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乡村( 四 )


潮汕乡村

文章插图
普宁乡村 潮汕地区大乡分布情况潮汕的万人聚落都是有着一定历史积澱的古老乡村,然而遍观整个潮汕平原,其区域分布上又有着一定的差异:从量来说,303个大乡村在潮汕五大平原的分布情况是:面积最大的韩江平原(湘桥、潮安、澄海、龙湖、金平)超级大村仅有59个,而土壤最肥沃的的榕江平原(主要是揭阳、揭西、普宁北部六镇、潮阳北部四镇)也仅占72个,人口最密集的练江平原(主要是潮阳大部和普宁东部)占据118个,规模较小且面积相当的黄冈河平原(饶平大部)与龙江平原(惠来西部)则分别占16个,,非五大平原的总计19个,这种微妙差别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1类比来看,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的陕西、山西、河南一带是中华民族个姓氏的发源地,更是历来人口密集地区,但其现今万人大聚落稀少是历史上多次战乱绞杀的结果,故而潮汕地区开发较早、古时人口最为密集的韩榕两大平原及黄冈河一带万人大聚落相比于潮普大地的练江平原少便仿似此,这也正是北潮汕地区许多村落创建于宋元甚至是唐朝时期,现今却人口不多、而南潮汕地区一些村落创建于元末甚至是明中后期人口却上万的主要原因所在 。2练江平原历来得农业、渔业两大有力补给,得平原之利,又兼有山海之胜,古潮阳县(包括现今普宁大部、惠来东部)农渔业都十分发达,生存环境相比于一早就被定下生产框架的被潮汕要相对优越,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另外从万人大乡内部人数来说,人口上两万的超级大乡潮汕地区61个,南潮汕占32个,北潮汕占29个;而三万以上南潮汕却占据了19箇中的12个,这便是其环境较好又得意稳定髮簪、休养生息的结果,当然论及乡里史话,南潮汕来得就要少一些,所以潮剧里许多有关潮汕地区的故事有时会涉及大乡里的,但故事往往发生在北潮汕地区,这也便是历史造成的原因!
潮汕乡村

