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陈潢承诺30年治好水患,看完黄河疯狂史,就知他在吹牛 太原连下雨算历史之最吗( 二 )


1662年(清康熙元年)是多次发生大洪水的一年 。该年夏天以来甘、陕、晋三省黄河各条支流连续大雨暴雨 。
据康熙《陕西通志》卷三○记载,陕西省六月以后连续大雨60日,泾、渭、洛诸水并涨,“诸谷皆溢,淹山走陆” 。山西省境内的汾河和涑水河流域也发生连续大雨 。据大量文献记载,尤其是八月中秋前后在江南大旱,南海有强台风接连三次登陆的条件下,黄河中下游产生了“昼夜不绝”的17天“如注”大雨 。雨带东西向分布,并逐渐向东移动 。
当黄河干流特大洪水到达河南境内,开封、归德、怀庆等府及鲁西地区又逢大雨 。
自五月至七月间,在曹县石香炉、中牟黄练集、武陟大村、睢宁孟家湾、宿迁、清河和高家堰等处先后决口,八月又在兰阳高家堂和曹县牛市屯发生新的决口,灾情十分严重 。这是一次中下游同时暴雨形成的洪水,持续时间又长,历史上非常罕见 。
3、靳辅治河以后的黄河水灾清代从乾隆年间(1766年)开始,在黄河干流上的青铜峡、万锦滩(陕州北门外)、伊洛河口、沁河口等地,每年汛期设有水尺观测水位涨落,以资报汛 。其中资料比较完整的是万锦滩 。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知道有1761年、1780年、1785年、1793年、1794年、1800年、1801年、1802年、1806年、1819年、1822年、1834年、1839年、1841年、1842年、1843年、1849年、1850年、1851年、1855年、1871年、1892年、1896年、1898年等涨水记载较多,洪水可能较大 。大洪水年往往有连续性,如1841~1843年、1849~1851年 。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黄河下游三花间发生一次特大洪水,从发现的碑记来看,伊洛河、沁河同时涨水 。洪水发生在8月中旬,洪峰出现时间为8月17日 。
三门峡、花园口之间的嵩县、渑池、新安、偃师、巩县、陕县、垣曲、济源、孟县、博爱、武陟、修武、沁阳13个县的县志都有暴雨记载,降雨范围广,雨带为南北向分布,三(门峡)花(园口)间为暴雨中心 。
降雨连续约10天,其中暴雨约5天,为历史上三(门峡)花(园口)间出现的罕见特大洪水 。下游漫口计27处,中牟杨桥以上5处,以下22处 。杨桥口门扩至500余丈,正流由贾鲁河夺颖河入淮;分流由惠济河夺涡、淝河入淮 。杨桥决口于当年十一月初一合龙 。
这次洪灾豫、鲁、皖三省受灾30余州县,仅河南一省被淹村庄5418个,淹死1055人 。
1801年(嘉庆六年)六月二十、二十二、三日,万锦滩黄水陡涨三尺,沁河长水五尺五寸,洛河于七月初四陡长三尺,三股涨水汇注下游,徐州城外黄水同时骤涨,志椿连底水共存一丈八尺二寸,下游各厅陆续报涨 。
幸好去年秋汛所涨之水,消落殆尽,故河道尚可容纳,未成大灾 。然该年秋汛,黄沁并涨,“较乾隆五十九年最大之年,复加长三尺余寸”,“数十年从未上水之高滩,无不普漫,江境两岸大堤,计长一千余里,处处盈堤拍岸,危于呼吸” 。后经日夜抢险,终未决堤 。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是目前所知进入19世纪后第一个大洪水年 。
据陕州万锦滩测报,自六月二十二日至七月八日共涨水7次,七月十八日已积涨水8丈8尺1寸 。二十三日下游又适逢西北风大作,骤雨倾盆,遂于祥符、兰阳、陈留、中牟等处漫口夺溜 。
祥符、兰阳、考城、仪封、中牟、陈留、武陟等地均有漫决,主流经原武、封丘东流穿运夺大清河分两路入海,1822年(道光二年)洪水也很大 。该年陕州万锦滩、武陟、沁河口、巩县洛河口测报,从夏历四至五月,黄河涨水多次,共达10丈有余,下游沿河各厅水志测录都比1819年还大2~4尺 。由于1820年曾大修了一次下游河堤,所以并未造成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