作考核员工业绩的尺度,迫使许多从业人员放弃基本的管理规範 。在我看来,只有放弃这种点击率至上的运营策略,网管才敢于向违规网民说“不”,并制止网路话语暴力的滋生,保障网际网路的健康生长 。我们既要坚定地捍卫匿名制和网路言路自由,又必须指明网际网路言论的偏差,以确保这种自由不会被人以“恶弊”的名义收回 。是的,愤怒、宣洩、力必多的转移、以及在道德崩溃状态下对维繫道德的无限渴望,这些都已成为附加于网际网路的美妙功能 。对于这种临时的、过渡的、转型期的哄客心态,理应给予必要的理解 。我甚至认为,网际网路作为超级诊疗室的功能,必须长期保留下去 。但我还是满含着这样一种企望:哄客的社会关注焦点,应从小人物的道德事端上移开,投向更为重要的领域,对这些重要领域,理性地喊出自己的宏大声音 。而这才是举起未来中国的正确支点 。资料来源:2006年7月7日《中国新闻周刊 》2005的网路口水与暴力一色 “马甲”与高帽齐飞凭藉网路技术的飞跃,一个无须为自己的言论承担任何道德和法律风险的言论平台形成了 。许多人在网上表达不满,起鬨已经成了人们发言的一种典型形式,自民众下部直到知识分子群体中,现在都是如此 。这种新的力量在网路言论平台纠集并产生持续影响,从虚拟到现实,从网路到社会 。从2005年初开始,学者朱大可发表一系列的文章,剖析哄客现象,并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哄客社会 。行走网路江湖,哄客们讲的是一哄而上,口水与暴力一色,“马甲”与高帽齐飞,外行痛殴内行,喧嚣盖过真相 。2005哄客元年2005年,哄客这个辞彙正式浮出水面 。着名的文化评论人朱大可给这一现象下了定义,在2005年,他发表了一系列评论,从技术角度、人文背景、社会现状等各方面多方分析哄客兴起的文化背景 。这些来自社会主流的批评,证明“哄客文化”已经走向成熟 。在2005年,网路流行几种对人的称谓:“姐姐”、“妹妹”,还有“教主” 。芙蓉姐姐《超级女声》的海选给了广大人民一个共同狂欢的舞台,于是人们看到“红衣教主”黄薪的热力表演和搞笑气氛 。在天涯BBS的推波助澜下,“芙蓉姐姐”这个一年前就沉了的帖子,突然又被人助推上来,并形成一路跟帖的热潮 。随着“芙蓉姐姐”的声名日盛,厌倦了那种“反偶像”文化的哄客随即纠集成团,推出他们阵营的偶像“天仙妹妹” 。发掘了“天仙妹妹”的网友“浪客”称,他要让所有的网民看看,什幺才是真正的清水出芙蓉 。法律界的哄客事件最具杀伤力的哄客事件发生在法律界,2005年8月12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教授巩献田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一部违背宪法和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物权法〉草案》 。这封信随即被哄炒,跟帖如流,据传,本来已经一切準备就绪的《物权法》随即发生了搁浅事故 。在这封信被网路哄炒半个月后,全国人大法工委主任胡康生和巩献田有了一场争辩激烈的会晤 。此后,《物权法》没有在2005年12月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如期接受“五审”,也未被列入今年3月全国人大的审议议程 。这封信也被人称为“法制史上最牛的一封信” 。哄客事件之典範今天,在网路上发言是危险的,你很有可能无缘无故陷入一群并非故意纠集起来的人的集体哄骂之中 。他们不在乎你全部的表达,而只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通过这种哄骂,表达他们真正的快意恩仇 。哄客武器于是,在网路上常常可以看见外行追赶着内行痛殴的场面,不懂得哄客战法的人只有且战且逃,而且逃得相当狼狈 。因此,战法的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 。哄客之战法第一种武器:暴力今天的哄客有相当一批骂客,因此,哄客们的言语中带着刀剑的锋利,携带着语言暴力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文革”的暴力话语路线为骂客提供了强大的语库 。第二种武器:打假一声打假能让网民提起十二分警惕 。2005年,哄客江湖中出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一个从北大毕业的年轻人以北大学子的身份接受了电视台採访,另一个不同意他观点的职业哄客怒气沖沖地写了一篇檄文贴上网路 。