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四首

渔父四首【渔父四首】《渔父四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组词(一说为组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组作品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第一首写渔父以鱼蟹与酒家换酒喝,彼此不计较价钱;第二首写渔父饮归,醉卧渔舟,任其东西,醒来不知身在何处;第三首写渔父在落花飞絮中醒来已是中午时分,醒复饮,饮复醉,醉复醒;第四首写渔父在风雨中与江鸥相伴,逍遥自在,奔波的官人借孤舟渡河 。四篇作品既独立成篇,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议论结合以及景、事、理融合的方法,生动地展示了渔父超然物外、悠闲自得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渔父四首
作品别名:渔父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联章词(一说为组诗)
作者:苏轼
作品原文渔父四首⑴其一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⑵ 。酒无多少醉为期⑶,彼此不论钱数 。其二渔父醉,蓑衣舞⑷,醉里却寻归路⑸ 。轻舟短棹任斜横⑹,醒后不知何处 。其三渔父醒,春江午⑺,梦断落花飞絮⑻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⑼ 。其四渔父笑,轻鸥举⑽,漠漠一江风雨⑾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渔父:原为《庄子》和《楚辞》篇名,后用为词牌名 。⑵一时:同时 。分付:交给 。⑶为期:为限 。⑷蓑(suō)衣舞:指渔父穿着蓑衣醉行之状 。⑸却:往回走 。⑹短棹(zhào):小桨 。⑺午:正午,晌午 。⑻梦断:梦醒,酒醒 。⑼今古:古往今来 。⑽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 。⑾漠漠:云烟瀰漫 。白话译文其一渔父想饮酒,到哪一家去好呢?鱼和螃蟹同时交给了酒家换酒喝 。饮酒不计多少量,一醉方休 。渔父的鱼蟹与酒家的酒彼此之间何必谈论钱数 。其二渔父酒醉了,披着蓑衣走路跌跌跄跄像跳舞 。醉酒的渔父想寻找回去的归途 。短桨小船无人执掌,任它随意漂流 。酒醒以后,渔父不知身在何处 。其三渔父酒醒以后,春江上时光已是正午 。醒来只见阵阵落花飞絮 。醒了以后还会再喝醉,醉了以后又会再醒 。将古往今来人间的功名利禄付之一笑 。其四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 。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创作背景学术界一般认为这组作品创作于苏轼贬谪黄州(今属湖北)时期 。有人认为这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今属河南)的途中创作的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后,因怕诗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竟至于在贬谪黄州期间不敢作诗,所以借这样看似无关政治的题材,用这种长短句形式创作了《渔父四首》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这组作品展示了渔父超然物外、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景,这幅情景是苏轼在黄州时期“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答李端叔书》)的思想写照,表现了其思想深处疏离政治、悲己悯人的观念 。作品中的渔父饮而醉、醉而醒,于飞絮红尘中阅尽世事之沧桑悲凉与无常,正包含着苏轼对自己多年来迷于政治是非而致人生峻厄的嘲讪与悲悯 。其一作品一开头,就以发问的句式“渔父饮,谁家去”,突出烘托渔父以鱼蟹换酒的宁静气氛,到底想去哪个酒家 。其意有二:一是哪一家能以鱼蟹换酒,二是哪一家的酒质最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渔父的贫苦状态,也隐含了作者对渔父的深深同情之心 。紧接着写渔父与酒家的和谐与体贴的良好关係,“酒无多少醉为期”,这是酒家发出的敬言,让渔父只管饮酒,饮多饮少,酒家不在乎 。最后一句“彼此不论钱数”,是作者的评论,也是点题之笔,充分反映了当地渔父与酒家这些社会底层的人民最宝贵的品质:善良、纯真和质朴 。用浅易的语言说世俗的生活,尽显日常生活的状态与趣味 。第一首词先叙述后议论,明快自然,写出了渔父以鱼蟹换酒来饮的愉悦心情 。突出了渔父“饮”酒中以鱼蟹换酒的特有情趣,以及渔父与酒家特有的淳朴的人际关係 。其二前两句点化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独迷舞短蓑”诗意,写了渔父狂饮烂醉而忘形的神态 。“渔父醉,蓑衣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渔父狂饮烂醉以致神魂颠倒、身不由己的诙谐状态 。“蓑衣舞”三字逼真传神,渔父醉后那踉踉跄跄的行走模样跃然纸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醉里却寻归路”,进一步渲染了渔父醉后神不附体、欲归无路的昏沉状态 。连东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轻舟短棹任斜横” 。作者曾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游赤壁湖时,也狂饮烂醉过,结果是“餚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此词里渔父的狂饮烂醉,其结果比作者游赤壁时的境况好不了多少,同样会是“餚核既尽,杯盘狼藉” 。所不同的是:相与枕藉乎家中,“醉后不知何处?”最后两句为点题之笔,反映了渔父那种狂放不羁、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态 。第二首词先描写,后叙述,描写与叙述融会运用,集中渲染了渔父“醉”后百事皆空的心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词隐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净无为的思想,反映了词人随缘放旷、任天而动的达观胸怀 。其三“渔父醒,春江午”,描叙渔父从醉到醒经历的时间 。春江正午,生机勃勃,自然清新 。由烂醉到沉睡,再到延醒,时间长达半天,表现了渔父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乐天而动的 。“梦断落花飞絮”,渔父一觉醒来,只见杨柳依依,“落花飞絮”,一派春光满江滨,令渔父赏心悦目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为画龙点睛之笔 。醉—醒,醒—醉,醉—醒,反覆传递,刻画了醉翁渔父的处世形象,富有哲理性 。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又饮数杯,兀然而醉 。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 。醉吟相仍,若循环然 。”此处点化运用了白居易这段关于诗人饮—醉—吟“循环”式的人生真谛的妙笔,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世界上最清醒的人是渔父,是渔父一类的诗人 。是渔父们每饮一次、醉一次、醒一次、吟一次,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境界就升华一次 。循环往复,不断进行,最终自然精闢地发出“一笑人间今古”的深沉感叹 。至此,词人思想上出现了飞跃,由“莫问世间何事”(《好事近·烟外倚危楼》)进到“俯仰人间今古”(《西江月·重九》),再进到“一笑人间今古” 。从“莫问”到“俯仰”再到“一笑”,清晰地反映了词人贬谪黄州后思想变化的历程 。“一笑”便突出词人此时此地的高洁而自适的坦然心态和清醒的人生观 。第三首词写渔父随缘放旷、与世无争的超然心态 。先描写,后议论,景理融合,将渔父置于大好春光中来看世界,强化了渔父的“醒”眼与“笑”态,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 。其四“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 。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自由飞翔 。平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 。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 。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无能,渔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 。“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 。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自由的生活情景 。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自由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準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 。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名家点评中国古典文学评论家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酒无多少醉无期’,一个出鱼、一个出酒、‘彼此不论钱数’的渔人和酒家,或者是一个一个,或者是逐对逐对的出现 。词读起来心旷神怡,有活力 。”苏轼研究专家孔凡礼《三苏年谱》:“当轻鸥飞举、漠漠一江风雨之际,骑马江边之官人,借渔父之孤舟南渡,其时渔父笑 。其所以笑,当以此时可为此官人效力,此种效力,不为金钱,而为自觉之帮助,并以此为乐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