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张择端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文章插图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北宋张择端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採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樑、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徵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
基本介绍中文名:清明上河图
外文名: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年代:北宋
作者:张择端
描绘地点: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
地位: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馆藏点:北京故宫博物院,杭州宋城电子版
构图
北宋张择端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文章插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郊外轻轻打开此图,见小溪旁边的大路上一溜骆驼队,远远的从东北方向汴京城走来、五匹毛驴负重累累,前面的马夫把领头的牲畜赶向拐弯处的桥上,后面的驮夫用马鞭把驮队驱赶向前,目的地快要到了,从驮工熟练的驾驿着驮队的神情就知道他们是行走多年的老马帮了 。小桥旁一只小舢板栓在树蔸上,几户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树丛中,几棵高树枝上有四个鸦雀窝,看起来与鸦雀筑窝方式与高度别无二致 。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 。羊圈里有几只羊,羊圈旁边似乎是鸡鸭圈,仿佛圈里饲养了很大一群鸡鸭,好一幅恬静的乡村图景,不尤得惊叹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如上此发达的农业和养殖业 。
北宋张择端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文章插图
钞券版清明上河图再看过来的画面已是农业与商贸的接合部,右上面是一队接亲娶妻的队伍,徐徐的从北边拐过来,后面的新郎官骑着一匹枣红马,马后面是一位挑着新娘嫁妆的脚夫、马前一人抱着新娘的梳妆物品盒,前面一乘轿子应是新娘坐的,因为轿子的处面都用各种草木花卉装饰着,此可谓”花轿“;花轿一词既新娘出嫁时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来源此民风民俗吧 。轿子后面一挑夫挑着一担鱼肉、表示女方娘家祝福夫婿富贵有鱼(余)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清明扫墓开始盛行 。因此单凭清明二字,就说这只队伍是扫墓归来是不妥的,应是接亲娶妻活动的队伍 。茶馆边的一家农舍饲养着两头牛,虽然就在附近发生了一件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两头牛却无动于衷,它们还是悠哉游哉的反刍着,远处田里的禾苗正在茁壮成长,农夫正在为禾苗浇水施肥 。南边一家两口出行,僱佣了两头牲口及驮夫,还有一个脚夫挑着他俩出行所需物品徐徐向东南方向走去 。茶馆前街道正对面一个酒店,由于不经营早点所以才迟迟的撑起招揽顾客的旗幡,酒店开在散装货运码头,生意自然很兴隆,只是客人正在忙生意,还不到吃饭喝酒的时间,你看码头上货主正在清点要发某地的货物,码头工人正在把运来的货物堆码起来,準备根据运货地点远近,适时安排装卸,正所谓是先上船后起坡 。另一条船也正在卸货,在这一、二百年树龄的大树枝叶缝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绳索,也应是六、七十吨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 。酒店与茶馆之间的街道中间,有一个正在喊一位打卦算命的先生,可能要他测算一下什幺事情,是婚姻、家庭还是生意,算卦先生听到来了生意,轻快的脚步可见他的喜悦之情 。往街里边看过去,一家包点店的人与一位挑担买卖人正在谈事情,仿佛能听到他们在对话,明天还点什幺油盐酱醋之类东西和什幺时候结帐之类话语,再过去又是几家店铺字号,又是一条大道伸向远方并有行人骡马行走 。再过去几家店铺就是主干道汴梁大道了,主干道两边车水马龙店铺林立,都围着这风水宝地的货码头与货运栈了,这座货运栈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周街道四通八达,南边紧靠深水港湾,有好几艘船只停泊在港湾里依次装卸货物,一条靠码头的船正在卸货,几个码头工人正把像装有粮食之类的麻袋扛下船,船仓里有人正在翻仓与上货,似乎能听到船仓里传出给人把货物麻袋上肩的劳动号子声 。紧靠货栈码头停泊着待卸货与装货的船舶,等船老大上船后就吃饭开船,货栈前面的船老大刚结完帐正要上船,半路中正巧遇见了一个熟人,心中记挂着赶路行船,但又不能待慢了熟人或朋友,在急切中与之寒酸家常,最后抱拳行礼告辞 。这时脚步早己转向,急奔船上去的样子己超然若现 。汴河汴河是北宋时期,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饭铺进餐 。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縴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 。宛如飞虹,故名虹桥 。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 。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樑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桿,以便船只通过 。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什幺 。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 。桥上的人,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 。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桥头布遍刀剪摊、饮食摊和各种杂货摊,两位摊主正争相招呼一位过客来看自己的货物 。这里名副其实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可称为画面的高潮片段 。码头的主航道中一条货船逆水而上,船右弦上面的水手们都在严密注视时刻应对,避免与停泊的船只发生碰撞 。在江河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船头前面一艘停泊在码头,欣左预已出来一位水手,时刻注意行船的动向,準备排除船只之间的碰撞,行进中的船只似乎要泊岸了,该船的“头纤”(拉縴队伍的第一位縴夫)己回过身来招呼伙伴们收纤 。再往河道上游看去,一艘船上有八位橹工摇橹,可见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位舵手严密注视着前进方向的水情与船情 。前面一艘客船正忙着靠岸,这儿是客运码头,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紧张的工作,船顶的几位船工正在收帆放桅,有的船工正在接收从虹桥上抛下的缆绳,準备把客船牵引到码头,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稳性,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撑向码头,以增加向码头靠近的动力,船头有两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撑,一面扭头注意码头,用以使客船对正码头调整撑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撑蒿右手向前挥动、指挥码头的船工接应,看来他应是此客船的水手长了 。客船体形宽大稳性相当良好,船工各司其职工作相当熟练,动作非常协调,看来是一帮素质非常高的船工,仓体与仓面有封闭与阻隔,并有仓门便于客人出进,船没停稳之前仓门决不打开,安全措施相当严谨,可以断定是一艘安全性能良好的长途客动船 。码头上还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他们是迎接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的,有的还上了虹桥,借虹桥的高度招呼,以便早点见到亲人,旁边一只小一点的客船上也有人挥手呼喊,那是在招揽生意,呼唤需要到分河航道码头的客人,可以想见当时汴河流域的交通多幺发达,水旱各路构成了很大的客运货运交通网路 。虹桥气势不菲,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顺利穿越,宽阔坚固得能并排行驶几辆装满货物的畜力车,从桥的结构来看也是一个很大的创造,整座大桥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可能当汴河水流很急,河床中不利于修建桥墩,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把整根整根的大木材并列铆接榫合,以支撑大桥的跨度,桥面又用成排的木料链固杵紧,使之形成一个硕大坚固的整体,并分散了负重使跨河木料受力均匀,试想在一千多年前,没有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把这幺大的木料横架在河道上,建筑的难度可想而知,工程的浩大是多幺的气壮山河 。在桥边有牢固的护拦,以保障车马行人的安全,使工程的使用性能与质量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境界 。虹桥是两的咽喉要道,桥面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由于过往行人多人气旺盛,商贩不失时机的占道经营,有的摆地摊,有的卖食品,还有一家卖刀剪,牛尾锁等小五金的摊子,为了使商品更加醒目,把货摊设计成斜面,这样的场面,一直延伸到桥头的形成了一个特色的商贸区 。