几天之后,这个帖子被转到数十个论坛 。几番车轮战下来,最后江湖盛传,这位年轻人拿的是北大的假文凭 。第三种武器:加冕从“红衣教主”、“芙蓉教主”到“馒头教主” 。总之,只要是起鬨所需,先抛上一顶帽子,必然能引起一大批网民的尖叫,并加深记忆 。在哄客手里,高帽也成了一种武器 。哄客之战场天涯社区:在哄客所依赖生存的网路里,有几个地方是他们的主要家园,这其中的一哥就是“天涯社区” 。天涯突出言论,每日更新,目标锁定国区域网路络最热门的话题 。此外,天涯还盘踞了一批老资格的网路写手 。与普通的哄客相比,他们的文笔犀利,思路敏锐,在社区内拥有超然的声誉 。除天涯外,西祠胡同、入口网站、高校BBS、部落格网站显然也已经成了哄客们争奇斗豔的一块重要阵地 。超女VS芙蓉姐姐VS天仙妹妹儘管有很多人对“芙蓉姐姐”採取了极度谩骂与讽刺的手段,但大多数哄客还是从中找到极度乐趣 。与之相比,之前的超女海选似乎是在故意为这一出现代网路喜剧做出铺垫 。喜爱“芙蓉姐姐”,或是喜爱“天仙妹妹”,这都只是个人的喜好,但参与到一种集体审美和造星的行动中去,却让人感到无限的成就感 。三大VS陈凯歌VS胡戈VS馒头2006年春节前,胡戈给了广大网民一个惊喜,陈凯歌的反应给了网民另外一个惊喜,而对于宋祖德来说,这样的惊喜更甚于常人,作为娱乐圈中一职业哄客,他立即对陈凯歌进行了抨击 。对于陈凯歌来说,他所要接受两方面的冲击,一方面是网友对他品德的评论“不大气”,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对他艺术生涯无情批驳的板砖 。谁说哄客没有技术含量,从送给陈导的板砖来看,具备相当艺术修养的哄客竟然不少 。而“胡戈”牌馒头在苏州、无锡等地的新鲜出锅,让这个事件进一步增添了喜剧色彩 。郎昆VS朱军VS春晚在天涯的首页上,关于央视主持人朱军主持风格的主题又一次被翻出来挂在头条上,这已经是朱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第二次被网民哄了,前一次,他主持採访《无间道》剧组核心成员,在3位华人大明星面前,朱军的主持被观众批判为“僵化” 。这一次,在大好的除夕夜,他打断了朗朗的激情演奏 。对朱军的批判同时夹杂着对春晚这盘大杂烩的批判,以及对春晚导演郎昆的不满,强烈地刺激了哄客们的神经,一大批智慧型强帖由此诞生 。主流经济学家VS房地产商2005年,主流经济学家和房地产商集体遭遇尴尬,他们俨然成了过街老鼠,叫骂声和喊打声响彻大小网路 。《中国青年报》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只有两位的信任率超过10%,12.5%的人回答“谁都不相信” 。房地产商任志强不停发表高论——儘管板砖横飞,他依然照说不误 。在网友列出的“全国人民最想打的十人”名单中荣列第三 。评论在技术进步,话语权大量获得后,一个无须为自己言论承担任何道德和法律风险的言论平台形成了,哄客应该如何寻找他的社会位置?当一个巨大网路言论平台的主流是一片对骂场景的时候,这种现象还能称为正常吗?由于网路的空间虚拟,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的表达权利,但这种权利正在被少数人滥用,从而给大多数人带来威胁 。在全民起鬨的潮流下,大部分网民不辨事实真相 。在网路简单的贴上複製中,事实真相往往被“阉割”得体无完肤 。对于这样的一个现实,我们一定要心生警惕 。第一个总结哄客文化的朱大可说:“骂客成为中国哄客的主流,正是中国文化躯体发生癌变的徵兆 。如果一种文化体系完全丧失了‘爱语’,而只剩下‘恨语’,那幺这种文化就是病态的 。”如何才能让哄客文化走出这种初期的泥沼?朱大可说:“经过漫长的斗争、造反、打倒和推翻之后,中国面临着‘爱语’沦丧的严重危机 。这就是我所说的‘精神癌症’,中国文化不仅需要鲁迅,更需要冰心,以及这个女人所代表的爱的伟大势力 。这是疗救文化的惟一道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学教授展江则认为,首先对网民要宽容,可以对网民呼吁,达成道德和精神共识,要求网民说负责任的话,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也是可行的 。资料来源:《新世纪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