文章插图
潮阳乡村附表,潮汕地区大村分布情况:县/市/区该县人口(单位:万)万人大乡个数韩江平原练江平原榕江平原黄冈河平原龙江平原非五大平原地区(原)潮阳市28381728普宁市2306046141揭东县1273333潮安县1222121澄海区762121惠来县10521156饶平县10019163龙湖区、金平区1461515揭西县951414濠江区3288榕城区6766南澳县8.222湘桥区3722总计1428.23035911875161619大乡性格大乡性格:在历史留下的烙印或许出于潮汕人的天性,在外团结第一,本土内斗本领也不一般,人稠地少的潮汕地区历来因为争水土、建祠堂、开道路等问题发生了难以计数的“械斗”事件,而有意思的是,这些“械斗事件”往往集中分布在单姓的超级大乡里之间、或两姓不相伯仲的大乡内部!而“大乡里”的另外两种情况:多姓聚居且实力相当或一姓独大的乡村则相对和谐得多!当然,这后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多姓聚居所表现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和谐,原因就在于其内部已形成一个了氏族之间互为制衡的稳定状态,放大了讲,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多极状态正是中国政府所要谋求的,即:和平与发展,构筑和谐世界,倡导多极制衡!恰如这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一姓独大的多姓村的和谐就来得太表面化了:在潮汕地区,许多这类村落里的大姓都有过“霸权主义”倾向,欺凌压迫是一回事,有不少走极端者还乾脆逼迫小姓们改为自己姓氏,以壮大自身实力!纵观潮南潮北,陈黄林郑张等超级大姓的大聚落都有过这类“前科”,现许多大乡的单姓来得真不咋地单纯!能够拿来当典型的实在不胜枚举,以下便举一例:“生陈死陆”,据东岭《陆氏家谱》载,陆秀夫第五代裔孙陆惠迪于明朝初年由揭阳之东岭村迁居到潮阳奉思乡之西胪(今潮阳西胪镇),并在此定居下来 。至民国初年,因西胪陈姓房界大械斗,陈姓为壮大势力,以陆姓乃陈姓之后(陆氏创始人之一陆通是战国陈完十世孙)为由,鼓动威胁陆姓改陈姓,并立下契约,死后立碑及祭祀仍还原姓,即陆姓,遂有“生陈死陆”之说 。现西胪老寨有“忠贞祖祠”,祀陆秀夫,有“惠迪祖祠”奉祀创祖人陆惠迪 。因而西胪镇有些陈姓乃是陆秀夫之后! 据史载,揭阳的金砂,饶平的瀛洲等地有过多次内斗的经典战例,而这在亚洲卫视拍的“我来自潮州”和很久以前的悲喜剧“潮州一家人”中,乡村械斗可谓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大乡们的战斗是很讲究战术的,它们还懂得借鉴历史战例,搞连横、合纵!这一点,在大乡林立里的潮汕地区可谓是得精彩绝妙!上个世纪初,在人口极为稠密的潮汕地区曾出现过以大块头:大长陇(包括军埠老乡)、石桥头、深溪、文光、垾塘、青洋山、老五乡、第七陂、福潭、蛟池、石盘、占苏等联合组成的“潮普十八乡”,这“潮汕十八乡”个个都是身强体壮,为与其抗衡,相应的便出现了陇头、仙门城、树脚、汤坑、碗仔、和寮、何厝围、军埠新乡、双丰、百吉岭、第三坛、新光、新厝、老堆柄、笔架山、神仙里、高明、白沙溪等大小村落组成“五十三乡”的械斗联盟”,其组织形式往往是由一个超级大胖子牵头指挥,其它中小成员便做好配合,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没力了凑个拉拉队叫喝一下也好,要是某个成员弱小到了这“三无”的境地,那也没关係,多你一个,我的名号便叫着响亮多了,要能够凑上个百二来乡,让本盟主挂上个“潮汕一百乡”,那时我吹上个百万雄师都会有人信的,开起战来自然也是自信满满!当然,小村们没实力就报个名加入“协会”,然后一声不吭坐在旁边静静观战好了,要是战火烧到了本土也没什幺大不了,临时搬搬家来让块地给人家厮打,这一来能体现你的合作精神,二来也可切身体会“孟母三迁”的新鲜滋味!切记不要没事找事、嚣张跋扈就对了,这里有个大乡械斗、小乡起鬨的反面教材挺有借鉴意义的:练江平原的两个超级巨无霸曾有过惨烈的械斗,时间短,但过程却十分耐人寻味:它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农具械斗,那些都是小打小闹,这无敌双桥才看不上眼呢,人家要搞就要搞大的,而且要极富创意、速战速决!桥柱乡和石桥头都是创立于元末年间,祖辈传承下来的田水本已十分清楚,但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交界地段陈某家和杨某家因为“肥水流向”问题闹了起来,结果便演变成了一场“双桥大战”,石桥头地域面积相对较桥柱小、人口十分密集,而桥柱地域面积较大、人口分布较散,因而开局时那种传统式的“锄头对田耙”的战斗方式有利于石桥头,石桥头人只要一声吆喝,千百大军就能及时赶到,而桥柱一个烟花上天也要等上半个时辰才能集好人马,再要是遇上劣质烟火就更麻烦了,所以第一回合石桥头大胜,这第二回合就不同了,由于石桥头的房子密密麻麻的连到了双桥交界地带,而桥柱的房子则离得较远,因而桥柱百姓便常常事先集好人马做好埋伏和部署,分几处潜伏于交界地带,待夜黑风高之时大搞夜袭!故而石桥头百姓受不了这噩梦的煎熬,易攻难守的石桥头第二回合只能以失败告终(这石桥头就有点像后来在越南作战的美军,每晚都得提心弔胆的枕戈待旦),呵呵,有意思的事情便在这第二回合出现了:与石桥头田水相连的流溪村(级别:“中号”)在看到石桥头的狼狈惨象后,临时召开“部长级”会议,结果决定放弃中立,全面向与其隔壁的隔壁——桥柱乡靠拢,积极在各大“联合乡”会议上数落石桥头的不是,然后抓住石桥头彼时无暇东顾的穷迫,悄悄侵吞一下石桥头的米粮!当然,这“偷吃”的味道是甜美甚而刺激的,但也是短暂的、后果极其严重的!就在流溪村还没把甜果偷够的时候,双桥战事已经很快进入了第三个回合:这石桥头虽是方圆百里以内仅有的几个超级大块头,但面对桥柱这个潮汕霸王且地理位置又占据优势的桥柱,它深知自己耗不起持久战,但想自动请和却有失脸面,回头和“十八大块头”的其它兄弟们更不好说话,再有就是明摆出来的“怕战”姿态会让隔壁大小村落以为自己好欺负,往后冒出十来个“流溪”那都是有可能的!于是考虑再三,石桥头决定软硬兼施:给桥柱来点狠色,让其也无心再战,另一方面则是促成第三方提出和议!于是乎,石桥头智囊团们翻遍老祖宗杨南柯的《三十六计》终于得到真传,第三回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烧桥柱薄弱环节占陈寨(桥柱当时两大镇寨之一)、同时又潜入桥柱西楼等地作里应外合、最后则是将桥柱那个“嚣张跋扈”的小朋友——流溪乡狠狠的教训了一场——占领流溪村后不打劫不伤人,就叫你们束手就擒后看着我烧贵村的祖祠(石桥头这招确实狠到了极点,有道是宁可杀不可辱,强大也不是要已这种方式报复人家的);另一方面有意让同样是超级大村的盟友发话要求双方结束战火、又引来政府调停双方!最后的结果呢,当然是双方握手言和了:你石桥头放火烧了我桥柱1/4的面积,照市场价赔款(据说占陈寨能有那一般规整、气派还得“感谢”那次重建);你桥柱乡搞夜袭劫持了我不少妇女儿童和财物,通通归还!至于那流溪嘛,桥柱说:“我本来就和它不是很熟,你们的恩怨我无意插手”,然后石桥头就说:“它有胆来找我说说”,这样一来,大乡发话,小村们自然也就没什幺话说,可怜的流溪村也不敢唏嘘什幺,只得一旁忍着!于是这片土地又恢复了安宁,虽然这些陈年往事已经被历史洗刷得一乾二净了,但怨恨却要过很久才能过滤乾净:现石桥头和流溪乡仍旧鲜有婚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